《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设计应用 > 基于STM32的偏振相关损耗测量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偏振相关损耗测量系统设计
2017年微型机与应用第1期
徐宏宇,刘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ST公司CortexM4内核的ARM系列产品STM32F407ZG偏振相关损耗测量系统,包括系统设计理论、软硬件设计结构及实现方法。光通过偏振控制器调整偏振态,通过待测物后送往后续的光电转换模块,经放大过滤到达A/D采集模块,最后送往主控单元M4进行处理完成测量。
Abstract:
Key words :

  徐宏宇,刘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ST公司CortexM4内核的ARM系列产品STM32F407ZG偏振相关损耗测量系统,包括系统设计理论、软硬件设计结构及实现方法。光通过偏振控制器调整偏振态,通过待测物后送往后续的光电转换模块,经放大过滤到达A/D采集模块,最后送往主控单元M4进行处理完成测量。

  关键词:偏振相关损耗;STM32F407ZG;偏振控制器;测量系统

  中图分类号:TP913.7文献标识码:ADOI: 10.19358/j.issn.1674-7720.2017.01.010

  引用格式:徐宏宇,刘潇. 基于STM32的偏振相关损耗测量系统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7,36(1):32-34.

0引言

  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 PDL)是针对光存在偏振的情况下,通过光无源器件后,引起光功率值的变化。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偏振不仅仅存在于光纤网络内,还会沿着光纤链路不断地增长,给传输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当某个光无源器件的PDL在系统内功率波动较大时,会使系统的比特错误率增大,因此对偏振相关损耗的测量变得非常必要。

1偏振相关损耗理论分析

  偏振相关损耗的基本定义式如下:

  PDL=10log(Pmax/Pmin)(1)

  单位为dB,其中Pmax是光通过全部偏振态后的功率最大值,Pmin是光通过全部偏振态后的功率最小值。

  光是一种横波,从光的波动来分析偏振相关损耗。当光以入射角θ1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折射角为θ2。又因为光是电磁波,则假定s是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电矢量,p是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电矢量,设ts是s方向光能量的复振幅透射系数,tp是p方向的复振幅透射系数。由波动光学理论可得如下公式:

  0DB06U2H%~M_OPMEI2D4]`P.png

  `F_@@Q79273~1262A3E~JOD.png

  由上式可知ts与tp不相等,则会产生偏振相关损耗。由PDL基本定义可得单一界面产生的偏振相关损耗为:

  PDL=-20log[cos(θ1-θ2)](4)

  由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可得到θ1的表达式,则可推出:

  PDL=-20log{cos[θ1-arcsin(n1sinθ1/n2)]}(5)

  由式(5)可知PDL主要与光入射角和光学界面两边媒质折射率相关,为进一步分析其与入射角的关系,对式(5)求θ1偏导得:

  Z%D8}XM[DQCT)J6$P(LW@DA.png

  在实际中θ1的值一般比较小,在0~80范围内,由式(6)可知当n1≥n2时,由折射定律可知θ1≤θ2,可推出tg(θ1-θ2)≤0,1-n1cosθ1n2cosθ2≤0,由此可得出对θ1的一阶偏导大于等于0,而当θ1≥θ2时同理可得其仍然成立。

  从以上分析可得偏振相关损耗PDL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与其成正比。同时由式(5)知PDL还与两媒质折射率差值Δn有关,差值越大,偏振相关损耗越大。由式(5)可知,在知道光无源器件的折射率、入射端面角度等参数下,可以在理论上估计其偏振相关损耗的理论极限值。

2偏振相关损耗测量方案

  IEC:2009(E)61300-3-2规定了两种测试偏振相关损耗的方法,分别为全状态扫描法和mueller矩阵法[12]。

  2.1全状态扫描法

  全状态扫描法又分为步进扫描法和时间扫描法。步进扫描法是控制偏振控制器沿着设定的轨迹在邦加球上扫描,扫描方式有经线步进纬线扫描或纬线步进经线扫描两种。完成扫描后找到光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得到PDL。但对于测量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其测试的步距变小,测试点数大大增加,也增加了测试时间。时间扫描法与步进扫描法基本类似,主要区别是给偏振控制器发送一条扫描时间长度的控制指令,让偏振控制器在规定时间内产生各种偏振态的光,但不知道偏振态数量和偏振方向。其重复性不如步进扫描法,且与时间连接比较紧密,扫描时间越长精度越高,重复性越好。

  2.2mueller矩阵法

  mueller矩阵法是利用了其与邦加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利用此方法只需要用到光的4个偏振态结合mueller矩阵以及数学中求极值公式即可得到被测件的偏振相关损耗。其公式为:

  `H~)CC2@2[D[_76R87]AFPT.png

  其中m11、m21、m31、m41为mueller矩阵第一列的元素,只需求得mueller矩阵的第一列元素即可求得PDL。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测量,但容易受到光源稳定性和偏振态的影响。

  本文根据以上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偏振控制器的控制进行改变,改变其扫描步长及扫描时间,使输出的偏振光尽可能地落在椭圆偏振态,对于特定波长的PDL,既缩短了测试时间,又使得测试方案简单易操作,而且对偏振态稳定性的依赖降低,同时降低了对偏振控制器控制的复杂度,测量误差比较小。

3系统设计理论

  偏振相关损耗(PDL)测试系统[3]主要由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模块[45]、A/D转换模块及MCU等组成。图1为系统框架图。

001.jpg

  光功率计模块包括光电探测器、放大器和A/D转换模块。通过改变偏振控制器[67]对光纤的压力调整偏振态,得到不同状态的偏振光,通过待测物经光电转换、仪表放大过滤,送往A/D转换模块,最后经过DMA送往MCU处理显示。

4硬件电路设计

  4.1偏振控制电路设计

  对偏振控制器的精确控制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设计采用STM32控制步进电机及外围驱动电路控制偏振控制器,步进电机能够对速度和位置精确控制,且没有累计误差,因此能够准确地得到所需的偏振态。其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

  

002.jpg

  4.2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偏振光经过光电探测器转换后的光电流比较微弱,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够送给A/D转换模块进行处理。在这里使用噪声比较低、价格相对便宜的CAN型OP放大器LF356H作为前置放大电路器件,其特性如下:

  (1)电流—电压变换增益为1 V/μA;

  (2)振幅—频率特性:在100 kHz时,-3 dB以内最大输出电压±10 V,其电路如图3所示。

003.jpg

  经过前置放大电路[89]以后由于输出电压比较小,信号比较微弱,还需经过第二级放大电路放大。本设计采用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1011]AD8253进行第二级放大,其具有GΩ级输入阻抗、低输出噪声、低失真特性,能很好地驱动高采样速率的模数转换器(ADC),使其成为ADC驱动器的绝佳选择,并且其可实现1、10、100、1 000放大量程的切换,可根据输入信号大小来切换量程。

  4.3主控电路和A/D电路

  综合考虑成本,主控芯片性能以及系统低功耗、可靠性、准确性等,主控电路采用ST公司的STM32F407最小系统,为使电路最大程度地集成化,减少外围电路,则A/D转换电路采用STM32F407自带的A/D转换芯片。

  主控芯片电路图如图4所示。

004.jpg

  图4是本次设计系统的主控芯片,工作电压为5 V,其外围连接了一些LED,用于指示程序正在运行。

  STM32F4的ADC是12位逐次逼近型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它有19个通道,这些通道的 A/D 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其最大转换速率可达2.4 MHz。该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而且为电路设计和后续的软件编程带来方便。

5系统软件设计

005.jpg

  图5软件系统流程图信号经过硬件电路采集以后,需要软件部分进行处理显示,软件部分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A/D采集前系统应判断输入信号是否在A/D可采集的范围内,若不是,系统需调整AD8253的放大倍数来使信号符合A/D采集信号大小,此部分由系统自动识别判断。然后根据前面所给出的公式计算出光功率,并根据PDL公式计算出偏振相关损耗。

  采用1 310 nm的DFB稳定光源进行测试,得到不同测试次数下PDL的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此测量系统能很好地完成PDL的测试,且误差比较小,满足测量精度。 

006.jpg

6结论

  基于STM32F4的偏振相关损耗测量系统,依靠偏振控制器改变光的输出偏振态,能够很好地测量出光通过无源器件后偏振相关损耗。而且STM32F4在速度、功耗、成本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优势,自带ADC使设计简单化,而且能够扩展丰富外设。

参考文献

  [1] IEC:2009(E)6130032. Fibre optic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and passive componentsBasic test and measurement proceduresPart 3-2: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s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 in a singlemode fibre optic device[S].2009.

  [2] 王恒飞, 应承平, 全治科.光无源器件偏振依赖损耗的测试方法[J]. 光子技术,2005(3):140 144.

  [3] 杜维国.光无源器件测试系统设计和测试误差分析[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S1):78 84.

  [4] 徐波.一种通用光功率计的实现原理[[J].电子质量,2006(5):3 7.

  [5] 吴雨欣,廖平,丁睿明.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光功率实时监测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2,28(6):69 70,169.

  [6] 侯庆祥.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偏振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7] 张启业,朱勇,苏洋,等.光纤挤压型偏振控制器的“极地盲区”问题研究[J].光学学报,2013,33(5):15 20.

  [8] 远坂俊昭.测量电子电路设计—模拟篇(第11版)[M].彭军,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9] 安慰东,刘杰,包德州,等.纳伏级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J].电子测试,2012(8):52 55.

  [10] 李乐乐.低功耗、高精度、宽共模输入范围仪表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1] 崔利平.仪表放大器电路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1):87 89.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