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金融危机下电子企业内迁 英特尔富士康领衔

金融危机下电子企业内迁 英特尔富士康领衔

2009-02-13
作者: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融危机下,曾经风光的无限电子产业也遭遇寒冬。长三角、珠三角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问题成为电子巨头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于是,英特尔富士康、冠捷等电子企业纷纷开始了“内迁”。在此契机下,国内电子产业集群格局也许会有一次变革。    

 

    英特尔:从上海到成都    

    2009年2月初,英特尔宣布了内迁计划。英特尔将关闭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工厂,并整合至成都的工厂,整合计划预计历时12个月,可能会涉及大约2000名员工的工作调整。英特尔坦承,该生产运营调整计划是由于受当前经济的影响,并表示今后将加强在大连、成都工厂的投资和生产。    

 

    依据英特尔公布的财报,英特尔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净利润约为2.34亿美元,同比剧降90%。英特尔表示,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和PC生产商客户削减存货都极大地影响了上年度业绩。  

  

    广东普惠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分析师吴国平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较玩具和纺织产业,电子工业对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的依赖程度更强,“东部吸纳电子工业肯定拥有更多优势,并不仅是人力成本与运输成本的简单博弈。最近一批电子工业龙头集中迁徙内陆城市,说明它们对压低成本有迫切的需要。”    

 

    富士康:从深圳到武汉    

    2008年底,电子大亨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传出消息,准备将旗下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16万员工转入湖北武汉及山西晋城等内陆省份的厂区,而作为鸿海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的深圳工厂仅保留10万人。富士康在武汉的一期投资达10亿美元,生产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    

 

    “面对全球恶劣的经济环境,鸿海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进行内地工厂和人力的重新布局。”鸿海集团发言人丁祈安对工厂内迁如此表示。不过有分析认为,郭台铭选择大举内迁,是迫切希望削减制造成本。除了人力成本外,山西是煤电大省、湖北是水电大省,在能源方面远比电力吃紧的沿海地区具有优势。 

   

    此外,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冠捷集团也传出关闭宁波工厂,部分订单有望转移到武汉的消息。    

 

    分析    

    内迁是市场需求转移的结果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需求放缓,国内电子企业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促使电子工业加速内迁。

    

    主要迁往中西部中心城市    

 

    工信部公布的电子制造业2008年运行情况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08年7月份的16.5%开始逐月回落,2008年前11个月,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1232亿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1.1%。

 

    出口遭遇寒流也是电子企业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数据显示,1~11月,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幅均比去年同期回落,且低于全国外贸增幅。1~11月,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0.3个百分点。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实施转移的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以服务、制造为主,而一些科技研发型的企业向西部迁移的可能性不大。由于要考虑到当地的人口、物流、辐射等现实问题,转移的迁入地重点可能将集中在成都、武汉、合肥等中西部中心城市。

    陆刃波还表示,对于电子制造业产业格局来说,发展更加平衡,可能将打破原来沿海发达地区的电子制造业产业集中的现状,而这和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调整是一致的。    

    内陆优厚条件是一大诱因    

    分析人士大多认为,鸿海集团将工厂北迁与内陆地区税收优惠政策有较大关系。   

    中西部的三线城市在税制、公用设施等方面有极为优惠的条件,因此吸引鸿海集团将工厂主力西迁。据报道,武汉市将出资28亿元为富士康提供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其中包括投资4亿元的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铁路专用线,这也是东湖开发区为富士康项目承诺配套的17项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之一。    

    陆刃波表示,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更高了。企业内迁,将节省不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成本。    

    此外,陆刃波认为,电子企业内迁也是市场需求转移的结果。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中西部市场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市场需求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影响    

    内迁引发产业集群转移    

    目前,东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仍是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子企业的内迁,将带动迁入地产业上下游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市场格局,发展将趋于平衡。    

    据了解,在武汉,随着围绕富士康项目产业配套项目的引入,一些包装、元器件生产等上下游企业已随之进入,产业链集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另外,去年12月底,惠普公司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的电脑生产基地正式开工。惠普将在重庆建立占地2万平方米的电脑生产基地,主要面向重庆和西部市场。该基地按照设计规模,产量将达到400万台电脑,将于今年10月正式投产。    


    “随着惠普电脑生产基地的开工建设,预计将会吸引液晶显示器、硬盘驱动器等一大批配套企业的跟进,从而形成‘整体+配套’一体化、完善的产业链集群。”重庆市信产局负责人在开工仪式上介绍,届时,将带动一批电脑代工企业进入,将形成500亿元的电脑产业集群,从而再造一个重庆信息产业。   

 

    在惠普落户重庆西永以后,台湾日月光集团在重庆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电子元件项目,主要生产包括电脑主板在内的通讯消费类高端电子元件,力图成为重庆正在崛起的PC产业的重要供应商。据了解,重庆市政府还将加快引进与电脑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在13大类电脑配套零件中,力争有30%的大类项目在今年签约。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