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最新文章 自主软硬件生态的建设模式研究 近年来中国自主软硬件联合生态发展迅速。软硬件生态的建立包括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构成的基础设施,丰富的通用工具软件,大量的中间件、应用,以及众多的开发者。为了解决自主软硬件生态的健康发展问题,了解生态的发展情况并研究其建设模式很有必要。创新地将我国当前自主软硬件生态的建设情况归纳出三种模式,即产品模式、集团攻关模式和服务模式。通过结合自主软硬件生态中的适配产品数据和开发者行为数据,阐述了三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和差异,为我国IT产业成功建设自主软硬件生态提供经验参考与决策支持。 发表于:2022/7/1 空基下视多角度红外目标识别 为实现空基下视红外目标的快速高精度识别,提出了一种单阶段的空基下视多角度红外目标识别算法。首先使用Darknet-53结合SPP模块对红外目标进行特征提取,使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融合,提高特征图表达能力,最后借鉴RetinaNet中的Focal loss锁定目标的检测框,同时得出目标类型及检测精度。针对现有数据集多为平视,且视角单一的缺陷,使用复合翼无人机分别从不同高度和角度采集红外图像,构建多尺度下视红外目标数据集,在PyTorch架构上实现并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提算法对分辨率为640×512的下视红外图像中目标识别的mAP达到91.74%,识别速度为33 f/s,满足空基平台前端的在线识别需求,且在公开红外船舶数据集上也具有较好的识别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为后续用于复合翼无人机上的多尺度目标实时识别提供了理论技术。 发表于:2022/7/1 基于LC补偿的单开关ECPT系统研究 单开关DC-DC变流器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但开关管承受的截止电压很高。提出了一种使用LC补偿网络的单开关Buck-Boost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引入的LC补偿网络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输出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同时,变流器等效工作在电流源模式,耦合电容较小时可以有效地传输功率。且电路能够实现软开关,电路的控制更加容易和安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发表于:2022/7/1 基于时间交替采样技术的1 GS/s、16 bit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为了实现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高精度幅度信息获取,基于时间交替采样技术,研制1 GS/s、16 bit高速高分辨率数据采集系统,功能测试发现:当输入模拟信号中含有较大直流分量时,输出采样数据波形会发生振荡问题。研究时间交替采样技术,确认偏置误差是导致振荡问题发生的原因。设置ADC工作在实时校正误差模式,结合离线校正算法,解决采样数据的振荡问题,对比偏置误差校正前后的时域波形和频谱,验证校正算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单信道高精度测量功能。 发表于:2022/7/1 一种低杂散低相噪频率源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降低频率综合器的相噪和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低相噪频率综合器的设计方法。它利用谐波发生器产生低相噪的高频信号,同时采用集成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合成器芯片LMX2820来直接产生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和低相噪高频混频后产生低频的反馈信号,通过这种内置混频来降低分频值的方式来实现低相噪。采用该方法实现的13.75 GHz~16.25 GHz(不包含15 GHz)频率合成器,其相噪指标优于-102 dBc/Hz@1kHz。 发表于:2022/7/1 一种新型的高抑制度波导滤波器设计 针对目前频谱资源拥挤所提出的频带间高隔离度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型化高抑制度波导滤波器。在传统波导滤波器的非相邻谐振腔间引入新型的波导CT型感性交叉耦合结构,使其在阻带产生有限的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带外抑制,缩小了滤波器的体积,且降低了因腔体个数而引入的损耗。同时,根据其结构的不连续性,采用模式匹配法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周期短,性能很好。 发表于:2022/7/1 基于开关多模式的Doherty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在工作频率为2.4 GHz的背景下,基于所设计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多模开关控制和包络跟踪调制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中使用的电子管是Renesas的GaAs晶体管NE6510179A。设计的Doherty峰值输出(32.0 dBm)时功率附加效率达到27.2%,回退6 dB时的功率附加效率为27.0%。在与搭建的包络跟踪模型级联改进后,新结构对低输出功率的功率附加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中高输出功率部分的线性度有较大的改善。 发表于:2022/7/1 基于功放、功分技术的微波信号源扩展方法研究 量子超导计算芯片的测试需要几十甚至上百路高频微波信号输入,普通微波信号源一般只有1~2个通道,远远不能满足测试需求;若集成多个信号源以扩展信号通道,不但体积庞大,成本昂贵,信号源的同步控制也是一个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功放及功分技术,提出了对微波信号源的一路输出进行等功率扩展的方法,设计了集成了衰减器、功放和功分模块的信号源等幅扩展装置。利用微波信号源、频谱仪、网分等测量仪器搭建实验平台,对所设计信号源扩展装置的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同时验证基于功放、功分技术的微波信号源扩展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保证所扩展信号的中心频率、功率与源信号高度一致,各扩展通道的信号相位稳定性好,相位长期漂移控制在±1°以内,满足了量子超导计算芯片测试的需求。 发表于:2022/7/1 面向云计算环境的后处理服务 后处理分析是计算流体力学仿真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云计算环境设计了一种后处理服务模型,基于模型实现了一个后处理服务原型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访问实现对流场数据的后处理分析。这种面向云计算环境的后处理服务充分利用了云端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后处理计算,实现了“云+端”的灵活后处理分析,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发表于:2022/7/1 基于改进中值滤波的手机玻璃瑕疵图像增强方法 手机盖板玻璃瑕疵检测主要分为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和瑕疵分类这几个步骤。由于高质量图像获取难度大,接下来的图像预处理就会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滤波方法在处理图像噪声时,都或多或少对图片产生一定的模糊,损失部分有效信息,通常噪声的存在会使得附近邻域内的极值上下差距较大,所以滤波变成不可或缺的步骤。改进传统的中值滤波,通过判断目标像素点是否需要进行滤波处理的办法,增强图像的同时,使得有用瑕疵信息的损失降低。在滤波处理后用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进一步处理,起到图像增强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中值滤波,该方法不仅会保留瑕疵边缘信息,同时图像增强后的效果也更好。 发表于:2022/7/1 基于AIDC链路的多模式串口切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前,民航管制单位在与相邻管制单位进行AIDC移交时,如果采用的是X.25专线方式,则需要在本地2套自动化系统之间共享一条物理链路。当自动化系统主备状态切换时,往往需要人工方式切换线缆连接,切换时间较长且增加了故障风险。提出了一种串口切换设备的设计方案,使2套自动化系统的X.25处理设备能够以切换的方式共享一条专线链路,并且支持3种切换模式。目前切换器样机已在北京区管测试平台上进行了功能测试,在主备自动化系统AIDC链路切换场景下能够实现物理链路的快速切换。 发表于:2022/7/1 基于YOLO的手机外观缺陷视觉检测算法 针对在小规模手机屏幕缺陷数据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YOLO v3的手机外观缺陷视觉检测算法,即YOLO-q-v3算法。YOLO-q-v3算法通过改进DarkNet-53网络结构,减少原网络的层数和相应的模型参数,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检测效率。将YOLO v3算法和本文提出的YOLO-q-v3算法对同一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YOLO-q-v3算法能够正确识别手机屏幕裂痕,YOLO-q-v3在检测速率上比YOLO v3算法提高了24%。 发表于:2022/7/1 面向城市数字孪生的多尺度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城市三维模型作为城市物理实体的立体可视化表达,是连接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桥梁,也是实现城市数字孪生的关键基础。对当前城市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从不同尺度的三维建模方法出发,对“天空地室元”多尺度全要素建模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数字孪生城市三维重建面临的挑战和趋势。 发表于:2022/7/1 卫星通信链路上/下行及单/双通道计算方法研究 针对卫星X波段通信系统链路设计需求,详细研究了传输过程中的各项损耗、干扰及系统指标和特性,提出了卫星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及单、双通道情况下的多种链路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示例验证该计算模型的可行性。该计算方法模型可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参数选择、信号质量链路能力的预测,对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发表于:2022/7/1 基于轻量级密集神经网络的车载自组网入侵检测方法 在车载自组网中,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篡改消息等方式发布虚假交通信息,导致交通拥堵甚至是严重的交通事故,而传统的入侵检测方法不能满足车载自组网的应用需求。为了解决现阶段车载网中入侵检测方法性能低且存储与时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L-DenseNet(Light Dense Neural Network),通过降低模型复杂性,提升算法训练速度和部署适应性,使其更适用于车载自组网中的入侵检测。在VeReMi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各类攻击的精确率和召回率的综合表现最好,且具有较少的时间成本和存储开销。 发表于:2022/7/1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