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设计应用 >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第16期
张 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 江阴214405)
摘要: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理论及其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过程,并对系统进行了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SVPWM算法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电流谐波成份较少,控制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理论及其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过程,并对系统进行了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SVPWM算法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电流谐波成份较少,控制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永磁同步电动机;Simulink;定子绕组电流

 随着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的控制技术也日趋成熟,且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控制PMSM,将在PMSM的三相定子绕组中产生正弦波电流,形成旋转磁场,使电动机按要求的速度运转。与直接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相比,PMSM控制简单,数字化实现方便,且在电机线圈的电流中产生更少的谐波成分,降低了电机转矩的脉动,提高了对IGBT逆变桥直流供电电源的利用效率[1,2]。
1 PMSM控制系统的构成
    PMSM控制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三相交流输入经过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整流之后得到直流电压,由DSP芯片产生的SVPWM脉冲控制IGBT逆变桥,并给IGBT逆变桥供电,从而在由逆变桥驱动的PMSM三相定子绕组中产生互差120°电角度的正弦波电流,形成等幅的旋转磁场,使电机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

1.1 IGBT逆变桥
    PMSM控制系统中的IGBT逆变桥如图2所示,Ua、Ub和Uc是其电压输出,T1~T6是6个IGBT,它们分别被a,a′,b,b′,c和c′这6个来自DSP芯片的控制信号所控制,U、V和W分别为PMSM的定子三相绕组。当逆变桥上半部分的一个IGBT开通时,其下半部分相对应的IGBT应被关闭,即a、b或c为1时,则a′、b′和c′为0。a、b和c为0或为1的状态,决定了T1~T6这6个IGBT的开关状态,从而决定了Ua、Ub和Uc三相输出电压的波形情况。如果用SVPWM脉冲控制这6个IGBT的通和断,则PMSM的三相定子电流波形接近于理想的正弦波形,从而产生恒定角速度旋转的圆形磁场,使PMSM按指定的速度进行运转[3]。

 

 

    由图2可得到逆变桥输出的相电压矢量与开关状态矢量的关系[1,4]如式(1)所示。
  
 

    将Tcm1、Tcm2、Tcm3与设置为连续增/减模式的DSP芯片定时器进行比较后得到PWM脉冲,控制图2中的三个桥臂的通断,从而在PMSM的三相定子绕组产生相位差为120°的正弦波形电流。

    从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定子绕组电流和电机转速除了在启动瞬间有较多的谐波成份外,迅速稳定之后波形还是比较理想的:定子三相绕组电流基本呈相位差为120°的正弦波形,电机转速基本稳定在160 rad/s,即为160/(2pi)×60=1 528 r/m,与选定的电机参数完全一致。另外通过改变SVPWM脉冲频率可以方便地改变电机转速。
    本文介绍了采用SVPWM脉冲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原理及其实现的过程,建立了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VPWM技术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理想的控制方法,相较于其他的PWM调速方法,这种方法算法简单,定子绕组电流谐波成分少,直流电压利用率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和平,王维俊.TMS320LF240x DSP C语言开发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2] BROECK H W.Analysis and realization of a pulsewidth  modulation based on voltage space vector[J].IEEE Trans on  IA,1998,24(1):142-150.
[3] 邵群涛,徐余法.电机与拖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杨贵杰, 孙力, 崔乃政,等.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21(5): 79-83.
[5] BLASKO V.Analysis of a hybrid PWM based on modified space-vector and triangle comparison methods[J].IEEE Trans on IA,1997,33(3):756-764.
[6] 赵镜红,张俊洪,杨涛.基于DSP的SVPWM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2,6(2):108-110.
[7] 熊健,康勇,陈坚,等.电压空间矢量调制与常规SPWM的比较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9,2(1):25-28.
[8] 侯利民,李洪珠,王巍.空间电压脉宽调制SVPWM的原理及DSP的实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26(6):898-900.
[9] CHUANG D W.Unified voltage 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real time three-phase power conversation[J].IEEE Trans on IA,1998,34(2):374-380.
[10] 求是科技.MATLAB 7.0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1] 孙屹.Simulink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