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四院士纵论新中国成立60年重大工程科技成就

四院士纵论新中国成立60年重大工程科技成就

2009-09-24
作者:来源:新华网

   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相继建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而工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09年9月21日举行的“中国工程科技60年成就座谈会”上,部分亲历这些重大工程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深情讲述起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伟大成就,无不感慨万千。

 

   青藏铁路:我国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几代铁路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持。”铁道部原副部长孙永福院士说。

 

   路网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列车运行速度显著提高、高速铁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孙永福一一细数着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但最让他骄傲的还是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建设了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工程凝聚着几代铁路人的心血。”孙永福说,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建设人员在充分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技术的同时,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包括创新了成套冻土工程技术、高原卫生保障技术、高原环境保护技术、高原铁路运营装备技术等。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全线设备、人员和管理经受住了高原季节变化的考验。”孙永福欣慰地说:“前两天我又去看了看,现在运输状况还是非常正常的。”

 

载人航天: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航天科技是国际上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之一。“50多年来我国独立自主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说。

 

   “我国航天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目前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王永志介绍说,我国航天科技已经形成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试验各种导弹、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试验基地,还建立了由国内外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中继卫星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系统。

 

   “我们目前在载人航天技术、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测控等技术领域都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的研制及其应用、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王永志说,“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培育了一支素质好、基础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并形成了可以代代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三峡工程:中国水利建设的骄傲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曾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陆佑楣院士,对三峡工程有着特殊的感情。

 

    “三峡工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伟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其设想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经过几代中国人的不懈探索,实质性大规模的勘探、设计、规划、调查、论证工作都始于新中国。”陆佑楣说,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国完成了三峡工程项目的论证决策,并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凝聚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

 

     陆佑楣曾参与了三峡建设中总体布局、交通运输、导流围堰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他认为,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巨大的防洪减灾工程,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程,是长江重要的航运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生态环境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是人类尊重客观的自然规律,用工程措施来改变自然状态,让它更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是中国工程科技的胜利。”陆佑楣说。

 

大庆油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石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60年来,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利用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专家翟光明院士说。

 

     翟光明曾经参加了包括大庆油田在内的我国多个大型油田的勘探工作。他说,大庆油田从1959年发现、发展至今整整50年,依靠科技进步和各项技术的发展曾经连续27年稳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已经累计生产原油23亿吨,“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大庆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树立了榜样,引领和推动着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健康、深入的发展,使中国石油工业从东部到西部,从陆地到海域,从国内走向国际,已经建成大庆、胜利等24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已建成年产原油超过2亿吨和年产天然气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翟光明说。

 

     他说,展望未来,中国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挑战共存。“我相信依靠科技和理论的创新,转变思路,积极面对,科学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一定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