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市场分析 > 电网转型:分布式能源的中国突围

电网转型:分布式能源的中国突围

2012-06-18

 “全世界只有中国是这样,规定了你去邻居家串门,必须开车上高速,交过路费,然后下高速到邻居家。”有业内人士曾这样对记者描述中国目前分布式能源发展上网走弯路之怪现状。

 

  受制于目前电力体制改革不到位的现实,分布式,作为新兴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在我国正在遭遇体制困局。

 

  广州大学城样本

 

  位于广州新城番禺的小谷围岛,因其四面环水的地势,成为大学城的理想落脚点。从广州大学城向南跨越珠江,就是如今为能源界瞩目的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华电)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所在地。

 

  2004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决定先行先试,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打造生态环保大学城。其中,先进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被引入,这时的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能源概念。

 

  然而这个项目在寻求合作方时,企业按照当时的电价和气价一算,经济性差,都不愿意揽这个活。这就导致本该2005年投产的项目,迟迟没能动工。

 

  广州市政府考虑到中国华电在燃气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找到了他们,这时的中国华电还未有一个项目进驻广东。经过洽谈和论证,中国华电敏锐地觉察到了分布式的市场先机,决定承接这个项目,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分布式样板。

 

  2009年10月,能源站建成2台7.8万千瓦燃气机组,开始向方圆18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内的10所大学及其周边20万用户提供全部的电力、生活热水和空调制冷。在此之前,该地区的供电主要依靠两台1.5万千瓦和一台2.5万千瓦燃煤小机组。

 

  能源站总经理蒋国璋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能源站通过五次循环利用、将能源“吃干榨净”的高效运作模式。

 

  第一次利用,是天然气进入燃气轮机发电;然后将产生的高温烟气送到余热锅炉生产中温中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这是第二次利用;第三次,是把第二次利用中产生的低压蒸汽重新补充到蒸汽轮机再次做功发电;第四次是将发电过程中形成的约150℃的高温烟气利用起来制备热媒水,为大学城提供生活热水;第五次是将一部分热媒水用于带动溴化锂机组作为动力热源进行制冷。

 

  这种能源高效利用的模式,和普通以煤为燃料的热电厂45%左右的能效相比,能效提高到78%以上。此外,由于位于负荷中心且贴近用户,避免了远距离输送带来的损耗。

 

  地处开放前沿的广州,峰谷差惊人,最大能到8000万千瓦,最小的时候也有3500万千瓦。因此,能源站又承担了另一个职能,就是调峰。仅2010年,两台机组调峰就近470次。

 

  由于能源站的机组为航展型发电机,具有类似飞机的快速启停优势,也成为了广东电网保亚运保大运唯一一个具备黑启动能力的能源站,从零负荷到满负荷只需要5分钟。同时,它还承担了为广州燃气集团削峰填谷的任务。

 

  2009年,两位来自挪威的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签证官,首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考察包括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在内的三家企业,他们先到了惠州惠来电厂和深圳前湾电厂,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是最后一站。他们在能源站逗留了半个小时,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后,一致认为这才是他们在发达国家常见的低碳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当场就签下了认证书。

 

  “亮点工程”的积极尝试之后,中国华电正加紧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及江西、四川等天然气供应得力的内陆推广分布式。从2005年至今,中国华电已有7个共计75.2万千瓦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获得核准,拿下全国核准项目的三分之二。

 

  中国华电总经理云公民告诉记者:“预计到‘十二五’末,华电集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将达到229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分布式能源。”

 

政策突围

 

  从接盘到最终投产的4年时间里,中国华电为这个“亮点工程”集思广益,绞尽脑汁,许多技术在国内都是首次利用,如今他们已经申请了11项发明和实用专利,并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和授牌。蒋国璋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是一次在困境中的突围。

 

  然而,让蒋国璋们更为头疼的困境远不止于此。

 

  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这个联合国CDM签证官眼中的国际能源新宠,在中国还算不上真正的分布式。

 

  其中关键在于尽管它贴近用户,但并没有实现直接向用户供电,而是要将电送到大学城内一个11万千伏变电站,再由广州供电局转供和转售。尽管广东省发改委、经委、广东省政府多次发文,要求南方电网采取“挂网不上网、多余的电量给电网吸收”的方式,但能源站始终未能按照这个模式运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从能源站发出一度电成本在0.65元左右,上网电价在0.7元,供电局卖给大学城是0.83元。

 

  专家分析,如果能源站可以向大学城直供,大学城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分布式带来的服务。“这无疑对企业、用户和社会都是共赢的事情。”

 

  如遇类似2008年的冰雪灾害,有类似能源站在中心城区,能够快速启动支持电网或是给其它电厂提供启动电源,可以减少类似深圳大停电带来的巨大损失。

 

  而分布式在国外,多采取“挂网不上网”的方式运行。即:区域内达到供需平衡,多余电力可以低价卖给电网。

 

  中国华电新能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朱德元对此深有感触。2010年,他参与了国家能源局组团去德国考察分布式的活动。这次考察团成员,包括五大发电集团、设计院、南方电网等单位,为期三周,给朱德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德国,一个农舍都可以建自己的风车、太阳能板,电不够了从网上下一些,多了向网上卖一些,都是一家一户的。在中国,同样的多怎么就这么难呢?”

 

  并不只有朱德元一人有这样的疑问。2010年4月17日,国家能源局总工吴贵辉到能源站调研,此次调研之后,国家能源局随即印发《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酝酿政策突围。

 

  同年,应李克强、张德江两位副总理指示要求,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唐元、副司长范必带队赴能源站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形成报告。这两次调研,最终促成了2010年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出台。

 

  《意见》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10个左右各种类型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力争到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

 

  2011年3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以【2011】55号文件发布《关于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发往全国人大环资委等多个相关部门及企业。记者为此致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意见》正在加紧走程序,会尽快推出。

 

  当记者问及是否将针对敏感的供电和售电问题出台具体操作办法时,他透露,《意见》“将明确分布式采取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力上网的原则,先规定起来,但具体实施还要靠各方落实。”除此,他并未向记者透露更多细节。

 

  就在记者到广州采访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到能源站视察,透露国家发改委将针对分布式能源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但是否涉及最为敏感的供电和售电问题,还将拭目以待。

 

  “我们认为,大学城的运行模式将来走到真正的分布式,肯定是大势所趋,止不过是时间问题。”蒋国璋说。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