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三岔口”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三岔口”

2010-03-12
作者:来源: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信息网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发展路线

 相比美欧,中国国家电网选择了一条迥然不同的发展路线,而这一事实将对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汪时锋
        在多数人尚不知智能电网为何物时,这项新技术便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线。4月份,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总投资高达45亿美元的智能电网计划,奥巴马随后要求美国国会尽快通过相关立法。
        但市场预测,智能电网规模估计将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一份来自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测说,到2030年,智能电网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200亿美元直线上升至1000亿美元。
        而欧洲的计划则走得更远。2005年开始,欧洲就启动了智能电网技术平台,目标是提出开发欧洲2020年的电力网络的愿景。今年,欧盟公布了它自己版本的超级智能电网(Super Smart Grid)计划。
        尽管此前很少提及智能电网,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也迅速融入了全球性的大合唱。今年5月份,国家电网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宣布了中国版的“坚强智能电网”构架。相比来自美国政府系统的4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中国智能电网的投资数额可能更为庞大。一位电力行业内部人士对CBN记者透露说,按照内部的一项初步估算,仅2009年至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可能带动的投资总计1万亿以上,2012~2015年达到1.5万亿元,2016~2020年达到2万亿元。
        但直到目前,各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理解却有一定分歧。相比美欧,中国国家电网选择了一条迥然不同的发展路线,而这一事实将对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不同的解读
        在中科院院士余贻鑫看来,智能电网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高级计量体系AMI、高级配电运行体系ADO、高级输电运行体系ATO、高级资产管理体系AAM。他是国内较早研究智能电网的专家之一。
        但基于上述框架,美中欧已经形成了三个版本的智能电网概念。美国的能源部认为,智能电网必须适应一种趋势,即电力产业需要从电源中心化、电力网络生产者控制的模式,转向去电源中心化和具备消费者互动的模式。而欧洲对智能电网的定义则同美国相似,不过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
        在2009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CBN记者遇到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在他看来,各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出发点就有不同之处。
        胡学浩表示,美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主要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避免发生类似“8·14”的北美大面积停电事故,并防止恐怖袭击等,而欧洲国家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源于供电的安全性问题,即一次能源的缺乏、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以及供电能力以及环境问题。“欧洲的分布式能源比重较美国更高,欧洲的能源政策较美国更加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尤其是鼓励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发展,在智能电网的接入方面更强调对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胡学浩说。但在我国,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则有另一种定义。其定义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中国版智能电网争议核心
        目前,中国版智能电网争议的核心在于,究竟是以输电建设中的特高压所依托的“集中式”能源供给为主还是以配电中的分布式能源接入为主?
        分布式电源是指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燃料电池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多种形式。而现有的集中式能源则包括特高压网络需解决的大煤电、大火电、大水电和大核电等能源。一般而言,分布式能源则更为清洁、高效,所以欧洲和美国在分布式能源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解释为什么要发展智能电网时就说,智能电网是激发风电和太阳能的关键,将促使人们使用更少的能源并对抗气候变化。
        在国家电网讨论智能电网时,中国能源网总监韩晓平曾被邀请参加相关座谈。他对记者透露说,当时他就对电网公司很明确地表示,如果现在还不发展分布式能源,就可能不能真正理解智能电网。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5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们认为,智能电网应该是清洁、高效、分布式的电网,但也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一些客观的条件仍在限制中国的分布式能源发展。比如,目前国家对分布式能源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建设尚不规范。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影响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应用。更为直接的因素是,由于发电成本还未大幅下降,分布式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经济优势并不明显。而在技术上,因分布式能源具有供给不稳定的特征,所以如何更有效地储能是现在国家都在考虑的实施智能电网建设的问题。
巨大的阻力
        事实上,现有的基础条件对各国的智能电网发展模式影响深远。
        目前,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网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网架结构稳定、成熟,具备较为充裕的输配电供应能力,电网新增建设规模有限,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偏重于配电层面技术的开发。
        但对于中国来说,目前75%的装机来自火电,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非常小。中国的电力需求在过去几年中每年增加10%~15%,且新近建设和计划建设的大多是集中式大电源,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偏重于输电层面技术的完善。
       另外,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输配分开后,美国的电力市场交易相当活跃,具备了互动式电力交易的条件,但中国目前电力市场还未成型,仅仅是行政控制的电价就对配电层面的电网的互动性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国家电网的相关人士对CBN记者解释说,目前中国版的“坚强智能电网”首先要满足电力负荷需求,在前期保证输电、变电的智能化建设,要保证供电安全可靠性,要满足经济意义和节能,最后保证电能质量和可再生能源接入和电力市场化。
        事实上,中国版的智能电网尽管在输电网络上有特高压作为“骨架”,但配电网的建设实际上更值得关注。自电力厂网分家后,我国的电网建设投资便远低于电源建设,而配网建设是较输电网络建设更为薄弱的环节,去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就已经充分暴露了配网投资“缺血”的问题。
        就电网的数字化来说,我国配电自动化覆盖范围不到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实用化水平较低;由于技术不成熟、网架结构调整频繁、运行维护力量不足等原因,大部分配电自动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配电网技术和管理制度欠缺,亟待完善;储能电池制造与大规模应用等技术方面也均落后于发达国家。
        特别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除了接入分布式能源外,配网承接了通信科技、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等提升居民服务的核心功能,每一项服务背后都是一项新的商业模式,如果光靠电网一家投资显然无法兼顾。

全球憧憬智能电网:金山还是泡沫?
汪时锋
        欧美市场对智能电网投资的热点正集中在智能电网的终端——智能计量表上。按照类似于互联网的架构,智能计量表相当于联网的PC机,而它肩负着比PC更多的功能。
        美国的一家研究公司帕克斯咨询称,美国家庭智能计量表的拥有量将从今年550万台基础上跃升至1900万台。走在智能电网最前沿的不是全球主要的电力公司,而是已经经历过互联网泡沫洗礼的重量级技术公司,这些公司灵敏的鼻尖似乎已经从智能电网中嗅到了当年互联网初创期的味道。
巨头逐鹿
        在智能电网终端开发最前沿的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高科技公司——Silver Spring。该公司在智能计量表的芯片和软件上已经耕耘多年。
        智能计量表是智能电网的用户终端,也是整个智能电网发展的开端。Silver Spring已经筹集到了大约2亿美元的资金,其投资方包括谷歌旗下的风险基金Google Venture。摩根士丹利预计,Silver Spring今年的收入就可能达到1亿美元。
        事实上,重量级的技术公司——思科、IBM、微软和谷歌都没有在此次智能电网的竞逐中缺席,而且已经有了许多创新。
        在大型基础智能化项目中尝到了甜头的IBM,已经在构筑电网智能化项目的技术主线。这将包括在电网沿线设立的通信设备,以及软件和伺服器来处理堆积如山的数据。
        思科,同样也在电力网络设备和家用能源管理设备方面全力出击,并宣称智能电网就是它的下一个10亿元生意的目标。通信厂商沃达丰也看准了这块市场,准备在自己的网络中添加家庭能耗智能管理的元素。微软和谷歌也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寻求设备制造商作为合作伙伴。
        上述企业竞逐的主要是智能电网的配电设备市场,而在输电和变电设备方面,传统的电力制造厂商也在摩拳擦掌。比如GE、西门子和ABB都已经尝试在电网方面引入现代化的控制系统,以及智能化的变电和储能设备。
        他们的宣传口号也几近统一,就是告诉世人,智能电网并非只是已经被炒热的智能计量表。
        由于智能电网所带来的灵活电力使用机制,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电器、智能家具也在筹划进入这一市场。
       开发和技术巨人们已经点燃了智能电网市场,目标是赢取电子设备的大订单。已经处于劫难中的美国金融业也将智能电网视为“救命稻草”。按照美国的一项统计,智能电网及其相关能源技术已经获得了超过一半的美国风险投资。
        当然,此前已经积极参与到美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跨国公司嗅到了中国智能电网中的商机。记者在2009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遇到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他透露,近一段时间,包括谷歌、思科都接连到国家电网公司和电科院寻求合作。他半开玩笑地说,“我们都接待不过来了”。
开放竞争才能有所创新
        也有分析认为,智能电网可能是下一个泡沫的来源。
        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已经切入智能电网领域的IBM公司进一步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智能电网的看法。
        IBM认为,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看起来更像因特网,可以接入大量的分布式的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并整合利用电网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对电网更完整和深入的洞察,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生态系统”更好的实时决策:对于电力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更有效的用电方式;对于电力公司,可以决定如何更好地管理电力和均衡负载;对于政府和社会,可以决定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最终,提高整个电网系统的效率、可靠性、灵活性,达到更高的智能化程度。
        基于上述设想,IBM对智能电网的开发同当年开发互联网模式如出一辙。在IBM看来,开发智能电网要分三步完成,首先实现电网自动化,使其更强大、更清洁、成本更低。其次,集成电网及其上下游产业,建立集成能源价值链。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创造新的市场,扩展电网价值。如果做到这些,传统电网就会演变成为智能电网。
        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则进一步对记者表示,相比互联网的信息链,智能电网是信息链和能源链的结合,“如果以前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的交流的话,那么智能电网的出现则营造了一个物与物交流的平台”。
        韩晓平说,现在要把电网作为新的信息平台开放,第一要精确供能,第二要供电安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自由接入,国内的电网也需要有开放的心态,让终端用户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备厂商去创新,就像当年互联网创新一样。
        已经从国家层面推出了智能电网的美国能源部也是电网开放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将电网进一步对创新开放将破除市场发展的边界,同时将使创新像潮水一般发展,并衍生出多种商业模式。
        “ 想象一下在上世纪80年代启动开放电信市场吧,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增值产品和服务使得当年330亿美元的市场在2006年扩大至1170亿美元。”美国能源部在其对智能电网的介绍文件中做了一个颇有意味的类比。
智能电网技术中美可互补
汪时锋
        到中国访问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特意将国家电网作为自己短暂行程中的重要一站,而这距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访美考察美国的智能电网只有半年之久。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中美这两个分立于太平洋两岸的大国之间似乎处于技术互补的局面。
        美国现有一个由9200个火电厂、总长度达30万英里的传输线路组成的老化和低效的杂乱供电系统。全美能源的40%都由这些电网输送,但电网这个支撑21世纪经济发展的基石并未从其19世纪的根基上脱胎换骨,仍是多个地方电网松散的集合,它需要一个更可靠的输电系统。
        所以,美国能源部将美国版的智能电网计划叫做Unified National Smart Grid,译为统一国家智能电网,是指将基于分散的智能电网结合成全国性的网络体系,包含了智能联网的需求。
       按照美国自己的一项测算,预计未来20年间全美电力需求将较现在增长40%,除了在城市等电力需求集中的地方发展分布式能源外,美国也计划大规模建设数百座大型火电厂和在偏远地区增添上百亿瓦特的风力和太阳能电站。
         美国能源部认为,如果有智能电网的存在,将节省百亿美元的资金,同时也大幅度削减了建设更多电厂和变电设备的需要。但是,美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大电源的需求。中美都一直在参与核聚变实验,如果核聚变实验能获得成功,并能建成清洁、高效的聚变电站,那么中美两国其实都需要更为智能的输电系统。
         有鉴于此,美国智能电网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分布式能源体系的需要,以长短途、高低压的智能网络联结客户电源,平衡整合类似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太阳能发电和俄亥俄州的工业用电等跨州用电的需求,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优化调度、监测和控制。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已经建成了特高压的示范线,中国在长距离输电上较美国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中国在信息化技术、智能电表系统以及配电技术上的实力不如美国,所以两者之间在技术上可以形成互补。
         在一些具体技术细节上,中美两国的合作点则更多。比如说,中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电、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快速调节能源不足,仅占电源结构的18.6%,电网的调峰能力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美国的联合循环和燃气机组发展很快,快速调节电源比例很高,有向中国技术输送的空间。
        同样,中美都面临同等严峻的减排压力,而外部减排的政治环境也已经越来越紧张。不管今年年末在哥本哈根谈判上是否达成协议,都会加剧中美两国二氧化碳减排的严峻性。
        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减排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按照美国财政部的一项测算,如果电网效率能提升5%,那么所节约的能源消耗将同5300万辆汽车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
         就在今年5月份,中美签署一项《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动议》,根据记者获得的资料,该动议决定,今年“要构建智能电网(包括输电和配电网络)所需知识与技术的共享”。
         曾参加该动议签署的相关人士透露说,今年下半年,中美之间在智能电网合作上还会有更高级别的领导人签署更为正式和更大规模协议。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