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BAT新辟O2O战场 百度“直达号”对阵微信

BAT新辟O2O战场 百度“直达号”对阵微信

2014-09-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2
 

 

一夜之间,O2O服务成为了BAT共同竞逐的战场。继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后,百度也正式推出其“直达号”,作为连接用户和服务、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杀手锏。

南都记者了解到,直达号是传统服务企业在百度移动平台的官方服务账号,它基于移动搜索、@账号、地图、个性化推荐等多种方式,让用户直达商家服务。至此,B AT三大互联网霸主全部“出山”,目标直指移动互联网O 2O战略。

百度借“直达号”参战O2O

百度世界本周三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百度在大会上宣布推出“直达号”,为传统服务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提供相通的桥梁,给移动互联网O2O格局增添了几分“炮火”。

百度董事长兼C E O李彦宏表示:“未来五年用户的移动需求会发生质的变化,通过语音、图像等非文字形式表达的用户需求将超过50%。”同时,他指出,过去一年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移动搜索寻找服务。“用户对于百度的期望发生了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作用由过去的连接人与信息变成连接人与服务。”

基于此,百度推出其解决方案直达号。百度副总裁李明远介绍称,直达号是传统服务企业在百度移动平台的官方服务账号,它将基于移动搜索、@账号、地图、个性化推荐等多种方式,让用户随时随地直达商家服务。

其中,在获取新用户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商家账号直接使用服务,手机百度、百度地图将推出“发现”和“附近”功能,也可以将商家的服务直接推送给有需求的顾客,大大提高了商家获取新客户的效率。

南都记者了解到,直达号将于年内全面开放申请,平台首批将开放10000个申请邀请码。目前已经有包括海底捞等企业在“直达号”上驻足,海底捞方面透露每日通过“直达号”可获得1500个新增订单。

BAT的O2O竞争白热化

“直达号”是百度移动商业化的主战场,同时也将面对来自B A T的另外两个竞争对手——— 微信公众号与支付宝服务窗。

在李彦宏看来,传统服务业通过依托移动站、N ativeA pp、公众号、团购等方式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他希望,百度的直达号能够探索出一种机制,既能够方便地维护老客户,又能够大量地吸引新客户。

庞亿明分析称,对百度来说,搜索引擎是天然的需求入口,即主动“搜索”。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用户是先主动关注,后期则由这些服务号去提供相应的推送服务,体现的是“推送”的功能。而支付宝拥有的是大量与交易有关的用户群,以便捷的支付来引导用户使用O 2O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为了大抢O 2O模式先机,不惜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精力、技术。

庞亿明认为,其实早在去年大家就在谈O 2O模式,但那时候行业的聚焦点大多还在PC端,现在PC端的用户开始在大量地向移动端迁移。“移动端的特征是,用户的使用时间占比更高一些,随时随地都有联网的可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更大机会去发现商户服务的可能性。”

庞亿明向南都记者透露,移动时代的O 2O服务的另一特征是,PC时代传统企业更多是利用网络提供信息,移动时代传统企业联网是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在这种趋势下,传统企业会更愿意去与移动互联网结合,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聚拢各自的用户,因此,O2O也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采写:南都记者 谢睿 实习生 卢琳珊

数据

第三方咨询机构“微信海”发布的《2014商超百货行业微信运营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近一半传统行业商家对于微信营销保持观望态度。商家们开展微信运营的首要目标是“吸引与保留客户”,占比高达52 .4%。但是在实际运营中,这一目标的预期效果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调研数据显示,“微信关注用户转化率低”与“人力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是微信运营的首要瓶颈,分别占比30 .5%与29 .6%。

话你知

百度“直达号开放平台”(http://zhida.baidu.com,或在手机百度中搜索“@直达号”)于9月3日同步上线,初期将采取邀请制,商家可以通过到该平台申请首批10000个邀请码。直达号开放平台将于年内全面开放申请。

业界观点

资深互联网分析师王刚

一方面,微信的闭环入口难以直接触达用户,中小企业只能花大量的钱去寻找粉丝,但却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微信难以直接匹配网民的随时随地需求,特别针对网民餐饮、家装等生活服务类需求,网民更习惯于快捷的搜索解决方案。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直达号推出以后,中小企业在移动营销中拉新与维老、推广与服务之间的矛盾将得到有效改善。能够直达更多目标受众。

目前包括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等14款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过亿,构成互为关联的完整生态体系。而直达号将营销效果与服务结合,具备了强大的C R M管理功能,能够完成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的无缝对接。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