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市场分析 > 中国的“山寨”如何走向创造性模仿

中国的“山寨”如何走向创造性模仿

2015-01-13
关键词: 华为 丰田 个案研究

    “山寨”,主要指那些靠模仿、复制、抄袭的工业产品。毋庸讳言,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山寨”产品的确曾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至今为此还背负了“抄袭”的恶名。

  我个人对于“山寨”一向没有好感,跟这个不光彩的大背景直接相关。以我的理解,“山寨”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贬义,近乎创新的反义词。环视国内, 太多生产者满足于浅层次的抄袭与模仿,加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缺少“硬约束”,致使劣质产品四处泛滥。猖獗的各类“山寨”,阻碍、扼杀了中国制造业的 创新升级之路。

  不想,日本管理学者井上达彦一本在中国新出版的著述,在不经意间颠覆了我的上述想法,促使让我重新审视“山寨”。至少,我现在知道,不应将“山 寨”与伪劣产品直接画上等号——“山寨”固然有许多伪劣产品,但“山寨”并不全都是伪劣产品。“山寨”也并不尽然是创新的对立面,其中或也蕴藏着创新的基 础。

  井上达彦的这本书,中文译名为《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这个副题,我以为很贴近中国当下的商业现实。井上达彦并非专门为中国读者而写作此书,但其思考,对我们却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因为,从优秀的模仿走向伟大的创新,充满的是模仿的力量。

  在井上达彦看来,讨论“山寨”,有必要先厘清的一个前提,即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他花了一定的篇幅来宣扬模仿的意义。比如,他引用日本已故的 著名文艺评论家小林秀雄的名言“模仿是创造之母”,来表达他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模仿是一种理性行为,应该如罗多伦咖啡创始人鸟羽博道所说的那样, “毫不羞耻”地去模仿;他分析了诸多知名企业(当然包括不少日本的知名企业),来阐述模仿的本质,以及如何从模仿入手慢慢走向革新。

  看起来,模仿里边有很多学问。模仿即学习。其实,懂不懂得模仿,对很多企业来说,就是会不会向领先企业学习的问题。当然,模仿并不是简单地照抄 照搬,那种粗劣的抄袭是没有前途的。井上先生推崇资生堂创始人福原有信所强调的理念,“肤浅的模仿是不行的,要从根本开始彻底的模仿。”优秀的模仿,一定 要有青出于蓝的意味。

  在如今这个满世界都在谈创新的语境里,井上达彦反反复复谈及的,是如何从模仿中寻求超越。这确实是一个独特的视角,也促人思考创新的真谛。事实 上,极少有创新是凭空产生的,也只有极少的创新是靠天才来推动的。绝大多数的创新,恐怕都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这就需要从模仿开始。美国管理学者 石家安曾写到过这么一个现象:每48项重大创新中,有34项在研究阶段就已经被人模仿了。如此看来,创新与模仿之间的关系,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紧密得 多。

  井上的思考,让我第一次对于“山寨”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石家安甚至还认为,模仿本身即是一种有创造性的行为——这样的论述,确实发人深省。在 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会创造的企业,首先是一定是个善于模仿的企业。作为一个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管理学者,井上当然不会停留于模仿的意义层面。这不,在模仿 谁,以及如何模仿的维度上,他花了不少心思。

  在井上达彦眼中,模仿主要有两类,一是能带来短期利润增长的产品模仿;二是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的结构性模仿。这两类模仿,在现实商业世界 中,例子都不少见。我国的某些“山寨”产品之所以备受诟病,主要是其简单停留于产品模仿上,且手法拙劣、粗制滥造。须知,凡深层次的模仿,必定重视结构性 模仿。

  围绕商业模仿的智慧性,以及在模仿与创造性的关联方面,井上达彦积累了大量的个案研究,并初步建构起了一个学术思考的框架。大体而言,井上达彦 构建的是金字塔形分析架构,从企业资源、活动、价值、定位四个要素去揭示模仿的要点,探讨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这是极有价值的。井上所列举的星巴克、丰 田、7-11、强生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模仿故事,也能予人以启发。

  当然,若从更高的要求来看,井上的这些思考还略微单薄了些,以后可以更深入。

  透过井上达彦的思考,我很容易联想到今天中国的商业世界。中国的“山寨”如何摆脱恶名,进而进入深层次的模仿,并由模仿逐步演化到创造阶段,是 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紧迫课题。从进入新世纪(39.15, -0.60, -1.51%)之后这十多年的情况看,尽管我国企业“山寨”的名声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但会模仿的优秀企业确实在增多,只不过之前没人系统地做过梳理与研究 罢了。

  比如在互联网行业,许多中国企业很自然地以海外类似企业为师。中国互联网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与这种学习与模仿关系密切。或许,这也与互联网业的创业者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以及具有善于学习的特质大有关系。善于模仿,本身就是善于学习的体现。

  中国的业 巨头华为则是另一个例子。在华为的成长之路上,很多年里扮演的是一个追随者的角色,这个过程中有过许多模仿。追随者大多会带有模仿的属性。随着自身不断变 得强大,很多竞争对手(其实也是之前的老师)不断倒下,华为由此渐渐获得了领跑者的位置。多年来,华为一直以在研发领域高投入、重视创新闻名,殊不知如此 强调创新者,从前也是个优秀的模仿者。华为,可谓从模仿到创造的中国优秀企业样本。

  在这本书里,罗多伦咖啡的鸟羽先生的一句话,让我深为触动。他说:“寻找比自己优秀的人,彻底地向他学习。学习,学习,直到自己没有可学的东西 为止。”日本人执著的学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只要能抱着如此虔诚的学习态度,我相信,中国企业也可以从井上达彦的思考里,大有感悟。

  衷心期盼中国日后能涌现更多像华为那样引领行业潮流的杰出公司。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