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业界动态 > 量子点是革命还是炒作

量子点是革命还是炒作

2016-05-20

  在这个引领产业趋势的时代,三星、TCL、LG、海信等众多彩电厂商推出的新品,无一例外都应用了量子点技术,有厂商甚至宣称,要“以量子点技术一举打破OLED是唯一方向的产业迷思”。

  此前,彩电领域显示技术的革命者角色,一直由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承担,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OLED至今未完成普及,让彩电厂商们不得不苦寻解决方案。

  不过,此时出现的量子点技术,真的能取代OLED,成为下一个显示技术革命吗?又或者,是彩电厂商的另一次概念炒作?

  新概念

  CES2015上,TCL明确提出了“量子点电视”概念,其他彩电厂商则以“精锐控制”、“ULED”、“GLED”、“SUHD”等来称呼这一技术。

  但不管叫什么,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即量子点电视还是LED电视。

  TCL多媒体首席技术官陈光郎介绍,量子点由锌、镉、硒和硫原子构成,是晶体直径在2-10纳米之间的纳米材料。由于它的光电特性独特,受到光电刺激后,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非常纯正的高质量单色光。

  基于这一特性,如果把量子点材料用在电视的背光源上,用蓝色LED照射就能发出全光谱的光,从而对背光进行精细调节,进而大幅提升色域表现,让色彩更加鲜明。

  这一点,甚至强过如今号称“显示技术革命者”的OLED电视——OLED显示屏需要通过滤镜过滤得到纯色,所以过滤的色彩虽然更纯,但始终难以避免失真现象出现。

  不过,和OLED完全改变LED显示屏的发光材料不同,量子点电视并没有改变LED电视的发光材料,只是涂抹在LED电视的背光模组上,形成一层薄膜。

  如果说OLED是一场技术革新,那么量子点技术最多只能算是对LED的改进和优化。

  但“锦上添花”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彩电厂商无须对现有的LCD或LED电视进行大幅调整,就能将量子点技术应用其上,大大降低了迭代成本,能以较为经济的方式,达到提升色域的目的。

  由于量子点技术不需要OLED的色彩过滤滤镜,一开始就能得到纯正的单色光,因此可以在更低的电压下工作,功耗也大大降低,仅为OLED电视的1/5?1/10。

  此外,因为量子点技术使用的无机材料不易被氧化,量子点电视的使用寿命也能比OLED电视多出2万小时左右。

  老技术

  如果因为这些新特性,你就认定量子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显示技术,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量子点技术已经是一项老技术了。

  现代量子点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中期。它最初的使命是为了解决全球的能源危机,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光电化学研究,开发出半导体和液体的结合物,利用这种新晶体来产生能量。

  1997年以后,随着量子点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研究人员开始利用量子点的光电学特性,将其作为生物荧光标记,应用于活体细胞体系的生物学研究。

  在显示技术领域,量子点技术的商业应用也早有先例。2013年初,索尼就已经推出X9000A系列的4K电视。索尼随后反复宣传这个产品使用的“特丽魅彩”技术,但实际上,它就是基于量子点技术发展而来,只不过称呼不同而已。

  不只是电视,索尼还在其旗舰手机Xperia以及黑卡相机上采用了这一技术,不过在宣传时都只提到特丽魅彩以及它所能实现的高色域,并没有讲到背后的“大功臣”量子点技术。

  除了索尼,亚马逊在2013年9月推出的KindleFireHDX平板电脑,以及华硕在2014年6月推出的ZENBOOKNX500笔记本电脑,都用上了量子点技术,但因为和索尼一样,没有将量子点技术作为宣传重点,所以大众消费者对这一“老技术”依然觉得陌生。

  直到CES2015电子消费展上,几乎所有彩电厂商都跟进量子点电视时,这项已经被研究了数十年的“老技术”才被正式推到台前。

  绕不过的价格关

  量子点电视听上去很美,虽然只是一项优化,不具备OLED轻薄、可弯曲的新特性,但出于画质、成本、功耗、寿命等方面的优势,量子点电视很有可能成为被彩电厂商和普通消费者接受的显示技术优化方案。

  从技术层面看,这个观点无懈可击,量子点电视的确值得推广和购买。但由于量子点电视还处于上市初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应用的考验,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一些让彩电厂商担忧的问题已经被提出,比如,由于量子点的原材料中含有镉,量子点薄膜在制造中,也不可避免要用到镉。而镉是一种有毒元素,在许多国家的电子、电气设备制造标准中,都被明确限制使用。

  虽然上游光学部件公司,比如道氏化学等已经在开发无须加入镉的量子点薄膜技术,但要等研发完成并在量子点显示屏幕中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此外,量子点电视要真正普及到普通大众市场,还有一道绕不过的关卡——价格。

  这道关卡是OLED一直没能完成显示技术革命的主要原因。虽然与OLED对比,量子点电视目前成本更低,但如果与传统的LCD电视相比,它的成本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目前,大多数彩电厂商使用的量子点技术方案来自美国QDVision公司,原因是该家公司的整合方案使用的量子点更少,制备和整合方案更便捷,成本更低。

  但即便如此,市面上现有的量子点电视,价格依然过高。索尼的特丽魅彩技术电视,55英寸的版本售价在2万元左右,TCL新上市的量子点电视售价稍低,但也超过万元,而同尺寸的LCD电视,均价在5000元左右,只有量子电视的一半。

  如果制备工艺没有大的突破,整合方案也没有继续优化,大规模上市后,量子点电视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成为OLED的接棒者将成定局——只不过,接过的不是显示技术革命的棒,而是失败的那根。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