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设计应用 > 带LCD无损吸收的动力电池组均衡技术的研究
带LCD无损吸收的动力电池组均衡技术的研究
2017年电子技术应用第2期
刘新天,成伟菁,何 耀,郑昕昕,曾国建
合肥工业大学 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09
摘要: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是保障电池系统可靠性、提高电池寿命和能量利用率的关键技术。给出了一种带LCD吸收网络的反激式变换器均衡拓扑,能够实现功率管的软开关,提高了均衡拓扑的效率。文中分析了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率管的软开关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均衡电路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实现了动力电池组的实时均衡。
中图分类号: TM9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7.02.034
中文引用格式: 刘新天,成伟菁,何耀,等. 带LCD无损吸收的动力电池组均衡技术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7,43(2):140-144.
英文引用格式: Liu Xintian,Cheng Weijing,He Yao,et al. The research of battery pack balancing with LCD absorbing network[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7,43(2):140-144.
The research of battery pack balancing with LCD absorbing network
Liu Xintian,Cheng Weijing,He Yao,Zheng Xinxin,Zeng Guojian
New Energy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 The balance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is the key technology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attery system. It can improve the life cycle and energy utilization of the batteries. A flyback balancing topology with LCD absorbing circuit which can realize soft switching is given. Thus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lancing topology can be improv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balancing topology and the process of soft switching is analyze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balancing topology is proposed and the timely balance can be realiz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 words : electric vehicle;battery balancing;flyback transformer;LCD absorbing circuit

0 引言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构成,受工艺的限制,即使同一批次生产的电池也不能保证性能完全一致,其存在容量、内阻及自放电率等差异,而且随着循环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单体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电池进行均衡十分必要[1-2]。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有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种方式[3-4],其中基于反激变压器的主动均衡具有均衡效率高、均衡速度快等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反激变压器存在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问题,应用于反激变换器的RCD钳位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压尖峰,避免对功率开关器件的损害,但功率管转移到吸收网络的能量都耗散在电阻发热上,导致拓扑效率降低[5-6]。LCD无损吸收网络相较于RCD钳位电路,不仅没有电阻发热损耗,将能量直接返回至电源,还能在吸收电压尖峰的同时实现功率管的软开关,提高变换器效率[7-8]。针对上述各类拓扑,研究其应用于均衡电路的可行性和控制方案,对减小均衡过程的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均衡方案,其中均衡电路采用反激式变压器拓扑,通过LCD回路吸收电压尖峰,并利用变压器漏感和LCD回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谐振实现功率管的软开关,减小电路损耗。文中首先介绍了均衡拓扑结构,分析电路的开关模态和功率管实现软开关的可行性,制订了均衡的控制策略,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并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均衡方案能够达到良好的均衡效果。

1 基于反激变压器的均衡电路

1.1 电路拓扑

    均衡电路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Ubatn为第n节电池的电压,Ubat为电池组的电压总和,Sn为变压器第n路低压侧的功率管,Ln、Cn1、Dn为低压侧对应的LCD吸收网络,当电池有N节时,反激式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的匝数比取N:1。

dy2-t1.gif

    可以看出,变压器高压侧输出端连接整个电池组,低压侧输入端连接待均衡电池单体,当采用顶部均衡时,仅对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高于平均值的电池进行放电,将能量转移给整个电池组,SOC低于平均值的电池能够实现被动能量接收,因此变压器高压侧可用二极管替代全控式功率管,从而简化电路及其控制策略。图中S1~SN由PWM信号控制,通过检测对应Ubat1~UbatN的SOC对PWM信号进行使能。

1.2 开关模态分析

    单路均衡拓扑电路如图2所示,Lik、Lm分别为变压器低压侧漏感和励磁电感。当Sn导通时,Ubatn加于变压器低压侧,变压器的感应电动势在同名端为正,高压侧由于二极管D0的存在,无电流通路产生,低压侧绕组相当于电感储能;当Sn关断时,变压器绕组电动势反相,使D0导通,变压器将储存的能量释放给整个电池组,且由于LCD吸收回路的存在,避免了电压尖峰。

dy2-t2.gif

    图3给出了电路工作时的关键波形,从上到下依次是Sn的驱动信号ugn,流过Sn的电流iS,Sn的漏源电压uds,Cn两端电压uCn,流过Ln的电流iLn,流过漏感Lik的电流iik。电路中各元器件均为理想器件,Sn关断时电路的电流方向如图4所示。

dy2-t3.gif

dy2-t4.gif

    (1)模态1[t0-t1]

    t0时刻,Sn关断,由于Cn与Lik中有前阶段存储的能量,所以iik方向不能突变,Dn2导通,形成续流通路。Cn与Lik谐振,起始时uCn上正下负,谐振回路的初始能量为:

dy2-gs1-2.gif

    UCn为Cn的谐振电压峰值,ω1为谐振频率,表达式为:

    dy2-gs3.gif

    谐振电流可表示为:

    dy2-gs4.gif

    忽略线路损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联立式(1)、(2)、(4),化简可得谐振电压峰值UCn表达式为:

    dy2-gs5.gif

    功率管漏源电压uds表达式为:

    dy2-gs6.gif

    由上式可看出,在t0时刻,uds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即实现了功率管的零电压关断。

    (2)模态2[t1-t2]

    Sn关断,D0导通,Dn1、Dn2截止,能量由变压器流向电池组,电池组继续被充电。此模态维持状态很短,uCn基本保持不变,仍为反向最大值;iik也基本保持不变,仍为零值;uds快速减小,到达t2时刻,模态2结束。

    (3)模态3[t2-t3]

    Sn关断,D0、Dn1导通,Dn2截止,LCD吸收网络将部分能量返回至第n节电池。由于模态2结束时,满足uCn≥Ubatn,使Dn1正偏导通,此时UCn经Dn1、Ln、Ubatn、变压器绕组回路释放部分电能至第n节电池;若模态2结束时,uCn<Ubatn,则不能形成反馈回路,直接跳转至模态4。期间,Cn放电,uCn绝对值逐渐减小;Ln充电,iLn逐渐增大;Lik充电,iik反向增大;uds缓慢减小。当到达t3时刻时,开通Sn,模态3结束,iik达到反向最大值,Cn中储存的能量尚未释放完毕,uCn保持上负下正。

    (4)模态4[t3-t4]

    Sn导通时电路的电流方向如图5所示。t3时刻,Sn、D0、Dn1导通,Dn2截止。Ln、Cn参与谐振,Cn放电,uCn下正上负,绝对值减小;Ln充电,iLn逐渐增大;iS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由于Lik中储存的能量尚未释放完毕,所以iik的流向不能突变,同上一模态。当漏感中能量释放完毕时,模态4结束,到达t4时刻,iik值为零;Cn中能量基本释放完毕,uCn约为零;Ln中存储能量达到最大值,iLn为正向最大值。

dy2-t5.gif

    该模态下流过功率管的电流表达式为:

    dy2-gs7.gif

    ILC为谐振电流峰值,同样可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到,ω2为谐振频率,表达式为:

    dy2-gs8.gif

    Lik不参与谐振,其流过的电流iik线性上升,表达式为:

    dy2-gs9.gif

    由于前一模态中电感Ln和Lik串联工作,因此本模态初始t3时刻满足:

    dy2-gs10-11.gif

    由上式可看出,在t3时刻即所有导通时刻,iS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实现了功率管的零电流开通。

    (5)模态5[t4-t5]

    Sn、Dn1导通,D0、Dn2截止,第n节电池向变压器释放能量。期间,Ln、Cn参与谐振,Cn充电,uCn从零变为上正下负,基本呈现线性上升;Ln放电,iLn逐渐减小;Lik充电,iik从零逐渐增大,流向与前一模态相反。当uCn=Ubatn时,到达t5时刻,模态5结束。此时刻,谐振状态停止,iS达到小范围内的最大值。该模态为模态6的准备阶段,Cn充电,uCn逐渐增大,若最终能达到uCn≥Ubatn,则会进入模态6,否则,不进入模态6,直接跳转至模态1。

    (6)模态6[t5-t6]

    Sn、Dn1、Dn2导通,D0截止,LCD吸收网络将部分能量返回至第n节电池。uCn被钳位在Ubatn,使Dn2正偏导通,此时Ln电流iLn经回路Dn2、Dn1、Ln、Ubatn流通,电感能量反馈至第n节电池。形成反馈通路后,iLn将流过第n节电池,所以iS会发生跳变至iik值,Lik充电,iS随iik线性上升;Cn的能量不变;Ln放电,iLn逐渐减小。当iLn减小至零时,到达t6时刻,模态6结束,能量反馈状态停止,uCn仍被钳位在Ubatn值;Ln放电完毕,iLn值为零;变压器所储存的能量达到最大值。

2 控制策略

    均衡控制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单体的SOC由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估算,因此使用SOC作为均衡控制量,单体电池的SOC误差表达式为:

    dy2-gs12.gif

dy2-t6.gif

    当检测到ΔSOC高于容差范围ε时,功率管Sn的驱动信号使能,通过闭环PWM控制使得该电池单体向变压器释放能量,占空比恒定为最大值0.5,在此过程中电池单体SOC的减少量ΔSOC′为:

    dy2-gs13.gif

    式中Qbat为电池总容量,i为检测到的流过电池的电流。当ΔSOC′与ΔSOC的误差小于容差范围ε时,对应功率管驱动信号拉低,结束放电过程。

3 仿真与实验验证

    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均衡电路的仿真模型。LCD吸收网络中的Cn1取1.9 nF,Ln取1 μH,C0取47 μF,Cn2取63 μF,功率管与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变压器低压侧分别连接三节电池单体,高压侧连接整个电池组,可得如图7所示低压侧的仿真波形,图中从上到下依次是功率管S1的驱动信号ug1、漏源电压uds与流过S1的电流iS,吸收网络中的电容C11两端电压UC1与流过电感L1的电流iL1

dy2-t7.gif

    在仿真的基础上搭建实验平台,将3节电池单体进行均衡实验,实验条件与仿真条件相同。主控芯片选择MC9S12XEG128,其模数转换接口可以将采集来的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出单体电池的SOC,从而根据控制策略进行均衡控制。系统分别采用LTC6803、CS5460A、DS18B20采集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实验波形如图8所示,由上至下依次为S1的驱动信号ug1、流过S1的电流iS与漏源电压uds

dy2-t8.gif

    由图7与图8均可以看出,当ug1变为高电平后,uds降为零,iS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实现了S1的零电流开通;功率管关断时,iS降为零,uds逐渐增大,实现了零电压关断。可以看出,均衡电路在实现功率管的软开关的同时消除了电压尖峰。

    图9为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各电池单体电压分布,没有均衡系统的各电池单体电压比较分散,而加设均衡系统后各电池单体电压变得比较集中,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证明该拓扑结构的均衡电路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均衡的目的。

dy2-t9.gif

4 结论

    本文研究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方案,给出了带LCD吸收网络的反激式变压器均衡电路及其控制策略,对均衡电路的各工作模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均衡方案的可行性。所提出的均衡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1)保持了反激式变压器均衡拓扑结构原有的均衡速度快、均衡效率高的特点。

    (2)加设LCD吸收网络后可较好地抑制电压尖峰,同时通过电容与电感的谐振作用,实现了功率管的软开关,保护了电路并减少了损耗。

参考文献

[1] 戴海峰,魏学哲,孙泽昌,等.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感主动均衡系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0):1547-1553.

[2] 田锐,秦大同,胡明辉.电池均衡控制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7):1-4.

[3] 冯飞,宋凯,逯仁贵,等.磷酸铁锂电池组均衡控制策略及荷电状态估计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1):22-29.

[4] 郑文一,胡社教,牛朝,等.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方案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28(7):710-716.

[5] 陈荣,赵琼,阚加荣.反激逆变器RCD钳位电路的设计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68-71.

[6] 刘树林,曹晓生,马一博.RCD钳位反激变换器的回馈能耗分析及设计考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33):9-15.

[7] 沈东珍,龚春英.LCD无损吸收网络的应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1995(4):35-39.

[8] 盛辉.带LCD无损吸收的正-反激组合式PWM型开关稳压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1.



作者信息:

刘新天,成伟菁,何  耀,郑昕昕,曾国建

(合肥工业大学 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09)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