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电网的落点选择研究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电网的落点选择研究

2018-03-23

  特高压直流" title="特高压直流" target="_blank">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电网的落点选择研究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华东电网作为我国最大的直流受端电网,截至2016年底,共有包含4回特高压直流在内的8回直流投入运行。如此密集的直流落点为电网的规划和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直流落点的选择是电网规划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规划,至2018年底华东电网还将新建3回特高压直流,为实现特高压直流功率输送的优化,引导潮流合理分布,部分新建直流工程将采用分层接入1000kV及500kV电网的方式运行。由于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存在其特殊性,因此为直流落点的选择引入了新的约束。

  为解决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的落点选择问题,文中基于直流分层接入的特殊性,重点研究了直流分层接入的评价指标,指标涵盖了分层接入直流的运行特性、对已投运直流的影响、直流分层接入的潮流疏散特性以及系统稳定裕度。基于所提指标,采用多目标优化决策算法对不同直流分层接入方案进行决策,并以实际多直流落点规划电网为例,分析了所提决策方法的有效性,所得结论可为交直流电网规划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

  2.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电网落点选择评价指标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受端电网的简化等值模型如图1所示,特高压直流高端换流变、低端换流变分别接入500kV和1000kV网架,交流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装置也分别接入500kV和1000kV交流母线。由于直流逆变侧同极的2个换流器阀组串联运行,而同一极的高、低端阀组分层接入2个不同系统参数和运行工况的交流电网,导致高、低端换流变参数(例如变比、漏抗、分接头调节步长等)完全不同,从而造成高、低端阀组的触发角、熄弧角和直流电压都有所差异。因此必须把分接头控制功能配置在阀组层,而不能放在极层中,以方便对两交流系统独立响应,这客观上为各换流器功率的独立控制提供了条件,使直流分层输送到不同电压等级的功率控制更为灵活。

2018032309432961.jpg

  图1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

  直流落点选择需要考虑多个不同技术领域,且各方面可能包括若干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电网规划论证中,很难用数学方法描述不同方面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更难以设计一个同时兼顾上述因素的合理的决策方法。在工程实践中,比较简单的办法是首先在各专业技术领域中分别筛选出可能的合理落点方案;在此基础上,从不同领域的综合角度,比选获得最终的直流落点规划方案。文中结合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的特点,提出涵盖经济性和安全稳定性的多个评价指标,用于定量评价不同落点方案在各个方面的优劣程度,最终利用多目标决策算法从多个落点方案中选择优化的决策方案。

  2.1经济性指标

  评价直流分层接入方案的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不同落点方案的工程造价,二是不同落点方案下系统网络损耗。工程造价方面,前文提到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某一电压等级换流站发生扰动可能会对另一个电压等级的换流站运行特性造成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影响,通常可采用适当增加分层接入点之间的电气距离的方法,这往往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改变。网络损耗方面,由于直流落点不同会影响直流接入后的潮流分布特性,进而对系统网络损耗造成影响。但网络损耗与系统的运行方式密切相关,实际计算时选用多个典型方式下的平均值作为指标值。

  2.2直流分层接入短路比

  直流采用分层接入方式,从系统来看,相当于将其分为2个容量一定的直流,再经换流母线分层接入1000kV及500kV,从短路比定义的角度上其计算方式与直流单层接入方式并无区别,只不过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需要对分层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的2个换流站分别计算多馈入短路比,在形成全系统的节点导纳阵时需同时保留分层接入交流电网的1000kV及500kV换流站母线及其他直流换流站母线,直流分层接入的容量按实际容量计算。

  2.3分层接入直流对已投运直流的影响

  当电网中新投运直流时会对已投运的直流运行特性造成影响,从短路比来看会造成已投运直流的多馈入短路比下降。为了全面地分析新接入直流对已投运直流多馈入短路比的影响,提出了影响整体性指标、均衡性指标、干扰性指标、安全裕度指标,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统计的观点从不同方面分析新接入直流对已投运直流多馈入短路比的影响。

  2.4直流分层接入后电网疏散能力

  直流分层接入是应对特高压直流大容量接入受端电网后潮流疏散困难的有效手段,但即便分层接入大幅减少了直流注入到单一厂站的功率,若直流落点方案不合理仍可能由于多个疏散通道耦合造成特高压直流功率疏散困难。在此,疏散能力主要考虑两个指标:(1)电网N-1故障或计及稳控策略的N-2故障约束下直流分层接入的最大能力;(2)考虑直流额定接入输送容量下的为满足潮流疏散要求直流分层接入在不同电压等级上的功率分配比例。

  2.5直流分层间交互影响程度

  由于直流分层接入在受端电网的2个落点电气距离一般较小,因此在直流无功控制方面,某一层换流站的滤波器投切是否会对另一层的滤波器投切造成扰动是关注的重点,或者某一层换流站滤波器的投切会对另一层换流站的母线电压造成多大的影响,从影响的定义来看与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基本一致。

  2.6系统暂态稳定裕度

  直流分层接入后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造成影响,不同的分层接入方案造成的影响不同。电力系统暂态安全稳定包括暂态功角稳定、暂态电压安全和暂态频率安全。暂态功角稳定裕度可基于标准的等面积扩展理论计算获得;暂态电压安全包括暂态电压跌落可接受性和暂态电压稳定性;暂态频率安全裕度一般采用暂态频率跌落可接受性进行评价。

  3.直流分层接入电网落点选择策略

  直流分层接入方案优化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常用的多目标决策方法有目标规划法、多目标模糊决策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等。在决策的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权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评价的科学性。权重的确定一般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以及组合赋权法3类。其中,主观赋权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客观赋权法包括熵权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等;组合赋权法是在综合主、客观赋权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复合型赋权方法,能较好地弥补主客观赋权法各自的缺点。文中利用德尔菲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采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TOPSIS法对直流分层接入方案进行决策优化。

  各指标权重确认之后,通过计算不同直流分层接入方案下的指标值,即可采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TOPSIS法对直流分层接入方案进行决策优化。TOPSIS法的基本思想是:计算现实中的每个方案距离最佳方案和最差方案的距离,通过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作为综合评估的标准。利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改进TOPSIS法,可以更确切地表述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贴和度,以此比较方案的优劣程度,最终提供决策依据。步骤包括:

  (1)首先计算所有备选方案的加权决策矩阵。

  (2)根据各备选方案的指标值,确定所有备选方案的正理想解G和负理想解B。

  (3)计算不同接入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

  (4)计算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

  (5)将备选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和灰色关联度标准化。

  (6)计算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4.算例分析

  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基于实际电网中某规划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开展落点选择研究。实际电网的局部简化网架如图2所示,其中实线为现有网架,共有7回单层接入的直流投运(图中局部电网仅画出一回直流,落点I变电站),计及规划项目的可行性,规划的特高压分层接入方案有4种,通过虚线表示。

2018032309441026.jpg

  图2某实际电网简化示意

  针对上述各方案,基于实际电网的典型方式计算数据,可得各个方案下指标计算值如表1所示。根据各指标的计算值,首先运用德尔斐法、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2018032309443279.jpg

  表1各直流分层接入方案指标值

2018032309445259.jpg

  表2各指标权重值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TOPSIS法对4个备选方案进行决策优化,计算各备选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标准化距离和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各方案备选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标准化距离和灰色关联度

2018032309451319.jpg

  表4各方案备选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方案1为0.6414;方案2为0.4548;方案3为0.4333;方案4为0.4799。由计算结果可知,方案1便是所给考核指标下4个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与实际规划相符。

2018032309453097.jpg

  5.结语

  文中从电网运行规划的实际需求出发,计及直流分层接入电网的特点及影响,建立了能较为全面地综合评价直流分层接入电网的多个指标,包括工程造价,系统网损、直流分层接入短路比、分层接入直流对电网已投运直流的影响、直流分层接入电网后疏散能力、直流分层间的交互影响程度以及系统稳定裕度,兼顾了电网经济性及安全稳定特性。针对不同的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案,通过计算各指标值,然后利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TOPSIS法从备选方案中得到优化方案。通过在实际电网的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工程实用性,可为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电网落点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