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中电联郭炳庆:制约电能替代装备行业发展瓶颈在哪儿?

中电联郭炳庆:制约电能替代装备行业发展瓶颈在哪儿?

2018-03-25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将提升终端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积极开展电能替代;在电供暖方面,要充分考虑电网承载能力和新增电网项目安排,积极推广电供暖,在燃煤锅炉、窑炉、港口岸电等重点替代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替代电量1000亿千瓦时。

  目前,制约电能替代装备行业发展的瓶颈在哪儿?如何推动电能替代政策有效落地?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联盟秘书长郭炳庆。

2018032208371711.jpg

  替代“燃料”而非“原料”

  中国能源报:如何理解电能替代?

  郭炳庆:关于电能替代,目前业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使用清洁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等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其涵盖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应注意,我们所界定的电能替代是用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作为燃料使用的化石能源部分。社会上一些机构将作为生产原料的化石资源纳入电能替代潜力分析的范围,其结论易产生误导。

  只要有热或动力需求的场合,理论上都存在用清洁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可能性,但能否实施替代,还要综合考虑诸如经济性等多种因素。

  中国能源报:电能替代的电量主要来自哪里?

  郭炳庆: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只要我们在技术和市场机制上处置得当,实施电能替代可以显著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实现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支撑电能替代增量电量的需求。

  推进清洁取暖要具备持续性

  中国能源报:电能替代主要技术和设备包括哪些?

  郭炳庆:从用户需求角度,电能替代技术和设备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电制热(冷)类,比如电锅炉等;二是电制动力类,比如电动汽车等;三是其他类,即用低碳电能替代高碳电能的类型。

  根据2017年电能替代的统计结果,电制热(冷)类约占替代电量的60%,电制动力类约占替代电量的30%,其他类(以电替电)约占替代电量的1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只针对“替代”部分数据的统计结果。

  中国能源报:在实际操作方面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郭炳庆:推动电能替代需要在提高环保标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建设。只要各利益相关方在共同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形成共赢的局面,就能促成电能替代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我们还应该在综合施策方面多下功夫,凝聚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中国能源报:相较于传统供暖,电取暖的经济性如何?

  郭炳庆:电取暖是一个事关民生的刚需,特别是2017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广泛受到关注。我一直认为电取暖只有同时解决好用户“用得上、用得起、用的好”这三方面需求,才算寻到了真解。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只要方案配置合适,电取暖可以做到和燃煤、燃气具有相近的经济性。

  区域性电供暖方案落地存难点

  中国能源报:如何推动区域性电供暖方案有效落地?

  郭炳庆:对于电供暖来说,有几点需要我们关注:

  一是蓄热问题,如何利用谷时段低价电蓄热,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三北地区的弃风资源。

  二是高效电制热技术,诸如热泵等产品。目前现行的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和工民建设计导则里,电网的容量配置没有考虑电供暖这一部分电力需求,对于小体量电能替代工程没有大的问题,但对于区域性的大体量工程,资源配置必须统筹考虑。值得注意的是,高效的电制热技术可充分有效利用既有电网资源。只有高效电制热技术和蓄热技术的结合才能充分挖掘电网的存量资源,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电网配套的前提下,满足用户的电供暖需求。

  三是要完善市场机制建设,通过诸如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的建设,推动形成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共赢局面。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