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储能:化解未来能源危机之匙

储能:化解未来能源危机之匙

2018-04-16

  如何储存能源,是把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脉,成为人类必须用智慧去解决的时代命题。储能,作为化解未来能源危机之匙,将如何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储能国际峰会

  在2018年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发展储能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微电网发展、有利于提升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多能源互补、有利于推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和革命,是重构传统能源体系,实现能源革命的关键之一。

2018041609132293.jpg

  我国用户侧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7年是我国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产业装机量爆增,市场认可度提升,储能应用向多元化、多领域延展,电力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用户侧储能均得到快速发展。

  据悉,自《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储能技术不断升级,成本不断降低,产业不断发展。

  截至2017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89.S兆瓦,年负荷增长率达到45%。

  进入2018年,仅一季度规划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就已经接近120兆瓦。新增项目中,用户侧储能一枝独秀,占到年度新增装机容量的59%。

  从近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8》来看,2017年中国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用户侧储能功率最大,超过70兆瓦,是我国储能市场发展的最大亮点。

  在今年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工业用电实行峰谷电价政策,不同时段,电价不同。例如,江苏省在电价高峰期电价是1.0697元,而电价低谷仅为0.3139元,两者之间有0.7558元的差价。储能技术可实现在电价低谷期时将电储存起来,在电价高时再释放出来。随着储能技术不断发展,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企业利用储能技术实现电价“削峰填谷”已成为可能。

  电改的大力推进,也赋予了用户侧储能多重价值。微电网、增量配电网、用户主动参与辅助服务都将给储能带来机会。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准28个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其中规划新增电储能装机超过150兆瓦。而国内首个“增量配电网+储能”项目也已经在江苏省诞生。

  国际储能领域的现状

  从全球来看,目前比较有竞争力的储能技术有十几种。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锂电池还是储能的主导技术,全球80%以上市场属于锂电池。由于巨大的市场和不同应用场景,锂电池以外的其他储能研究仍然很多。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体电池储能等。

  市场研究公司Reportlinker于日前在发布的报告中宣布,电池储能系统市场预计将从2018的19亿8000万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85亿4000万美元,其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9%。预计北美将在2018至2023年间占据电池储能系统市场的最大份额,北美市场的增长归因于该地区公共事业和住宅部门对储能系统的大量需求。

  去年,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发布了首个10兆瓦电网级储能项目。采用AES锂离子电池Advancion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以支持光伏发电系统的快速安装应用,管理高峰负荷。据记者了解,未来5年印度计划安装160000兆瓦光伏和风电,储能将在印度可再生能源并网中扮演关键角色。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全球各大能源企业在储能领域纷纷布局,例如:英国石油公司于近日表示,作为其扩大可再生能源业务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将与美国特斯拉公司联手,在其位于美国的风力发电厂项目建设首个电能存储系统。除此之外,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收购美国储能软件和项目开发商DemandEnergy。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曾讲到,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带一路”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这意味着世界级储能市场的开放。

  目前,储能技术路线已逐步清晰。我国正在协同世界,秉承“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精神,战略布局储能储能商业化进程。面对这样的机遇,我国企业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推动有前景的技术路线,同时要关注用户的需求,通过引入金融资本、推动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为储能创造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