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央企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及推进举措

央企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及推进举措

2021-01-27
来源:互联网安全内参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1  引言

  在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下,两化融合的内涵正在演进,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其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现阶段的企业来说,就是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即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的新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经营、产品发展、生产运营、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等全方位变革,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效益、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埃森哲预测[1],AI可将劳动生产率提高40%,并在2035年为各行各业带来不等的额外增速,其中制造业2.0%,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2%。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浪潮,据IDC发布[2],早在2017年,全球67%和中国50%排名1000的大企业都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预计到2020年,至少55%的组织是数字化坚定者,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来改变市场,30%的2000强公司将用至少10%的收入来推动数字化战略。

  加快央企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不仅是央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履行央企责任的要求,也是央企建立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央企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任务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根据戴尔及英特尔的调查,2016—2018年间我国进行数字化转型规划的企业占比提升13.7个百分点,进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的企业占比提升21.7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3]。

  据埃森哲发布,我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平均值为37,而转型成效显著的企业(占比7%)也只有66,距数字企业标准100还有很大差距[4]。央企转型成效相对较优,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为59.3(国家两化融合联盟),高于平均值的53,但差距也较为明显[5]。

  央企数字化转型总体呈现几个特点:第一,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化变革的方向和目标尚不够明确;第二,总体水平不高,孤岛式信息化特征明显,正在向跨业务、跨环节协同升级,以及集成互联、智能协同的管理数字化转变[5];第三,求变意愿强烈,应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市场,以及智能制造、提升能力成为数字化转型核心诉求;第四,各行业、各环节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参差不齐,特别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央企推进数字化转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要求和“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神,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与规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分类推进、因企制宜、先易后难、见效先行为原则,以市场驱动、技术驱动、创新驱动为手段,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数字化建设,推动央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根据世界一流建设的要求,央企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2020年为数字化转型全面启动阶段,任务是顶层规划、明确方向,全面动员、经验交流等方式统一认识和意志,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央企显性需求,并形成一些可推广的转型模式;2025年为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阶段,任务是重点培育、探索创新,激励牵引、经验推广等方式点面结合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形成体系化的先进经验、模式和一些典型标杆;2035年为数字化转型全面实现阶段,任务是模式优化、集约推广,指标指引、强化执行等方式全面推进央企数字化转型,支撑一流企业和高质量发展。

  3  央企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和举措

  央企数字化转型是要在党建统领下,以“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核心动力”为愿景目标,以落实强国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资源推动和指标牵引等作用,以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应用建设为战略支撑,推进经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与管理数字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见图1)。

  图片

  图1  央企数字化转型总体框架

  3.1  经营数字化转型

  经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龙头,也是衡量企业转型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包括经营导向转型、客户经营转型、产品经营转型和经营方式转型等。

  3.1.1  经营导向转型

  经营导向转型是建立推进企业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传统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的激励和考核牵引的指标体系。要淡化企业传统发展方式的用户、营收、利润等规模性指标,强化基于数字化的高质量产品、高质量设施、高质量资源及由此带来的高质量客户、高质量营收等结构性指标、创新性指标和能力性指标;同时,超越产品自营的方式,创设适应数字化特点的合作经营和资本经营等创新经营指标。

  3.1.2  客户经营转型

  客户经营转型是基于数字化新技术手段,推动客户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转变。要充分运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收集客户全流程线上线下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客户价值和消费特点等多视角刻画客户,并设计针对性商业模式,收费模式从传统单一的交付式向后续服务收费及后向收费等灵活多样转变,客户服务从售后服务向全程服务、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客户经营从产品经营向价值经营升级。

  3.1.3  产品经营转型

  产品经营转型是基于数字化新技术手段,推动产品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转变。一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注智传统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使用体验和高附加值,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基于产品注智、大数据客户画像和商业模式设计,推动产品经营从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拓展、单产品经营向多产品融合经营转变;三是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手段,构建企业业务能力开放平台,将企业积累的数据、渠道、资源、生产能力等进行封装并通过开放平台对外开放,扩大企业收入途径,推动产品经营向能力经营拓展。

  3.1.4  经营方式转型

  经营方式转型是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动产品及企业经营方式从独自经营向合作经营、从封闭经营向开放经营转型。一是构建产业链聚合和贯通平台,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合作和同类企业横向合作,满足用户产品多样化选择和一站购齐需求;二是构建用户使用体验监测与需求互动平台,随时收集用户使用体验数据和产品需求,促进产品改进和服务水平提高;三是构建产品和项目发展的资金众筹平台,快速募集发展资金,低成本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需求。

  3.2  生产数字化转型

  生产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心,也是企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包括营销渠道转型、生产运营转型和研究开发转型等。

  3.2.1  营销渠道转型

  营销渠道转型是应用新技术手段,推动销售服务从传统实体和直销渠道向电商化、新零售和机器人服务渠道模式升级。一是运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企业用户自助的销售服务电商平台,推动企业营销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O2O模式;二是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升级实体渠道,构建与电商平台对接的自动感应、人脸识别、自动刷单等智能化新零售模式;三是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与用户需求体验互动平台对接的人机互动的机器人引导销售服务模式。

  3.2.2  生产运营转型

  生产运营转型是应用新技术手段,推动生产运营模式和产品开发模式的转变。一是运用数字化基础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产设施的数字化更新改造,进而向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二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产品、设备、资源、物料等的虚拟化、自动识别和数据自动采集,并运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业务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平台,以及与电商平台、用户使用体验监测和需求互动平台对接的生产运营调度控制平台,实现生产运营状态的自动监测、自动预警、自动优化,以及生产运营能力的封装和对前端开放,推进按需生产的定制模式、零库存管理模式以及数据驱动的生产运营模式,实现产品可追溯和资源有效利用。

  3.2.3  研究开发转型

  研究开发转型是运用新技术手段,推动研究开发方式和开发环境的转变。一是运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构建产品设计创意众筹众包平台,并与用户使用体验和需求互动平台对接,建立产品研究开发的用户参与模式及众筹众包模式;二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和协同工具,构建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的协同平台,形成企业协同研发模式;三是运用软件、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研究开发的设计和仿真环境,形成产品方案智能化的创成设计模式。

  3.3  管理数字化转型

  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也是企业转型成功的重要板块,包括管理模式转型、决策模式转型等。

  3.3.1  管理模式转型

  管理模式转型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的流程管理模式向平台化管理模式转变。一是构建公司及各专业条线和职能部门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采集和处理企业人财物信息资源及经营活动的各种管理数据信息,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封装,实现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二是将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与生产调度平台有机对接,支撑数据驱动生产运营。

  3.3.2  决策模式转型

  决策模式转型是在上述各平台建立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构建决策分析模型、算法,推动各领域决策分析的精准化、智能化。在市场领域,根据客户需求和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客户分群,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推进精准营销和服务;根据产品销售和竞争等动态数据进行监测和预警,快速调整营销策略和改进产品,推进产品和体验升级。在生产领域,根据市场订单和设备资源数据进行生产计划安排和工单派送,推进柔性生产和精益生产;根据设备运营利用和运行状态数据进行设备更新扩容和维修计划安排,推进设备技术进步。在财务领域,根据产品销售和生产数据进行客户与业务成本效益分析,把控客户与业务合理布局,推进客户与业务价值优化;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投资效益分析,控制资源有效利用,推进资源精益配置。

  3.4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也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必备条件,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云开放能力建设。

  3.4.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运用网络通信技术,建立企业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广泛关联,并实现内外部的全连接。一是利用宽带、Wi-Fi、蓝牙等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企业内部活动空间范围的企业专网,形成企业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二是借助公共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企业内部活动空间范围的虚拟专网、形成企业网络基础设施的补充;三是接入公共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企业与外部连接的通道,实现企业网络基础设施的开放。

  3.4.2  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云基础设施建设是运用云技术和边缘云技术,建立企业云化资源池和云平台架构,实现企业云化运行。对于有条件并对安全特别关注的企业,可以运用云技术和云技术和边缘云技术,构建企业自主开发的云资源池,推动企业各种平台的云化部署;对于一般企业,借助云公共服务企业的云资源池和云架构,构建企业需要的专属云。

  3.4.3  云开放能力建设

  云开放能力建设是运用软件、虚拟化等IT技术,建立企业能力封装和云化,实现能力对内对外开放。一是对企业需要对内共享对外开放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虚拟化和软件定义,以及标准化、能力封装和云化部署,形成开放能力;二是对企业需要通过通用化规模发展的成熟业务或服务,进行提炼、标准化和能力封装,云化部署。

  4  数字化转型推进实施保障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新时代要求,改变企业整体面貌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项经营工作全面创新,需要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资源能力保障。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一把手要亲自设计、亲自宣传和亲自推动,以明确推进方向、目标、路径和节奏,凝聚上下共识,增强转型信心、决心和恒心;此外,要成立推进转型的负责机构,细化分解转型方案,落实转型责任,出台转型管理办法,推动战略落地,跟踪评估和考核激励转型成效,协调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现转型成功经验并提炼推广。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系统工程,既要推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集约性创新,也要推动基于市场驱动、技术驱动、问题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干劲和群众性创新;既要在转型过程中强化创新管理,还要在机制设计上充分发挥各运营单元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简政放权,考核激励,从过程导向转向成果导向,推动各单元的自驱转型。

  同时,在明确各单元转型目标和责任的前提下,重组企业流程,构建各单元基于平台化管理的相互协作关系,实行内部服务市场化,打破传统科层式管理结构,推进管理服务化和组织扁平化。

  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颠覆性创新,需要人财物信息资源和技术能力的重点保障和持续投入。人才是第一资源,数字化转型涉及新技术的大规模全方位应用和创新,必须通过引进或培养方式,建立精通新技术的规模化、专业化人才队伍,特别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领军人才队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技术投入、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差异化的产品和运营优势;

  此外,企业的一已之力终归有限,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还必须充分依靠对外业务或资本合作,获取外部更好的资源和更新更专业的技术,迅速弥补企业短板。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