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双碳行动”的挑战和机遇

“双碳行动”的挑战和机遇

2022-01-11
来源:工业互联网观察
关键词: 双碳

  深刻解读“双碳目标”

  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

  2013年6月6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召开媒体通气会,确定2013年6月17日为首个"全国低碳日"。每年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确定为全国低碳日,2021年定为8月25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理解“双碳目标”,践行低碳未来。

  什么是“双碳目标”?

  “双碳”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双碳目标”?

  中国做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绿色经济技术的领导者,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则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

  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需要应对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更加艰巨。

  挑战

  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挑战。

  对技术创新高要求带来挑战。

  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对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挑战。

  机遇

  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

  为低碳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为绿色服务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机遇。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推进源头防治。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切实转变理念方法,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学规划布局高耗能、高碳排放等重大项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速能源清洁化和高效化的发展,大力推进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动终端制造产业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固碳等环保产业发展。

  加强技术创新。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采用创新工艺流程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储能等新型技术,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快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绿色经济技术中的应用。

  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绿色低碳新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EMC)服务,扩大低碳绿色产品供给。建设碳排放气候变化投融资政策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碳交易市场。支持开发碳金融活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首日迎来开门红。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51.23元/吨,涨幅为6.73%,均价为51.23元/吨。当天最高价为52.80元/吨,最低价为48元/吨。交易总量410.40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倡导绿色生活。开展全民行动,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实现双碳,标准先行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在其报告中特别指出,技术标准是当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技术途径。ISO/TC207/SC7/WG15已发布或即将发布十几项与碳排放相关的ISO标准。标准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

  2021年8月16日,ISO正式发布《可持续金融——基本概念和关键倡议》(ISO/TR 32220)国际标准。ISO/TR 32220标准由ISO/TC 322术语工作组召集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标准化和产品创新负责人王博璐博士牵头完成。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到可持续金融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相关标准的制定可以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绿色、可持续金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标准委印发《2021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研究起草 '碳达峰' 标准化行动计划,健全支撑 '碳达峰' 目标的标准体系”。双碳标准体系以能耗和碳排放目标为引领,分为直接减排、间接减排、协同减排、管理评估、市场化机制等几方面。直接减排包括能源供给侧和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控制。间接减排更侧重于能源使用,注重的是能效提升,还有新能源使用,以及电气化等。协同减排偏向于分布式能源,包括多能互补、防污治理和低碳协同控制相关的系列标准。管理评估涉及绿色低碳管理和绿色低碳评估两大部分;对评估节能改造、低碳项目产生的减排效果,给出相应的方法学标准。市场化机制分为绿色金融和交易机制两方面。

  实现双碳目标,标准助力先行;发挥技术优势,科学决策未来。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