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侦听接收机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侦听接收机研究

2008-07-07
作者:许 军, 汪芙平, 王赞基

    摘 要: 为实现频谱监测、通信侦察等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 title="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的数字侦察接收机的软、硬件体系结构。该接收机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高速AD芯片、高精度大动态范围AGC电路,实现了信号的宽频段、宽带接收;采用盲信号处理" title="盲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未知信号的参数辨识、分类、盲解调。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通信侦察  盲信号处理

 

    信息社会中,作为信息载体的电磁频谱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现代战争中对电磁频谱控制权的争夺将决定战争态势的发展,通常称其为电子战。侦听接收机在电子战中起着关键作用。民用中对电磁频谱的监测与管理也需要电子侦听接收机。电子侦听和电磁频谱监测接收对象都具有频段宽、信号种类多、通信环境复杂、先验知识少等特点。基于传统结构的侦听接收机体积庞大、处理功能有限、智能化程度低、升级困难、设备间兼容性差,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以及现代战争的需求。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1,2]符合侦听接收机侦听信号宽频段、多种类等特点,由软件定义的算法具有高度灵活性。目前在研的数字侦听接收机大多基于软件无线电体系,国际市场上已有多种成熟产品,例如澳大利亚万瑞公司的WR-G3系列接收机。
    国内的数字侦听接收机研究起步较晚,同时受器件水平的限制因而较为落后,接收频段窄、接收带宽有限。对于盲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侦听接收机仅能实现信号能量检测以及AM、FM解调,无法达到电子战的要求。
    结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水平的提高,以及盲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侦听接收机。该接收机核心处理器采用TI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416T芯片和Xilinx公司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Virtex-II Pro 30;没有使用专用芯片,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灵活性;采用中频数字化方案,降低了对AD器件的要求;采用盲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当前常用的模拟调制、数字调制信号的类型区分、参数提取、解调等功能。
1 接收机硬件体系结构
    本文设计的侦听接收机硬件体系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信号处理板

图1 硬件系统功能框图

 

1.1 射频前端
    软件无线电系统射频前端信号处理有三种体系结构:射频低通采样、射频带通采样、中频数字化[1]。理想的软件无线电体系采用射频低通采样结构。受器件水平的限制,目前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大多采用中频数字化结构:先将射频信号由本振下变频到某一固定中频,例如10.7MHz,然后再进行AD采样,这样可以降低对AD器件的要求。本系统也采用这样的结构,如图1所示。射频前端采用日本ICOM公司的IC-R8500接收机,如图1左虚线框。该接收机接收范围为200kHz~2GHz,10.7MHz中频输出。

1.2 自动增益控制(AGC)
    由于信道的复杂性、时变性以及信源的不确定性,接收机收到的信号动态范围非常大,最大最小值可能会相差100dB甚至更大[3]。固定增益放大电路" title="放大电路">放大电路无法满足需求,这时需要进行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包括放大电路和检波电路两部分。
    检波电路根据信号的幅值输出一电压信号,控制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传统接收机大多采用三极管检波电路。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接收机可以采用数字方式检波,如图1所示。在AD采样之后,数据传给信号处理器件,由程序实现数字检波。在本系统中数字检波工作由FPGA完成。
    目前常用的放大电路有两种:分离器件放大电路和集成放大电路。用于中频信号放大的集成放大电路有Analog Device公司的AD603、Motorola公司的MC1490等。在信号带宽较宽时,大多采用分离器件电路。本设计方案中使用分离器件电路,采用NEC公司的MOSFET管3SK131作为放大器件,该器件增益达23dB。采用ICOM公司的小型变压器LS476实现每级放大电路信号的提取和隔离,该变压器还能实现滤波作用,防止电路自激振荡。整个电路采用五级放大,总放大倍数超过110dB。放大电路的一级如图2所示。

 

1.3 AD采样电路
    AD采样电路是目前制约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瓶颈之一。例如对于2.4GHz的蓝牙信号,如果进行射频低通采样,则需要4.8Gsps以上的采样频率" title="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目前的AD芯片水平离这一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所以当前软件无线电系统大多采用中频数字化方案。AD芯片的采样频率与有效位数成反比关系。当前14bit的AD芯片水平达到105Msps的采样频率,如AD6645;12bit的AD芯片达到400Msps采样频率,如AD12400。本接收机方案中采用Analog公司的AD6645芯片,该芯片有效位14bit,采样频率达105Msps,工作频段达200MHz。
    AD芯片决定了侦听接收机的接收带宽可以达到52.5MHz。
1.4 数字下变频(DDC)
    一般数字信号处理器件很难直接处理AD采样得到的高速数据流。同时数据流中的载波频率信息对信号的解调没有任何作用,所以需要去除数字信号中的载频,并进行抽样率变换以降低数据速率,该过程称做数字下变频(Digital Down Converter)。专用的数字下变频器件有Intersil公司的HSP50214B、Gray-Chip公司的GC1011系列等。Analog Device公司推出了集成AD采样功能与DDC功能的AD6654。
    专用芯片处理带宽一般很有限,例如HSP50214B处理带宽最高982kHz,无法满足很多场合的要求,如3G信号。同时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专用芯片越多系统灵活性越差。本接收机方案中没有采用专用集成芯片,而是采用FPGA芯片实现数字下变频功能。本接收机采用Xilinx公司的FPGA芯片Virtex-II Pro 30,使用了Xilinx公司的IP Core-Digital Down Converter V1.0,实现数字下变频功能。
    采用了FPGA芯片后,大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FPGA还完成了数字频率合成(DDS)功能,以提供AD芯片的采样时钟。数字包络检波也由FPGA芯片实现,同时FPGA芯片还承担了部分算法的计算工作,例如FFT变换、FIR滤波等。FPGA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实现的功能如图1所示。

1.5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s)
    本接收机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采用TI公司的TMS320C6416T,该芯片为基于90纳米工艺的定点型芯片,采用VLIW体系结构,内部包括8个处理单元,单指令周期1ns,处理能力达8 000MIPS。芯片内部有16KB的程序缓存区,16KB的数据缓存区,1 024KB的单周期RAM区。该芯片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Viterbi译码、Turbo译码、PCI通信接口等。本接收机系统采用了DSPs的PCI通信接口实现与主机间的数据交换,如图1所示。
    DSPs在本接收机系统中承担了主要的信号处理计算任务。
2 处理算法
    由于侦听对象为未知信号,需要判断接收信号的调制类型、频偏、数字信号的码元速率等,并对模拟信号进行解调。本接收机采用盲信号处理算法实现这些功能,并假定侦听信号集合包括AM、FM、DSB、MFSK、MPAM、MPSK和MQAM。
    首先分析信号的功率谱" title="功率谱">功率谱,根据功率谱中是否存在线谱,分离出AM、MFSK信号。根据线谱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出MFSK信号的码元速率。对于功率谱中无线谱的信号,求取信号的包络谱。如果信号的包络谱中存在线谱,则该信号为二维数字调制信号,线谱对应位置为码元速率点。如果不存在线谱,则该信号为模拟调制信号,包括FM、DSB。对于FM、DSB信号,可根据信号包络的起伏情况区分出来。对于二维数字信号,根据信号n次方谱可以求出信号的载波频偏。例如对于QPSK信号,信号4次方谱中存在线谱,线谱的位置标明了信号的频偏。在求出码元速率和载波频偏的前提下,对二维数字信号进行盲均衡,本系统采用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整数阶均衡方法。根据均衡后的星座图,采用极大似然法,判断出二维数字调制信号的调制类型[4]。算法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目前,对各种已知参数信号的数字解调算法已经比较成熟,见参考文献[1]。关于盲信号处理算法的详细论述,见参考文献[4]。

3 系统调试
    本接收机系统的用户界面采用PC机实现,使用VC++语言编程,如图4所示。系统调试时,采用Agilent公司的E4438C作为信号源,发射无线信号。接收天线采用ICOM公司的AH-7 000天线,通信频率433MHz。信号源发送信号集合内各种调制类型的信号,以测试系统的性能。图4为发送QPSK信号时,本系统的用户界面显示。图中上排左为信号功率谱,以分离AM、MFSK信号;中为包络谱,以估计码元速率,分离FM、DSB信号;右为信号N次方功率谱,以估计载波频偏。下排四幅图为盲均衡得到的星座图。


    本文设计的数字侦听接收机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符合软件无线电系统要求。接收频段200kHz~2GHz,接收带宽52.5MHz。在盲信号处理算法的支持下,实现了调制类型识别和相关参数辨识等功能。通过添加不同的解调算法可以实现多种信号的解调、解码功能。将多个该系统并联,可以实现空域信号处理等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小牛,楼才义,徐建良.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吴丹,顾学迈,吴芝路.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化接收机的研究.电子技术应用, 2005,31(9):46-48.
[3] ULRICH L,ROHDE, J C.WHITAKER著,王文桂译.通信接收机:DSP、软件无线电和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 詹亚锋.通信信号自动制式识别及参数估计.博士论文,清华大学,2004.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