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模糊B样条神经网络在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模糊B样条神经网络在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2008-08-05
作者:田质广 孟宪尧 张慧芬

    摘 要:  结合自适应模糊算法和B样条算法的优点,构造出模糊B样条混合算法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对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 title="局部放电">局部放电进行了模式识别。实验表明, 模糊B样条神经网络既解决了BP神经网络对初始权值敏感和容易局部收敛的问题,又提高了模糊B样条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稳定性和求解质量。
    关键词: 变压器  超高频局部放电  B样条函数

 

    变压器局部放电既是设备绝缘劣化的征兆,又是造成绝缘劣化的重要原因。局部放电检测能比较灵敏地反映出设备的早期故障,因此对于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技术通过接收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发射的超高频电磁波,来实现局部放电的检测和定位,通过对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自动识别系统所得的放电谱图进行模式识别,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绝缘内部缺陷[1]。由于变化率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达,本文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和模糊算法的优点,构造了一种基于B样条的模糊神经网络" title="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变压器超高频局部放电的模式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局部放电信号测量
    局部放电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一般介于几十到几百纳秒之间,其频带可达数GHz[3],如仅考虑几百kHz到几MHz的频率分量,显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局部放电的本质特征。采用超宽带" title="超宽带">超宽带测量方法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但超宽带测量很难获得放电频率、放电出现的相位等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对于局部放电分析是很重要的。窄带测量和超宽带测量各有优缺点,同时进行窄带和超宽带测量可以互相补充,更有助于对局部放电信号的检测和识别。实验线路图如图1所示,通过数字示波器和局放检测仪记录局部放电信号的脉冲波形及其统计特性,同时进行窄带和超宽带测量。

 


    这里选用水电阻作为保护电阻。它在样品突然被击穿时起限流作用,保护实验设备,也有助于抑制来自电源侧的干扰。水电阻阻值的选取必须合适,过大可能影响样品上的电压,过小则起不到保护作用。信号直接从样品的接地端获取,可以减小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1.1 特征参数" title="特征参数">特征参数选择的数学描述及评价指标
    特征参数的选择就是在已有的N个特征参数xi(i=1,2,∧,N)中挑选出n个特征参数xk(k=1,2,∧,n,n    J(xn)=max(J(xN))                  (1)
    对于特征参数的选择,需要有判断评价的标准,即特征参数的评价指标。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3]
    (1)灵敏度 用来反映特征参数X对模式Y变化的敏感程度。通常选用灵敏度较高的特征参数作为模式识别的特征参数,即当放电模式发生变化时,能够引起特征参数较大的变化。
    (2)稳定性  指特征参数受测试条件(如采样频率、采样长度、信噪比、测试仪器的灵敏度等)和放电强弱等因素影响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宜选取稳定性高的特征参数。

    (3)测试量和计算量  较小的测试量和计算量有助于降低监测费用和有利于对运行设备实现在线监测。
    (4)识别率  特征参数对模式的识别概率。识别率反映了在采用该特征参数的情况下,模式之间的可分性,因此识别率越大,其性能参数越好。
    对于模式识别问题,在这四项特征参数评价指标中,对(2)和(3)两项一般没有较统一的要求,常需结合具体的问题、试验或监测的情况,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后加以选择;第(4)项最能反映特征参数的性能,但它是建立在对大量故障模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往往不易求得;第(1)项与故障模式分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诊断或识别的成败,因此常认为属于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利用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特征选择时主要以特征参数的灵敏度作为其评价指标。
1.2 局部放电特征的提取
    变压器绝缘结构中发生的局部放电类型主要有五种[4]:油中尖板放电(A)、纸或纸板内部放电(B)、油中气泡放电(C)、纸或纸板沿面放电(D)和悬浮放电(E)。局部放电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对100个工频周期的超高频放电信号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局部放电的各种分布谱图,包括Hqmax(φ)、Hqn(φ)、Hn(φ)、H(q)、H(p)等,它们能全面地描述局部放电的特征,可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结果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放电信号特征的提取。通常采用上述五种分布谱图的统计算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量,包括偏斜度Sk、突出度Ku、局部峰个数Pe、放电不对称度Q、相位不对称度φ、互相关因子cc和相位中值Mn等共37个特征量,进行放电类型的自动识别。
2 基于自适应模糊B样条的神经网络
    为了定义B样条函数构成的基函数系,首先需要对输入空间进行分割。设输入向量为X=[x1,x2,…xn]T,且xi∈Ii,Ii为一有限区间,定义为:
     

    其中,λi,j称为xi的第j个内节点。这样区间Ii就被xi的内节点划分为mi+1个子区间:
   

    B样条基函数λj上的k阶基函数,这里d为扩展系数。若节点重合,则否则,它用如下递阶关系进行计算。
   

    图2画出了当d=2,k=1、2、3,j=8时, 在区间[0,12]上的图形。可以看出当k=2、3时,的形状类似于模糊隶属函数" title="隶属函数">隶属函数,可以利用它们做隶属函数。由于k=3时最大,为0.75,所以在利用它为隶属函数时需乘以系数4/3使其值域为[0,1]。

 


3 模糊B样条基函数神经网络分类器模型
3.1 模糊B样条基函数神经网络分类器
    模糊B样条基函数神经网络分类器如图3所示。

 


    网络共分为四层:第Ⅰ层为输入层,将特征向量{x1,x2,…,x}引入网络;第Ⅱ层为模糊化层,完成输入特征向量的模糊化,采用的隶属函数为B样条函数, 网络中Ⅰ、Ⅱ层对应于模糊控制规则的前提IF-PART部分;第Ⅲ层为模糊推理层,目的是对模糊化后的特征向量进行综合处理,“∏”表示模糊AND操作,用“*”乘积操作代替取小运算;第Ⅳ层为输出层,对应于去模糊化操作,对应于规则的结论“THEN-PART”部分,输出节点表示分类的序号。网络的输入输出关系如下:
    第Ⅰ层,输入节点:特征向量的各分量输出节点:=xi(10), 其中:i=1,2,…,n;
    第Ⅱ层,采用k=3,d=2时的B样条函数作为隶属函数对输入进行模糊化处理,则输入节点为:
   

   

其中,W12n表示网络的联接权值;Y表示网络的输出;I=1,2,…,m;m为分类的类别数。
3.2 网络学习算法
    网络的训练学习采用监督学习算法中的反向误差传播算法(即BP算法)。定义网络的学习误差函数为:

   

其中,D表示网络的期望输出,Y表示网络的实际输出,T表示转置。那么W1kk2…kn的修正量为:

4 BP、模糊神经、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对超高频局部放电的模式识别及评价
    选取合适的训练样本集对提高网络的识别能力十分重要。一定要合理挑选样本,以使训练样本能涵盖全部样本的变化范围,这样经训练的神经网络可以达到较高的识别率。为此,每种放电模型都有五个以上的样品,这些样品的材料和结构完全相同,但尺寸等方面有一定差别;而且对同一个样品,在相同条件下采集多个样本,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统计性和可重复性。最后,将多个五种放电模型的局部放电测量结果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样本集用于神经网络的学习,另一组样本集不经过网络学习环节,直接用于神经网络识别,以判断网络的学习效果及推广能力。利用学习样本集分别用BP算法、模糊算法和B样条混合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典型的神经网络输出误差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要达到同样的误差精度(0.0001),BP网络、模糊神经算法和B样条神经网络需要的迭代次数分别为24141、2716和1685次,可见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较BP神经网络和模糊算法而言,在全局优化意义上能更加稳定快速地收敛。利用测试样本集分别对BP、模糊神经算法和B样条网络进行测试,识别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识别结果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的识别能力较模糊算法和B样条神经网络低;同时也表明当考虑各种随机因素(电极尺寸、外施电压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时,BP神经网络的推广能力和稳定性较差;更有甚者,当参数选取不当时很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无法完成识别任务。模糊算法的收敛速度快,训练误差小,较BP算法的性能有很大提高,但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单独的模糊算法对于找出全局最优解缺乏保证,也就是说其局部峰值的搜寻能力不强,体现在训练后期时常出现振荡。而B样条混合算法综合了两种算法的优点,其收敛速度、训练误差精度和训练时收敛的可靠性都比前两种算法有较大的提高。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强的推广能力,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应用范围广泛。
参考文献
1 Gulski E, Krivda A. Neural Networks as a Tool for Recogni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s[J].IEEE Tra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1993;28(6):984~1001
2 Xin Yao. Evolv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9;87(9):1423~1447
3 Beyer H G, Deb K. On Self-adaptive Features in Real Parameter Revolutionary Algorithms[J]. 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01;5(3):250~270
4 王国利,郝艳捧,李彦明. 电力变压器典型局放模型放电脉冲的特性研究[J]. 高电压技术,2001;27(2):58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