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市场化是三网融合可持续发展前进方向

市场化是三网融合可持续发展前进方向

2011-03-19
来源:物联中国

  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说今年三网融合不会扩大试点,前工信部长李毅中说三网融合急不来。广电系在两会上几乎没有发出声音。

  如果把两任部长的话加在一起,就是三网融合要在已经定下来的试点城市中慢慢来,2011年三网融合在地域上不会扩大,在速度上也不会很快。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只是在“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之后,有一句“加快实现三网融合”。自从去年7月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正式公布之后,在政府政策层面就没有关于三网融合的公开消息披露了。

  广电系则说,三网融合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其所指的主要是IPTV中央集成播控平台和地方集成播控平台的基本建设完成,为三网融合的双向进入也就是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建好了一个平台。

  三网融合的现实中,无论是电信运营商开展视频业务还是有线运营商开展电信业务,基本山没有实质性进展。这就是三网融合开展一年多来的实际情况。而且按照部长们的说法,今年也不会扩大试点,也不会有很快的进展。那么三网融合到底怎么了,其方向在哪里?其进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从驱动三网融合的三驾马车——市场、技术、政策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驱动三网融合的三驾马车之一——市场篇

  在信息化的道路上,高性能宽带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三网融合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化实现之后,三网融合自然水到渠成,是信息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实施三网融合会让网络运营商提升网络的性能和运营能力,提升市场化的水平,自然会大大促进信息化的步伐。这是三网融合的意义所在,并不是为了三网融合而三网融合。

  在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层面,三网融合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信息化层面,三网融合客观上会提升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加速经济、科技、教育等全面社会发展;在用户消费层面,三网融合将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各类机关企事业组织、家庭和个人用户的市场化需求是三网融合的动力源泉。提供三网融合设施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获取利润发展壮大是网络运营商的渴求。市场化是三网融合的不二前进方向,非市场化的三网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因而,可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谈三网融合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等宏观层面谈三网融合,但是如何发展三网融合必须落实到市场这个维度上,否则不免流于清谈。

  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现实中市场化的利益主体首先是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以及电视台、视频节目制作机构、互联网ISP和ICP已经上游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市场化的商品是多样化的视频内容和服务、网络服务、设备等。各类消费者是三网融合商品的买单者,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网融合市场经济。

  在目前三网融合进展艰难的现实中,市场化的IPTV将是一个突破口。IPTV被视为三网融合的典型应用。到2010年底,中国IPTV用户已经达到800万户,这是在市场化受到重重限制之下取得的突飞猛进。随着CNTV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在各地对接完成,IPTV在2011年开始必将迎来一个为期数年的井喷发展时期。这必将带动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大提升,必将拉升整个IPTV产业链的繁荣,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视频服务,而广电同时获得收益,这将是一个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一个四赢局面。CNTV已经将2011年的IPTV用户发展目标定为从零到500万,这是一个令欧美各运营商不敢想象的数字。

  IPTV发展井喷的预期来源于对市场的信心,来源于各方对市场效益的期盼,政策在这里所起的最主要作用不是促进,而是取消了不恰当的限制。电信运营商利用IPTV捆绑服务发展巩固高端用户,并夺得未来发展先机,广电利用内容控制权分得丰厚收入。在三网融合纠结的情况下,这是广电、电信双方唯一一拍即合的事情。

  电信运营商各自为自己的视频运营在厉兵秣马,一旦广电、电信监管体制或者监管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电信运营商必将在视讯领域大施拳脚,市场化的利益格局将发生重大重组。

  三网融合的市场当然不仅仅限于IPTV,但是在目前的行业、体制、技术等现状下,IPTV将率先摆脱限制投入市场大潮。在其他的领域,市场化也必须成为一个导向,政府政策应仅仅限于基于公共利益的监管,当体制、政策理顺之后,市场化的三网融合将一日千里,必将迎来一个繁荣的三网融合局面。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