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设计应用 > 深度解构H3C云就绪网络:联手惠普进行全面创新
深度解构H3C云就绪网络:联手惠普进行全面创新
C114中国通信网
桂军
摘要: 2011年,CIO们最关注的技术有哪些?在Gartner给出的答案中,云计算和虚拟化排在了前两位。深度解构H3C云就绪网络:联手惠普进行全面创新
关键词: H3C 惠普 创新
Abstract:
Key words :

  2011年,CIO们最关注的技术有哪些?在Gartner给出的答案中,云计算和虚拟化排在了前两位。而作为这两种技术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空前重视。据Gartner针对全球500位CIO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之内,有超过43%的受访者将在云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超过现有投入的一半,而在未来十年之内,这个数字将会达到77%。

  作为全球IP领域内的重要厂商,H3C在数据中心网络市场上迅猛增长,也从侧面印证了云基础设施的光明前景。从2008年只占公司整体收入的2.5%,到去年的20%占比,这一切只用了三年的时间。“预计在未来三年之内,来自数据中心市场上的收入,将会达到整体营收的50%以上。”H3C国内市场部副总裁李强认为。

  比这些数据更有说服力的是H3C越来越长的客户名单。除了百度、淘宝、腾讯、搜狐等传统的互联网ISP以外,中国工商银行、西部数据中心、中石油也成为了H3C的座上宾。虽然都是超大数据中心的用户,但不同行业对于网络产品的关键诉求都是有所差异的:比如以搜索引擎为核心业务的百度看重超大容量,以C2C业务为主的阿里巴巴则需要高可靠和简化管理,而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金融企业,中国工商银行的主要诉求则是高性能和深度安全抵御。

  H3C是如何做到对于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的呢?它又是如何解决虚拟服务器互联、严格服务质量网络、超大规模二层网络、智能联动管理等数据中心网络技术演进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呢?H3C网络产品部总监吴健在接受C114中国通信网采访时,详细介绍了H3C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策略,通过系统引入云内网(IRF)、云间网(VEPA)、云安全(ECC)、云智能(IMC),从而实现网络云就绪。当然,在这个过程中,H3C也得到了母公司惠普的支持,特别是在虚拟机网络VEPA上。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解构一下H3C的云就绪网络。

  VEPA化解虚拟互联难题

  从最早出现在IBM的大型机中,虚拟化技术出现已经超过了三十年历史。但直到伴随着英特尔X86架构的逐步成熟,虚拟化技术迎来了“第二春”。从目前服务器装机量来看,虚拟机已经超过了物理机,VMware Ready已经成为了业界的事实标准。特别是在虚拟化技术迈入3.0时代之后,对于数据中心中的网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从传统的网络架构来看,通过CPU仿真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交换机对VM进行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撇开仿真技术对CPU计算资源的大量开销之外,网络和计算界面的日益模糊,大大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而且管理配置也越来越复杂,网络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通过引入虚拟机网络VEPA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VEPA实现了网络与计算界面的相对隔离和一致性的控制策略,而且简单的配置策略,也将运维人员解放了出来,实现网络自身的智能配置与管理。

  当然,VEPA也不是H3C闭门造车的产物,作为802.1 Qbg标准技术联盟的领导者,H3C和惠普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他们也应该在全球率先推出相关产品。这个标准也得到了思科、IBM、英特尔、戴尔等业界主流厂商的支持和认可。

  拒绝量力而为 ECC确保服务质量

  以太网技术从诞生之日前,就可以用“战无不胜”这个词来形容,其简单的网络架构、强大的传输能力和简易的运维配置使得用户能够拥有最低的TCO。但以太网是一种量力而为的网络,这在数据中心这种比较强调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场景下,显然是不适合的。

  从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发展趋势来看,原来局域网、存储区域网和服务器集群网络正在走向融合,最终走向基于标准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架构,业界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标准,比如CEE和FCoE。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异构的IO接口使得部署和管理都非常复杂,而且SAN存储网络的规模扩展也是受限的。特别是在一些互联网用户和电信级IDC市场上,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基础之上进行平滑扩容是个关键需求。而CEE通过标准化的策略实现IO接口融合,同时很好的支持FCoE,实现了存储能力的线性扩展。

  目前,H3C已经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的ECC产品系列。从几个关键核心技术来看,ETS解决了服务分类和带宽保证,QCN实现了拥塞预知,DCBX实现了能力协商,而PFC则在流量分组和背压方面表现出色。这一切也都很好的确保了网络可用。

  简单是美 双向虚拟实现大二层网络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是个接入、汇聚、核心逐级收敛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可控可管。但同时也损失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且过多的层级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时延。

  特别是在VM广泛部署的现在,VM迁移需要一个两层网络,二层域扩大协议部署也非常复杂。同时对于整网性能的损失也是非常大。而通过引入IRF,实现了在同层级上的横向虚拟化,在简化了网络的结构的同时,也减少了系统开销。

  H3C基于IRF的交换机虚拟化已经得到了比较不错的在网验证。而在2009年发布的IRF2技术实现了高端交换机的虚拟化,而且开始承载一些关键应用。而在今年,H3C发布增强型IRF2,从原来的2*core switch扩展到了4*core switch(四框虚拟化)。除了横向虚拟化之外,纵向虚拟化也被提上了日程。因为都是基于单一网络操作系统的,在实现并不存在技术障碍。

  说道这里,笔者与吴健也交流了一些业界现在出现的“单层网络”趋势。数据中心的网络越简单越好,单层网络是每个供应商都看好的,但在实现上还是有些理想化。其实,作为层云计划的一部分,瞻博的Qfabric也只有接入层层面的产品,还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一探究竟。

  打破断层 动态部署融合基础架构

  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事实。传统的数据中心存在着明显的孤岛效应和烟囱现象。从最底层的服务器、到上层的交换产品、再到网管系统、再到IT资源平台和服务目录都是完全割裂的。另外,就是IT基础资源和业务应用的紧耦合,造成低效难以扩展。

  由于配置和管理都是割裂的,很难做到各个层面的联动。H3C针对这个现象推出的产品是iMC,通过管理平台接口开放和配置资源自动协商,实现了智能联动管理。iMC融合资源、业务、流程三个层面,通过基于SOA面向服务的开放架构,实现按需分配。在吴健看来,iMC实现了新四化:“设备管理一体化、逻辑资源自动化、业务性能可视化和服务运维自动化。”

  当然,关于数据中心的管理平台现在是有很多的。iMC依托于H3C在网络和惠普在服务器领域内各自优势,还是比较富有竞争力的。另外,在与H3C产品部总工翟传璞沟通中,他也告诉笔者,iMC对于VM的管理现在是面向VMware。但在不久,iMC对于微软平台hyper-v的支持。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