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设计应用 > 从概念混战看下一代IPTV和多屏联动
从概念混战看下一代IPTV和多屏联动
摘要: 近日,和一个朋友探讨了半天关于IPTV、互联网电视、SmartTV的问题。感觉随着Android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现在业内又进入了新一轮概念炒作的混战,即抓住现在最热门的概念,参照其在其他领域的成就来比照目前的产业,更多从技术的角度而不是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肯定其前途;以抱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否定其他相类似的产业,以有此无彼的结论来看待电视新产业的发展。
Abstract:
Key words :

  一、施主,着了皮相了。

  近日,和一个朋友探讨了半天关于IPTV、互联网电视、Smart TV的问题。感觉随着Android 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现在业内又进入了新一轮概念炒作的混战,即抓住现在最热门的概念,参照其在其他领域的成就来比照目前的产业,更多从技术的角度而不是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肯定其前途;以抱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否定其他相类似的产业,以有此无彼的结论来看待电视新产业的发展。

  归结的一点,就是认为现在Smart TV是电视产业的未来,而其他IPTV、互动电视将穷途末路,而互联网电视则在完成其传承的使命后,都将进入历史尘埃。

  对于此观点,不仅想起一句佛门碣语“施主,着了皮相了!”

  无论IPTV、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Smart TV,其实都是代表着电视新产业百花齐放的一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着并存竞争,而不是前后替代的关系,而且在中国的产业环境下,他们都不具备突破体制监管的可能,他们之间的强弱更多在于运营者的能力,运作的好,老树也能焕新生,运作的不好,再动听的概念也是水月镜花。

  IPTV:是属于可控可管,有QOS保障的基于专网的交互电视,在业务运营上,结合了广电和电信双方的资源互补。缺点,处于政策不明朗期,运营主体在视频业务运营上受到过多的限制,在增值应用上难以做到完全市场利益化。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走的是从下至上的规模效益,前期借助价格优势打开市场,势必会面临一个较长的投入期和用户消费的再度培育期。

  互动电视:以广电为主导的交互电视业务,形态类似IPTV,没有政策限制。但受制于广电运营商的市场运营能力和割据局面,格局有限。

  互联网电视:以牌照运营商为主导的可控可管的基于公共互联网的交互电视。形成了以牌照运营商为业务主导,家电厂家为销售渠道的产业链。缺点:受制于具体的业务规范,内容和终端间形成了事实的一对一捆绑,面对的是自下而上的高端用户市场。但在具体的业务阶段。对于用户行为缺乏可控性,导致从产品阶段进入服务阶段的不可控,影响商业模式的形成。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发展初期的产品盈利难以支撑长期的服务和内容成本。

  Smart TV:以终端厂家为主导,基于Android等开放平台,以互联网应用(包括视频)为卖点和公共互联网对接的电视新形态。业务形态属于目前相关政策的灰色地带,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其理念对于普通用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其形态参考了智能手机和PC体验的经验,但模仿大于创新;在商业模式上没有突破,过多单纯的从互联网的思路出发,没有考虑到不同终端的使用特性和用户体验,处于产品概念阶段的发展,存在较大虚火。

  个人认为,概念是为产业服务的,如果不能为产业带来质的提升,那也仅是为了短期销售服务的昙花一现的手段。如果把关注眼光再看长远一些,以上诸种电视的互动本质,变被动体验为主动参与是其发展趋势,而究竟是叫IPTV还是智能电视,都不是真正推动或阻碍产业发展的根本。如果不能就业务本身形成创新,指望概念突破,那是有点自欺欺人了。

  想起2004年,IPTV产业初起之时,产业对于IPTV上应该跑什么业务都不甚了解,于是更多的参考了互联网的应用,把很多互联网业务搬到了IPTV上,然后在实际的运营中又加以了拨乱反正,重新定位,而在这一反一复中,便曾经造成了无数的先烈。前车之鉴,不可不查。

  而现在的Smart TV ,似乎又在走以前的老路,只看到Android在手机上的开放所形成业务繁荣,但没有考虑到手机用户的碎片化使用和指尖操作和电视机前的用户使用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只会让用户在新鲜过后,便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和冷淡,最后再多的业务也难得被使用,而这其中,除了借助概念完成产品的销售外,在业务的后续服务上是难以产生商业价值的。

  想起,曾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IPTV现在发展举步维艰的最大失误在于其名称中带了TV,如果不带TV,就不会受到那么多政策干扰。对此言论不以为然,政策的尺度把握在广电手中,只要他们认为你的业务冲击了他们的发展,无论你叫什么,都是可以找到方法加以限制。因此IPTV未必没有前途,Smart TV也不一定就此光明一片,奉劝施主,某过度执迷于皮相,还是先练好内功,踏踏实实把用户体验做上去才是王道。

  二、下一代IPTV的随想

  IPTV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其产业形态已经基本成形,商业模式也初具雏形,而且大规模的投入已经完成,随着用户规模的提升,其价值将逐步展现。这一切和运营商的市场能力和支撑服务是分不开的。而随着宽带价值的下降,提供全业务服务将成为运营商的发展方向,电视更将成为运营商手中必备的服务之一,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没有必要因为互联网电视而放弃IPTV。而应在后续的发展中充分借鉴现有互联网电视等优势进行发扬创新,不固步自封,与时俱进,把IPTV推进入下一代的产业新阶段。

   个人认为,下一代的IPTV必须要注意以下方面:

  1、 终端无论是机顶盒还是电视机一体机,必须要提升终端性能,以支持更多的新应用和新体验。现在IPTV最大的问题就是终端功能限制了产业升级。导致IPTV始终止步不前。如果不能再在业务上有所突破,那么IPTV在日新月异的新品追击下就会真正面临困境。

  2、 业务无论是多还是好,必须要注重对电视用户的需求分析,把握好个性需要和共性之间的均衡,Android有优势,但不能为了Android而Android切勿陷入有量无质的误区,宁精勿滥,不要把用户拉入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境地;切勿盲目过度注重业务的技术而忽视市场可行性,要和市场热点形成快速反馈机制。

  3、 注重IPTV机顶盒和PC屏、手机屏、PAD屏之间的业务联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体验同时也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要分清电视屏的主要属性,不要把过多不适合电视操作的业务盲目加载在电视上,而要充分结合其他屏的特性,最终在业务体验上实现优势合一。

  4、 在市场运营上,以低端盒子铺用户规模,形成对宽带业务发展的支撑;以高端盒子切入高端和行业用户市场,挖掘业务和产品本身的价值,形成自上而下的用户消费习性改变。

  5、 在业务的运营上,建议逐步改变现在电信对于业务大一统的管理方式,而是积极培养频道或者业务虚拟运营商,适当放权,充分发挥他们的市场敏感性以及趋利性,从而实现产业的价值增殖。

  IPTV要实现突破,将不完全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在于运营思路上的改变。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定位是智能管道,其中管道是电信的固有优势,而随着带宽的提升,可以为其后续服务提供越来越大的基础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ARPU值的下滑,因此需要从现有的单一业务形态向全业务服务转变。而智能定位则是电信运营商后续的发展核心,也是其从粗放型业务向精细化运营转变的关键。在管道基础上发挥电信对于用户在需求分析、管理能力、灵活业务方面的优势,从而打造综合能力更强的服务平台。而IPTV业务本身和智能管道的结合将有助于下一代全业务的更好发展。

  三、多屏衍生价值

  虽然PC、手机、电视的三屏联动概念已探讨了多年,但真正引发其转折的在于IPAD产品的推出和Android系统的广泛使用,PAD产品的推出改变了移动屏业务体验差得弱点,同时操作优势也使得其可以更好的发挥在多屏间的关联价值,Android系统开放优势,则在技术上为了多屏联动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方案。

  智能电视的推出和社交化趋势的普及,则在产品应用和业务需求方面为多屏联动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现实的目标。因此,多屏联动不仅将成为互动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真正实现产业价值的关键。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无论是基于电视机终端的IPTV还是内容互联网化的互联网电视形态,更多还是基于业务角度。而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和终端产品间的关联性加强,以及社交化概念的加入,电视机终端将从单纯的视频显示终端,开始朝着承载着更多交际功能的互动终端延伸,从而极大提升其价值内涵。

  但是,这一价值属性的呈现,绝非依托单一的电视屏就能完成的,还必须在电视屏的基础之上融入其他屏的配合,如手机屏、PAD屏等。通过这多屏联动,来更大化的发挥电视媒体的业务体验空间。也为电视产业带来1+1〉2的产业空间,这也将是后续电视产业运营者所将面临的挑战。

  在未来多屏联动的产业链中,通信运营商依托其手中所掌握的网络资源和多屏用户优势而占绝主导的地位,不仅充分提升全业务服务的能力,同时这将是实现智能管道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从三网融合到多屏联动,这是从宏观产业到具体业务的体现;同时业务推动产业,从IPTV、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的三足鼎立到多屏联动,是不同运营商从各自角度纵深进行的业务融合,符合产业大势,同时因联动融合所产生的价值递增而形成产业的更快发展。

  小结:

  电视新产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百花齐放的格局,更多的新概念,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这也为这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但在面临多元化选择的同时,切莫被概念冲昏了头脑,我们需结合自有的实际,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须知导致先驱和先烈不同结局的关键不在于眼光而在于时机,先烈的悲哀往往在于看准了方向,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进入了。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