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市场分析 > 光通信创新工程奏鸣曲 13亿国人光纤通话梦

光通信创新工程奏鸣曲 13亿国人光纤通话梦

2011-08-08

  最新消息报道,7月29日,农历中伏后的第五天,江城武汉一如往常般酷热无比。

  就在当日上午9时许,来自武汉邮最新消息科院光纤通信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则喜讯,让“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和几位院领导顾不上盛夏的炎热,立刻驱车赶往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关东产业园。

  “30.7Tb/s!”赵梓森院士和负责实验的科研人员反复论证和计算这个数据。而这个数据也代表了当前新一代(Tb/s级波分复用)光纤传输容量的最高水平!

  在这项名为30.7Tb/s相干光OFDM传输系统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达到单光源1.92Tb/s,光源数为C波段16,是目前国际C波段Tb/s级波分复用技术最高水平(此前国际最高水平为单光源1.3Tb/s,C波段光源数为12),在国际上实现了OFDM光传输实验的再次突破!

  早在2005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成功实现一根光纤容纳8000多万人同时通话。时隔6年后,科研人员在仅占用光纤50%有效传输带宽(仅C波段)的情况下实现一根光纤承载30.7Tb/s信号。“如果再加上L波段,该容量还将扩大一倍,也就是可以实现近11亿人同时通话。”而接下来的科研项目则有望在2014年实现12.5亿对人在一对光纤上同时通话。

  从跟踪模仿到创新引领,在光通信前沿领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正在实现从跟踪者到领跑者的角色变化。这一转变得益于十年创新工程的强力推动。

  十年前,武汉邮科院人围绕光通信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审时度势地布阵联营,克服了转制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抵御了生存发展带来的阵痛,通过十年创新跨越,发展成为员工过万名、年销售过百亿、资产总额过百亿,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当前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高技术企业集团。

  国家使命驱动创新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科学家用光导纤维传送光波,替代用铜线传送电信号的大胆设想,使人类通信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经过三十年发展,光纤已成为现代信息通信无可替代的基石。

  虽然30年前武汉邮科院在世界第一根光纤诞生后的第六年“土法”拉出了我国第一根光纤,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接近世界前沿的一次突破,但是此后20年,我们与欧美跨国公司的商用水平和规模化生产水平相比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西方发达国家长期把持核心技术,并对我国实施封锁。

  转眼到了2000年,包括武汉邮科院在内的中国通信业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欧美日通信巨头在全球蓬勃发展,占据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光通信骨干网,而我国支撑光通信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弱,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

  考虑到光通信是国家命脉,涉及国计民生,又影响国家安全,一种强烈的“不能受制于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武汉邮科院人内心激荡。

  “当时的情况是只有发展还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武汉邮科院总工程师余少华博士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我们虽然拥有一批光通信人才、技术和成果,但研究成果远离市场需要,造成了科研与产业脱节、生存与发展艰难的局面。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作为中国光通信产业的发源地,必须审时度势地做出战略性调整。

  如何调整?改革的方向又在哪?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谋划,没有集成国内外资源形成合力的能力,再加上体制僵化、机制缺乏激励等系列顽疾的羁绊,给改革蒙上了层层阴影。

  改革再难也要走下去,经过全院上下多次调研分析,一项关系武汉邮科院生死存亡的重大工程开始全面布局——“光通信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创新工程”。此项工程实现了武汉邮科院的辉煌路,从此缔造一个不老传说。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