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汇集金卡工程16年建设成果 展示两化融合互动发展

汇集金卡工程16年建设成果 展示两化融合互动发展

“2009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侧记
2009-06-12
作者: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6月3日,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2009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在首都北京展览馆大报告厅拉开序幕。
   “2009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的主题为“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开拓市场、拉动内需、推动发展”。本次展览更加突出应用、体现拉动内需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的国际智能卡和RFID盛会,今年展会共有来自中国(两岸三地)、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约150家智能卡和电子标签(RFID)相关企业参展、带来了最新技术、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在金卡工程综合汇报展区包含有各大行业卡基应用、金卡工程试点省市IC卡与RFID应用、两化融合发展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009年国家金卡工程优秀成果金蚂蚁奖”64个获奖单位也集体亮相本次展会。
    展会同期举办了金卡工程汇报专场和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专题论坛。国家金卡办主任张琪主持会议并发布了《2008年度中国RFID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RFID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5.8亿元人民币。在政府支持和企业推动下,中国RFID产业得到较快发展。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多个领域开始应用,这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RFID产业链,2008年中国RFID产业链各环节如射频芯片设计与生产、封装、读写机具、天线、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产品测试、频率管理、信息安全、以及RFID复合性测试、咨询培训等信息服务业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得到较快发展。
    金卡工程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之一,1993年在中央领导的亲自倡导和国务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以电子货币等各类卡基应用为重点启动实施,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直接普惠大众,是一项跨部门、跨地区、跨世纪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谈到金卡工程建设时,张琪说:2008至2009年是金卡工程承前启后,贯彻落实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颁布的《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社会大环境,银行卡应用要努力化解风险、加强安全监管,加强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努力做好与各大行业IC卡应用的结合,为“一卡多用”做出实际贡献;IC卡应用的重点是推行多功能卡,实现“一卡多用”。希望各部门间继续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合力,加快相关标准的研制,力争多功能卡应用试点有所突破;RFID应用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确保健康、有序发展;要进一步抓好金卡工程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抓好公共平台建设及培训、检测和信息服务业建设;认真做好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面对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2009年是攻坚的一年、拚搏奋进的一年,我们要不断坚定信心、抖擞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围绕全国“保增长、促发展、增效益”这一中心任务,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努力扩大金卡工程各类卡基应用的内需,调整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年来参与金卡工程建设的各行业与地方竭尽全力、务实地工作,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并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新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赵波副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吴钰处长、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曹学军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赵锡铭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马虹副主任在大会上讲话,分别代表本部门介绍了一年来为金卡工程建设完成的主要工作、给予的务实支持和采取的各项新举措。从自主创新研制新产品,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到给予RFID研发支持和信息化应用试点工程立项资助,充分体现了各相关政府部门协同一致、形成合力、共推RFID技术、产业与应用发展的团队精神以及科学务实的作风。
    丰富的展览内容、专业的论坛研讨、深入的互动交流,使本届博览会成为汇集金卡工程16年建设成果,紧跟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展示我国两化融合、互动发展的最好平台,本届博览会深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