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武汉:龙头带动 打造“第三极”

武汉:龙头带动 打造“第三极”

——中国“硅谷”系列报道之二
2015-02-01

刚刚进入2015年,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新芯)便连爆喜讯。先是在1月16日,其55nm低功耗逻辑产品实现了量产。接着,在1月23日,武汉新芯在低功耗嵌入式闪存技术研 发上取得新进展,其基于SST应用方案的55nm嵌入式闪存工艺成功通过了模块验证。

武汉新芯的成立是在武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起点。由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联合投资成立的12英寸芯片项目,成为了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带动了武汉半导体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

武汉要打造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半导体产业“第三极”。正因为拥有了这个中西部唯一的12英寸晶圆厂,武汉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以武汉新芯为龙头,武汉被列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基地,也成为国家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基地。

“早起的鸟儿” 光谷筑巢

与国内大多数地区相比,武汉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上无疑是“早起的鸟儿”。2000年6月,《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刚刚印发,湖北省就坚定了要在省会武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为了使集成电路产业 迅速建立起来,武汉决定要通过政策,大力引导和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集成电路产业。在2004年出台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 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武汉明确提出要用贴息等方式鼓励应用、扩大内需,面向需求、吸引人才,并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当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有企业,武汉新芯就享受了各级政府给予国有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包括投资、吸引人才、规划用地、建设产业园区等方方面面。”武汉新芯战略和业务拓展部经理邓茜雯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15年的努力带来的是显著的成效。在东湖新技 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中,凭借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基础,武汉逐渐培育起21个电子信息专业的国家级研发中心,建立了“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EDA联合实验室”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半导体行业的人才超过了6000名。

武汉还在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培养1600多名芯片专业人才,包括本科生1000多名、研究生500多名和博士生100多名。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逐渐地,集成电路产业在武汉建立起来。根据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内目前已经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相关企业近50家,在2013年实现了总产值30亿元。

12英寸“金凤凰” 带动产业集聚

武汉新芯的成立是在武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起点。由于有了这个2006年由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联合投资成立的12英寸芯片战略布局,才有了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带动与形成了武汉半导体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

邓茜雯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武汉新芯的月产能达到了2.2万片,其中NOR Flash(代码型闪存)月产1万片,BSI(背照式影像传感器)月产能1万片,55nm逻辑月产能2000片。”

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了武汉新芯的特殊性:“武汉新芯的定位和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等Foundry不一样,相对是特殊代工,在存储器尤其是NOR Flash代工领域有较好的积累。”

2010年,武汉新芯实现了65nm的NOR Flash芯片大规模量产;2012年,NOR Flash芯片45nm进入量产;2014年6月,闪存晶圆最前沿的32nm制造技术也在武汉新芯研发成功。不仅如此,武汉新芯最近再传捷报,在运用抵功 耗逻辑制程的最先进的55nm技术为客户生产产品。这说明,武汉新芯已经在不同于闪存制造领域上,进入一流制造业的行列,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武汉新芯另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武汉新芯所打造的55nm低功耗平台,目前瞄准的市场是智能卡、微控制器、物联网等相关应用。在55nm平台上取得的这些进展,是武汉新芯未来发展中重要的基石。

武汉新芯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存储器技术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知识产权联合授权协议,力争在10年内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存储器及微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

凭借着光谷和武汉新芯龙头的集聚效应,武汉市已经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布局上有了自己的定位——以生产存储型芯片和光电应用芯片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据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负责人介绍,目前东湖高新区内拥有芯片设计企业30余家。其中本土培育企业包括烽火科技微电子部、昊昱微电子、武汉光华芯、芯动科技、中船微电子等,引进的国际企业包括新思科技、联发科技、群茂科技、新诺普思、海思半导体、凹凸电子等。

武汉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基本涵盖了从上游的生产环节,如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下游的应用产品制造的所有环节。除设计和制造企业外,制造设备有华工激光等,封装材料有晶丰电子、帅尔光电子等,测试中心有709所微电子测试中心等。

建地方产业基金 补设计短板

武汉要打造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半导体产业“第三极”,但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近年来,武汉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放缓。

顾文军向记者指出了影响武汉集成电路发展的主 要问题:“武汉新芯和当地的设计产业缺乏互动,新芯的主要客户集中在美国和北京;芯片设计产业发展缓慢,这几年没有出现良好的芯片设计公司;产业链还不太 齐全,基本上由代工业一家独大,设计产业和封装产业比较空白,难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和合作”。

2014年6月,国家新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 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这个文件肯定了武汉新芯是发展国家集成电路骨干企业的地位,并且为武汉新芯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支持。这对于武汉新芯和武汉 地区的集成电路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了落实《纲要》所提出的任务,武汉正在采取新一轮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解决现存的问题,推进当地集成电路产业更上一 层楼。

湖北省在2014年9月的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大力实施“武汉新芯跃升工程”,依托光通信、光显示、红外传感、北斗导航等特色优势,形成以芯片设计为引领、芯片制造为支撑、封装测试与材料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东湖高新区也出台了自己的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并提出要在2016年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为了加速武汉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武汉 也跟北京和上海一样,将大力增加产业投资。武汉正在组建一个300亿元的光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并筹划建立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基金将以投入财政资金、 吸引社会资金的方式,以优化工艺和高端设计为重点,武汉还在筹划建设一个占地2万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并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

从专项政策、专业园区、产业基金、组织保障等多个方面入手,武汉正在加快推动在东湖高新区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天时和地利武汉都具备了。政府要积极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定制产业发展路线图,才能够帮助武汉的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腾飞。”顾文军告诉记者。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