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安全问题真的是机器人取代人力的绊脚石吗?

安全问题真的是机器人取代人力的绊脚石吗?

2015-07-26

  前几天受邀参加今日头条在南京的一场发布会,有一个对话,印象深刻。作家吴晓波和头条掌门人张一鸣相对而坐,论道人工智能。一位是名满江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家,一位是脑中装满改变世界和0到1的新贵工程师、企业家。

  当伦理人文遇见工程计算,会发生什么?结果是激辩10分钟,谁也说服不了谁。论罢,走到台下,晓波搭一搭一鸣的肩膀,化解一番刚才台上剑拔弩张。一瞬间,两位当代名士代表的是两大鲜明的阵营:原有秩序的守护者VS原有秩序的颠覆者。

  德国大众工厂机器人杀人事故,机器人还能替代人力吗?不正是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吗?当新的技术革命来的轰轰烈烈,我们选择痛并接受着,奔向新世界?还是循环反复,照顾着原住民,接纳着新移民,在融合斗争中前行?#机器人还能替代人力吗#这一话题的论战本质上是一个什么问题?

  速度问题!

  是选择温柔的进步,还是痛苦的蜕变!时代往往选择后者,而现在又到了选择的时刻!

  机器人很危险?

  德国Baunatal工厂一名22岁的外包员工遭遇机器人意外伤害而身亡,引发舆论关注。当事件发生,“机器人杀人了!”这样惊悚的标题一时间铺天盖地地传开,让人们想到了电影《终结者》中,机器人拥有自我意志后,开始与人类为敌,屠杀人类。一时间世界哗然,似乎一个新的物种,浩浩荡荡地将与人类为敌。大众发言人海克?希尔维格(Heiko Hillwig)表示,机器人抓住了这名工人,并将他挤向一块金属板。由于伤势过重,这名工人在被送往医院之后不治身亡。希尔维格表示:“初步调查表明这是由于人工操作失误。”这名工人负责协助安装机器人,当时身处安全笼之中。安全笼将工人与操作金属的机器人分隔开。

  在西方国家的工厂,与机器人相关的致命案件极为罕见,重型机器人通常被放置在安全笼后面,防止其与人类意外接触。在这起事件中,遇难技术员事发时正站在安全笼内。而他的同事站在笼外,没有受伤。

  希尔维格将此事故归咎于“人为失误”而不是机器人。“机器人可以被编程并在装配过程中执行多种任务……工厂的机器人通常会在生产基地固定的区域内运转,抓取汽车零部件并操作它们。”该发言人称大众汽车公司之前并未发生过类似事故。实际上,机器人产品在被设计之初,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第一,机器设计中的自动保护,比如有一些传感技术内置到机器中,机器人触屏物体的压力到达一定强度,机器人的动作会被停止。第二,环境保护,与机器人协同工作的生产环境中会设置隔离,人超越了这个隔离空间,系统会自动报警。第三,硬隔离,某个隔离区域不允许人进去的,设置了安全围栏。假如人要进去调试或者说要进去维修或者做其他人跟机联合一个工作区域的时候,必须要撤掉一个安全开关,就是其他的机器都不能动,这样的对进去的人有保护,就是硬保护。好吧,机器人确实没那么危险。

  实际上,这则事件造成的舆论影响已经超越机器人取代人工的话题本身。归其缘由:一半出于对于未知的恐惧,一半出于意淫未来对手的敌意。

  机器人的发展

  实际上,机器人在工业上的用途已经展开,且部分取代人工,而取代的方式和节奏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徐徐渐进。从2011年开始知名的代工巨头富士康CEO郭台铭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原先需要20、30人的组装线,如今缩减到了5人,所要做的工作也仅是按下按钮,操控这些机器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力。

  机器人代工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调查发现,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比例)提高了210%。2012年中国机器人购买量达到2.3万台,中国一跃成为仅次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领先美国、德国。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近两年,国家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多个省份都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联盟。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国际普遍预测,2016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全世界都以惊叹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工业的巨大进步,工业机器人现在也参与了这一进程。今天全世界约有60万台工业机器人。随着整个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正在从这项技术中受益。有许多工作是在腐蚀性环境中或人类所不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的,而这些工作可由机器人以合理的价格可靠地完成。 许多生产厂家由于采用了高效机器人技术竞争能力增强了,而且许多产品的质量提高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加工工业中,机器人操作并连接各种机器,从而增加了工作时间,减少了停机时间。中国以及在全世界机器人的应用不断取得进展,将有新的机器人被应用的到医疗及实验室技术、还有非生产领域。

  在飞利浦的荷兰工厂内,摄影镜头引导机械手臂从事的高超技艺,连最灵巧的工人也是望尘莫及。 其中1具机械手臂不停地在两条连结线形成3个完美弯曲,然后插入人眼几乎看不到的小孔内。由于这些机械手臂的动作如此快速,所以必须安装在玻璃箱内,以防负责监督它们的人员受伤。这些机械手臂无需休息,每天3班不停工作,1年365天全年无休,真的是工人没办法比的。

  机器人也在接管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工厂,这里的制造商们正在利用政府刺激计划进行科技投资。中国的低端工业机器人正迅速增加,它们可以从事按压、抛光等工作。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是当今世界最热的机器人应用场景,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和脚刹车。不妨从无人驾驶汽车探讨机器人是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更有普适意义。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为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透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式的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对于无人驾驶机器人的使用,从世界范围上,各个国家保留着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英国率先发生,大力支持无人驾驶机器人。英国商务部长凯布尔不久前宣布,英国于2015年1月开始在至多三个试点城市测试无人驾驶汽车,并将考虑重新调整交通规则,为这种新型汽车“铺路”。人们印象中的保守派英国绅士这次走在了科技的前沿。而反观英国历史,英国主导的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太多的好处,成就了一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态度或许也能给中国政策制定者以启示。

  日本、瑞典以及美国四个州已经通过了有关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

  尽管如此,有一些道德的争议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驾驶员失误也有其反面优势,那就是人类的判断能力。无人驾驶技术永远是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作为第一要务。而一个驾驶员则可能宁愿牺牲自己的车来保护他人。例如,您驾驶时前方有辆车突然打滑,而您已经来不及停车。此时,在您的左边有一辆大卡车,右边则是一群等着过马路的孩子。大多数司机会选择撞向大卡车,以避免撞到行人。而无人驾驶车辆无法识别孩子们——它只会简单地看到这条道路阻力较少,而将车转而冲向这边。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问题有待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告诉车该往哪儿走,然后轻松享受无人驾驶之旅。

  新工业文明一片繁荣,如同乘风破浪的泰坦尼克号,走到“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的光景。所以,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旁观冷眼人,都还不敢说已经勘破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迷局。

  机器人时代的打来已经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科幻片来说,现实生活中也有像科幻片里出现的某些现象。但人会针对这种现象,不断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隐患或者解决一些安全问题、性能问题等,未来还是紧紧掌握在人的手里的。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