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智能硬件的冰与火之歌

智能硬件的冰与火之歌

2016-01-04

  相比于 2014年智能硬件领域的全民狂欢,2015年可谓冰火两重天: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增长乏力,智能出行高歌猛进;创业公司遇冷,传统公司强势入局;机构投资谨慎观望,A 股金主相机而动;技术流公司遇冷,但品牌派活得很不错……

  舆论很热,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依然不高

  2015年 依然是没有年度智能产品的一年。即使是自带 “大卖光环” 的 Apple Watch,也没能激发用户的购买热情。根据 IDC 最新预计,Apple Watch 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 1300 万块,市场份额将达到 61.3%。与之形成对比的是,iPhone 前三季度的销量为 5000 万部左右,市占率却仅有 14.5%。

  近期 AbleCloud 和 Talkingdata 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国内智能硬件 App 用户规模为 0.72 亿,在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近为 5.8%。相比于年初,这已经提高了 3.3 个点。每台移动终端平均安装智能硬件 App 为 1.33 款,但打开数据仅为 1.03 款。

  总体来说,智能硬件产品最被看中的两条线——健康和家居,在 2015年 并未能激发用户的购买意愿。产品并非刚需,功能简单,使用复杂,智能硬件用户还多为尝鲜者,市场还处于早期。智能硬件创业公司,还需要跨越鸿沟。

  创业公司遇冷,传统公司强势入局

  消费意愿不强时,创业公司增长乏力,传统厂商强势入局,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对于在 2014年“高歌猛进” 的智能硬件创业公司来说,2015年 的日子并不好过。“大数据” 的故事讲完了,却未能如愿落地;新的故事还没有想好,钱又快烧完了。

  市场、资金、竞争等多重压力下,不少创业者谋求转型,甚至关闭了公司。比如,我们曾报道的一家做孕表的公司已经转型做了电商。有媒体人戏称,应该出一个系列 “盘点那些年被我们写死的硬件公司”。

  市场不成熟,品牌不强大,渠道不完善,资金不充裕时,传统公司反而拥有了优势。供应链把控力强,生产产能过关,品牌认知强,渠道话语权重,传统厂商很容易地就进入这个新市场。

  目前,主流的大小家电厂商,如海尔、美的、格力、TCL、九阳等,几乎均已经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或相关硬件。一家智能硬件平台的创业者告诉 36 氪,2015年 他们的客户中传统厂商居多。其中,还有客户单位的高管主动投资他们。

  机构投资谨慎,A 股金主很热心

  热心的不止传统厂商,还有 A 股市场的金主们。

  在机构投资趋冷时,“雪中送炭”。比如,在 “寒冬说” 之后,东方网力收购了百度 i 耳目,罗莱、京东联手入股了 Sleepace。相比于投资机构,这些投资人要大方很多,除了钱,还带来了资源,而股价上涨也给这些战略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纵观今年的泛智能硬件投资,A 股金主最集中的领域还是在虚拟现实与机器人。在 2015年 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之日,GQY 视讯宣布购美国机器人公司 Jibo1.1%股权。在此之前,东方网力也曾 投资过这家美国机器人公司 。最近,科大讯飞在年度发布会上,承认投资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并 表示了投资优秀机器人公司的意愿 。

  在虚拟现实领域,不仅一二级市场联动紧密,甚至出现了 二级市场倒逼一级市场投资 的情况。A 股上市公司,不仅为一级市场提供新退出机制,还提供了更高的估值溢价。相比于财务投资人,战略投资人们更愿意接受高溢价。一家做 VR 头显的厂商完成新一轮融资,产业投资人爽快地答应了 10 亿元的估值。

  对于优质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无疑不是冬天里的一股暖风。

  技术流公司遇冷,但品牌派活得还不错

  事实上,这个 “冬天”,感受到寒冷的多是 “技术流” 的公司,“品牌派” 的公司依然温暖。

  智能硬件早期的创业者,多少技术或者极客出身,追求功能的酷炫,完成了从无到有,从 0 到 1 的过程。但智能硬件本质上还是硬件产品,无法脱离传统的经济规律、市场运行法则。仅仅追求技术实现的公司,在产业链被催熟后,很难打败方案商、工厂。

  反之,此前注重打造品牌的公司,反而 “名利双收”。在做出了爆款智能水杯 Cuptime 之后,麦开做不智能的水杯 Seed,其底气就在于已经打造的品牌。而智能钢琴 The One 在成功打造出品牌后,转型做起了钢琴教育……

  这并不是国内特有的现象。今年,Pebble 成功众筹千万美元,Fitbit 成功上市,Misfit 被 2 亿美元收购 ,这都是品牌派的阶段性胜利。

  总结下来,这些公司所走的路线,多不是 “硬件免费,服务收费”,而是 “高逼格,高利润” 路线。在具体的产品规划上,多符合 “降维打击” 的理论。先推出一个高阶产品,高价格、高逼格、高品质,塑造品牌,再推出一个低价产品,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智能出行热了

  如果说哪个领域自始自终都注重塑造品牌,很可能就是在智能出行。这一年,智能自行车、电动车、电动汽车百花齐放,产品先后落地,资本层面高举高打。

  在手机、电视屏幕被占领后,互联网公司把目标放在了汽车上的那一屏。今年三月份以来,百度(无人驾驶车)、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腾讯(富士康、和谐汽车合作)、乐视(与北汽合作)、360(可能与上汽荣威合作)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公布了 “造车” 计划。

  相比于这些大公司,创业公司则寄希望通过能源的革新,找到新方向、新入口。汽车之家创始人李响、易车之家李斌,联手创办蔚来汽车、车和家。360 前 VP 沈海寅则打算用小米的模式做智车优行。

  资本也乐于为这样的尝试买单。蔚来汽车在今年 8 月获得由腾讯领投的 5 亿美元融资,据公司称,资方还包含高瓴资本、京东、红衫及其他知名互联网企业。智车优行在天使轮就获得 5000 万元以上接近 1 亿元的融资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还有好消息,即使他们的车 “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诸如 “电动邦” 这样的渠道已经出现。

  而对于那些 “买不起人生第一辆车” 的年轻人说,互联网公司还为他们准备了 “第一台互联网品牌的其他交通工具”:小牛、云造、轻客电动车;云造、曲奇、BiCi、700Bike 的自行车;Ninebot、乐行的平衡车……这些公司不仅拿到了融资,还有不少是战略融资。

  补贴大战催生的用车服务市场之外,这些公司也正在快速推进,补齐智能出行的大版图。

  智能城市在萌芽

  智能出行已将将人们的视野,拓展到个人、家庭以外。真正的智能也许会从更大的视角切入。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传感化的,一个传感器背后就是一个行业 。2009年 时,雄心勃勃的惠普曾经做了这样一个项目地球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for the Earth,CeNSE),想要给地球做一个全面的体检系统。

  即使这样的计划还显得过于宏大,但也许却是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真正根基。借着物联网的热潮,老牌巨头公司 GE 将城市路灯作为物联网的端口,嵌入传感器和摄像头,连接互联网。 芝加哥的路灯被接入互联网的同时,智能门禁也已经被国内的开发商接受。

  在不少人的眼里,“智慧城市” 可能还只是停留在 “十二五”、“十三五” 的规划里。但当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参与到其中时,也许会擦出神奇的火花。只是在这个还是 To G 属性的行业里,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并非易事。

  权力的游戏

  智能硬件兴起于移动互联网红利开始消退之际,曾被寄予新入口、新平台的期望。

  2014年,大公司誓要 “打造智能硬件平台”,投资、布局、推产品,雄心勃勃。但 2015年 已经过完,能够被称为平台的平台依然未出现:小米转向了新国货运动;京东的重心到了 O2O;阿里补课社交;腾讯补课电商;360 忙着私有化;家电厂商依然要卖货……

  如果说,2015年 是智能硬件的冰与火之歌,“铁王座” 是所有参与者都梦寐以求的终点,在达到千万级出货量前,“权力” 还无从谈起,即使大家都知道 “铁王座” 就在那里。

  在 2015年 的年底,你可能已经听不到有人跟你谈 “智能硬件”,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是工业 4.0,是智能城市。对于智能硬件创业来说,寒冬里,这场 “权力的游戏”,谁都没有 “不死光环”,跨不过那座 “死亡之桥”,结局很可能就是死在寒冬里。

  不过,对于那些优质的硬件公司来说,不管冬天有没有过去,他们终将回来,终将活下来,也许会活得更好……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