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MEMS|传感技术 > 业界动态 > iPhone SE不用3D Touch 压力屏的春天在哪里

iPhone SE不用3D Touch 压力屏的春天在哪里

2016-03-01

  但火爆的场面却难掩压力屏徒有其表的现状,不论是厂商研发产品还是用户实际使用当中,压力屏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近日,外媒曝光了苹果即将发布的iPhoneSE的屏幕面板,发现这块4英寸的面板缺失3DTouch传感器,意味着它将不支持3DTouch功能。作为一款新发布的机型,居然不去主推苹果的新技术,要知道苹果把3DTouch视作触控屏之后最大的屏幕创新,应用于更多硬件,可以吸引更多应用开发商来开发适配应用,iPhoneSE不支持3DTouch这一举措耐人寻味。

  苹果的压力触控在2015年的AppleWatch里就有应用,当时称之为ForceTouch技术,并且在部分Mac上也有应用。压力屏给屏幕多了按压这个维度,不同的压力值可以设置不同的效果,从理论上来讲,这让屏幕的实用性大大提升。在苹果的带动下,Android厂商火速跟进,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预估,压力触控感测模组出货量可望由2015年约一亿套大幅跃升至2016年的四亿六千一百万套,约每四支新推出的智慧型手机中,就会有一支配备此模组。

  但火爆的场面却难掩压力屏徒有其表的现状,不论是厂商研发产品还是用户实际使用当中,压力屏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许多厂商为了赶营销热点,强推压力屏,却发现驾驭不住技术,而用户在使用当中也常遇到误操作以及可应用范围太窄的尴尬。

  尴尬的使用现状

  除了苹果的iPhone6s系列,其他厂商使用压力屏的就是中兴和华为,中兴在去年退出了AXON天机mini,华为则是MateS,后两款机型都赶在iPhone6s发布前后推出,为的就是赶上压力屏的话题热度,这一赶鸭子上架的举措注定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即便如苹果对生态这么有掌控力的厂商,3DTouch的应用也仅限于应用快捷操作、livePhoto、邮件预览、照片预览等功能,且第三方应用大多只支持在图标上重压快捷操作,应用内没有压力触控的设计,iPhone6s发布已经半年,但是开发商的表现并不积极。

  而无法掌控应用开发者的中兴和华为,新技术彻底沦为噱头。后两者只能对系统应用进行一些设计,比如中兴只有部分系统应用支持图标重按的快捷操作,在第三方应用里,用力按压顶部可以回到桌面等操作。

  华为MateS的系统应用直接无法支持压力触控,只设计了浏览相片时用力按压屏幕,图像随力度大小不同而放大缩小,据说操作并不顺滑。但不论实现效果如何,单就这一功能的实用性令人存疑,按压并不如轻点来得利索,更何况用户还难以把握轻重。它的唯一亮点是设计了一个称重应用,将物体放置在屏幕上,随着按压屏幕力度的不同,显示不同的重量,这一设计直观的把压力屏的技术特性展现出来了,不过实际操作中,很难有物体可以以点的形式放置在屏幕上称重,而且这一创意最早是出现在iPhone上面。

  据说华为MateS铺货数月销量也才几万台,远低于预期,随后华为也取消了压力屏版本的销售,给Mate8让路,这也侧面验证了,压力屏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并不大。

  压力屏供应链遇冷

  在供应链那端,压力屏的现状与当初的大干快上形成鲜明对比,由于Android系统未能提供足够的软件体验,加上压力屏成本不低,已有产品销售疲软,许多手机客户从最初的跃跃欲试改为观望态度。台湾触控IC业内人士就透露,手机客户对于压力屏的下单纷纷延缓,最快回暖要到2016年下半年。

  由于软硬件尚未支持到位,加上成本偏高,很多一线品牌选择搁置采用压力屏技术。比如最近手机行业发布的两款旗舰机三星GalaxyS7和小米5均未采用压力屏技术,这也侧面说明压力屏并非用户强烈需求的功能,又或者说由于Android生态的迟滞,冒进新技术有当炮灰的风险。

  目前市面上出货量大的压力屏手机只有iPhone6s,中兴AXON天机mini仍然在爬坡阶段,华为则取消了压力屏MateS的出货。但苹果的日子也并不好过,iPhone6s的销量不及预期也殃及了上游供应链,台湾工厂宸鸿和业成负责苹果的压力屏订单,台湾媒体Digitimes爆料称,12月份来自苹果的订单锐减,导致当月营收猛降30%。

  手机压力屏前景不明

  3DTouch遇冷很容易让人想起三星曾经推出的眼球追踪技术,该技术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眼球来拖动页面,也就不需要手来操作。如今这一功能似乎销声匿迹了,很大原因就在于操作学习成本高,成功率低,可应用的场景少,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并未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在操作手机的时候,需要频繁的返回、点击、滑动等操作,大拇指会习惯性的放置在手机屏幕旁,翻页也可以轻松完成,眼球追踪技术名义上是不需要手实现翻页,让手可以偷懒,但是在返回、点击等操作上,仍然需要靠手,这种分裂的操作反而体验不佳。

  3DTouch也是如此,大部分用户都吐槽过学习成本高,成功率低,最痛苦的是点击的时候还要思考用多少力才合适,极大的分散了注意力,远不如简单的触摸来得爽快,操作本身变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情。而且所实现的功能也很普通,Android早在桌面工具流行的时代就有图标快捷键功能,livephoto也可通过点击来播放,这些并非独特的用户体验。

  苹果当初引进3DTouch,号称是多点触控之后最重要的屏幕革命,但相比多点触控当年的惊艳亮相,压力触控远没有革新的效果出现。有人认为压力触控在AppleWatch上更容易成功,因为AppleWatch是一款全新的产品,应用新技术可以重新建立使用习惯,而对于手机来说,多点触控已经足够,要想再改变用户习惯,难上加难。而且现在的应用生态和用户习惯已经稳定在多点触控技术上了,很难再去适应新的技术。

  也许这些想法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但苹果遇到的问题非常明显,那就是如何利用好压力这个维度,做出契合用户体验的产品。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