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业界动态 > OLED技术能否独霸一方 引领照明产业新变革

OLED技术能否独霸一方 引领照明产业新变革

2016-04-05

  时间拨到3年前,暗流涌动的照明市场还历历在目,彼时的行业还在讨论着关于LED能否大规模替换白炽灯的话题,而现在,LED技术席卷照明市场早已毋庸置疑,OLED光源与LED的论战成为新的焦点。作为一种新型光源,OLED技术的成长是否会引领产业新的变革?如果说法兰克福展引爆了OLED市场的燃点,那么国内厂商连肩接踵踏进似乎预示着市场又一波的躁动。

  就像此前LED照明产品的逐渐普及一样,国内厂商的介入让OLED在终端消费市场提前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变得更加引人猜想。

  OLED时代产业发展会否重蹈覆辙?

  “法兰克福展之后,OLED概念似乎一夜之间爆发,许多国内厂商都开始介入OLED产品市场并积极推出系列长期规划”,一位行业人士感慨,体积轻薄、高能效、高对比度的OLED材料灯具确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干快上”的国内OLED产业总是让人不禁联想到LED时代的诸多乱像。

  事实上,面板市场无疑已开始酝酿以OLED取代LED的替换潮迹象,包括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等厂家在经历十年逆周期大规模投资之后自2015年来纷纷实现量产并扩大OLED产线,以及电视手机业者陆续开始推出OLED产品,面板领域的替代进程便可一窥端倪。

  而面对OLED照明领域的火热表象,该行业人士表示,LED产业已经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必然有部分厂家会转而将目光投向OLED行业,但是基本不会出现此前LED成长时期的爆发性增长,一方面行业逐渐变得更为理性,另一方面OLED在照明上的应用还处于概念阶段,市场已经淘汰掉固守思维的人。

  袁宗南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袁宗南认为,在照明领域,OLED因为居高的价格,加上光效和寿命的短板,短时间能被市场接受度的概率并不高,现在还是处于工艺品设计和概念用。正因为此,“处于后发地位,国内OLED到目前还没形成产业链,OLED光源研发机构也没几家,而且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更谈不上大规模应用,所以仍旧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厂商具备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产业链来看,OLED产业大致分为基础材料、生产设备、驱动芯片、面板及模组四个主要环节,国内厂商在驱动芯片、面板等领域已深耕多年,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能优势,但这主要集中显示领域,未来不排除转移到照明领域,照明领域主要产能目前仍集中在日韩台大厂。因此“国内OLED照明产业链可能仍先在下游应用领域增长”,袁宗南认为,在专利技术储备上,OLED照明产业被日韩欧美占据先机,陆厂和台厂处于被动地位。随着OLED产能的扩充和成本的下降,各种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照明等应用领域可能会成为国内厂商突破点。

  当然,国内厂商都在积极发展自有显示技术,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会长谢茂堂表示,基于这些技术的积累,国内OLED照明技术在可见未来一年内也可能会有很多成本及技术上的更大突破,产业链的延伸也可藉此实现弯道超车。

  2017年可能将是国内甚至整个OLED产业产能爆发的元年。

  产业链的成熟阶段更需行业共同参与

  OLED照明技术的出现被誉为“第四次照明革命”,世界各国已争相布局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欧美厂家技术雄厚,韩国有政府强力支持,日本企业则强强联合。作为新型光源,国内厂家在OLED技术研发上拥有一定后发优势,但依旧处于被动地位。采取何种策略避免LED时代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的局面,使得产业能够站在“微笑曲线”两端,也成为近期业界讨论的焦点。

201604011454310513.jpg

  谢茂堂认为,OLED产业作为资金及技术密集的产业,必须得到政府全力支持及扶持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前期技术和市场不成熟阶段,政府应该引导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国内产业话语权和引导力。

  而具体到照明领域,“制造厂商与设计师之间的结合非常重要”,厂商能够发展出有固定规格的产品,照明设计师在实际应用中对材料的理解,二者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应用端的成熟与完整。

  对此,袁宗南深有认同,目前国内OLED照明应用处于被动地位,但依旧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依靠足够大的潜在市场和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国内厂商同国际大厂在OLED技术上的合作可以更加丰富,“巨头的投资设厂与国内专业代工相结合,值得所有照明企业来思考其发展的思路”。

  OLED的路还很长,LED产业发展的路线还历历在目,“但愿不再重复过往的错误,不再价格泥淖里苦苦挣扎”,国内OLED产业依旧光明。

  .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