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成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产业国

中国成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产业国

2016-05-23

  1.中国成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产业国;

  第六届松山湖中国IC(集成电路英文缩写)创新高峰论坛在东莞松山湖举行,来自国内IC设计业知名企业和专业人士共聚松山湖,探讨国内IC设计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和市场机遇。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迎高歌猛进式发展,销售额达到11024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全球第二集成电路产业大国。

  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激励下,众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去年一年新注册的 IC设计企业就有200多家。同时,在国家1300亿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带动下,集成电路行业出现大规模兼重组浪潮,产业与资本加速融合,标志着中国集成 电路产业进入整合的新时代。

  联芯科技副总裁成飞表示,当前,国家正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对于半导体产业发展来说是一机遇,同时对半导体从业者来说是最好的时代。

  东莞市政府顾问、松山湖ICC董事长宋涛说,去年虽然国际的集成电路形式不是很好,但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却依旧高歌猛进式发展。

  宋涛表示,东莞是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制作基地,东莞松山湖(生态园)目前已引进3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业务类型涉及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北斗导航及 GPS芯片研发、传感芯片及器件研发等领域。接下来,松山湖(生态园)将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持续推进IC设计业发展。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戴伟民说,当前,松山湖中国IC(集成电路)创新高峰论坛已经成为IC新品的发布会,前五届推出的新品90%都已量产,而且每年推出的几款新品都代表着那一年中国IC国产的水准。本次论坛将发布8款新品。

  据悉,2016年新应用技术开发与市场逐渐成熟,为IC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指纹辨识、虚拟实境、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及无人机等职能硬件和新应用,不论是正在萌芽还是已处于产业化中,都为2016年IC设计开创了新的亮点。(完)

  2.华人胡正明获美国最高科技奖:FinFET发明人;

  据中新网、网易等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2015年度美国 最高科技奖项获得者颁奖,包括9名国家科学奖获得者和8名国家技术和创新奖获得者。其中两张华裔面孔格外引人注意,包括80岁高龄的何南施女士 (Nancy ho),出生于南京,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她1993年制造出一种酵母,除了让木糖发酵,也可以吧果糖变成乙醇,因此能够利用稻草之类的非食用材料大量制造乙醇,帮助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另一位是胡正明教授,他1947年出生于北京豆芽菜胡同,在台湾长大,后来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台积电首席技术官。

  

N8[IMJV1V(3CL%0CQ)YJGNJ.jpg

  胡正明教授是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的发明者,2010年后,Bulk CMOS工艺技术在20nm走到尽头,胡教授的FinFET和FD-SOI工艺发明得以使14nm/16nm摩尔定律在今天延续传奇。

  背景资料:

  美国国家技术和创新奖1980年立法设立,由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下属专利商标局管理。一个独立委员会负责向美国总统提名获奖人,表彰那些为提供美国竞争能力、国民生活品质和劳动力技术素质作出持久贡献的人士。

  美国国家科学奖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1959年设立,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由另一个独立委员会向总统提名,表彰在化学、工程、计算、数学、生物、行为和社会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快科技

  3.国产CPU走到十字路口:谁来取代英特尔芯片?;

  国内的几支CPU研发力量各自选择的指令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问题,选择其中的哪一支都会有对应的成本和风险。最终谁能担大任,且拭目以待。

  文 | 瞭望智库特约科技观察员 王强

  用上内置国产CPU的个人电脑是不少国人的梦想,中国的IT产业也为这个目标奋斗了将近二十年。

  然而在过去,由于技术落后、成本高昂、软件兼容性较差等因素,国产CPU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只能在实验室和特定领域少量应用,无法在商业市场同进口处理器正面抗衡。

  随着技术进步、IT产业变革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如今以国产CPU取代进口产品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政府机关、国企单位等关键领域,换用国产CPU也成为一项需要尽早完成的任务。

  那么,这项任务该如何执行,由谁来肩负取代进口处理器的使命,成了摆在决策机关面前的一项现实问题。

  为什么要改用国产处理器?

  如果CPU产业不存在“软件兼容”这个问题,中国或许早就有能力在关键领域大规模应用国产处理器了。遗憾的是,CPU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能够运行哪些应用程序,这成了摆在国产CPU面前最大的障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微软和英特尔分别以Windows系统和奔腾处理器横扫个人电脑市场,并确立了x86体系的垄断地位。

  x86 是一种计算机底层指令规范,其专利主要掌握在英特尔公司手中。个人电脑上使用的Windows系统和奔腾、酷睿等处理器以及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都是在这 一规范基础上设计的,因此即便是2005年生产的电脑也可以运行新一代的Windows 10系统和相应的软件,反之亦然。

  其它厂商想要设计制造兼容x86指令规范的CPU,就要得到英特尔公司的授权,但是英特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少同意这样的授权请求。

  这样一来,新晋CPU研发企业要开发CPU就只能使用不同于x86的指令规范,开发出的产品也就无法运行基于x86规范设计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由于x86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垄断地位,其它企业也就很难与英特尔公司正面较量。

  IT产业的变革速度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虽然x86体系在PC产业一直保持着垄断,但到了最近几年,这一状态有了松动的迹象。这也为中国自主CPU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

  首先,为非x86体系的CPU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变得不像从前那么困难,只要有足够的需求、资金支持,在一个新的体系上建立一套软件生态环境,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英特尔CPU的性能增长速度在最近几年大大放缓,给了后起之秀追赶的机会。即便国产CPU在性能、功耗等指标上达不到英特尔高端产品的水平,依旧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国企、军队等关键领域迫切需要用国产芯片取代进口产品,消除信息安全隐患,并预防可能的贸易封锁。

  近年来,美国多次对国内敏感单位、国营企业签发出口禁令,更加剧了相关行业、单位对过度依赖进口CPU的忧虑。长远来看,重要部门、企业在CPU、操作系统等IT产品使用方面实现国产化,是无可争议的目标。

  国产CPU的体系之争

  虽然重要领域换用国产处理器已经是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中国如今面临着“选择困难症”的尴尬。

  当年国内研发自主CPU的相关机构在选择CPU使用的底层指令规范时,因为谁都无法获得英特尔的x86授权,因此大家各自选择了其它的规范体系。

  其中,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使用了名为MIPS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规范;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申威芯片选择了Alpha规范;国防科大的飞腾芯片则最终确定使用了ARM规范。

  除了这几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外,民营企业中也有佼佼者在进行自主CPU的开发。最典型的是华为,其正在使用ARM规范开发自己的CPU核心。

  最近,上海的兆芯和中科院的曙光相继同境外企业合作,提出了与外方合作开发x86体系CPU的计划。

  由于x86专利授权的限制,两家单位无法完全掌握CPU的研发流程,因而在自主性上差于上面提到的单位。但在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兆芯和曙光还是能做到避免产品出现后门,并获得自主生产的决定权。因此这两家的产品也可以作为决策部门的备选方案。

  综合下来,现阶段国内CPU研发单位选择的指令体系就存在MIPS、Alpha、ARM、x86四种。为其中一种体系开发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无法直接运行在其它体系上,这就成了国内需求方面临的最大困境。

  出于软件兼容性、便利性和成本等因素考虑,国内市场未来只可能容纳一个CPU指令体系,也就必须在现有的几种方案中做出选择。一旦选定某个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软件生态,其它体系就基本告别大规模应用的可能,顶多在特定领域小范围部署。

  换句话说,决策部门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几大研发单位的市场前景,乃至影响全球CPU市场的产业格局。

  谁更适合中国国情?

  那么,国产CPU的几大备选体系方案各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呢?我们一一来看。

  Alpha:申威芯片选择的Alpha的优势是,其指令体系的相关专利大都过了保护期,可以自由使用。但问题在于,当前软件行业对Alpha体系的支持薄弱,如果选择这一体系,就需要在软件生态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并需要较长时间来完善。

  MIPS:大名鼎鼎的龙芯选择的是MIPS指令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完全掌握了指令体系的修改权利,未来根据国内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无需再向国外企业寻求授权,因而在自主性方面拥有最佳条件。

  不过,龙芯同申威一样面临着软件生态支持薄弱的困境,因此虽然多年来龙芯一直以主流PC市场为目标,但实际成果不如人意。如果决策部门最终选定龙芯体系,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建设软件生态。

  ARM:国防科大和华为都选择了在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中广泛应用的ARM体系来开发CPU。原因是ARM体系的软件生态已经相当成熟,未来的发展基本不需要国家的支持。

  从全球市场的大趋势来看,ARM体系也是最有希望和x86体系直接竞争的一方。当然,选择ARM体系的问题在于,国内机构和单位需要每隔五年向ARM公司购买一次授权,灵活程度上无法与Alpha、MIPS相比。

  x86:兆芯和中科曙光分别与台湾VIA、美国AMD合作,计划推出合作开发的CPU产品。他们的方案的自主程度远不如以上三种,长远来看也难以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

  但合作开发意味着国内单位可以直接获得CPU的原始代码并检查其中是否存在后门,因此能满足关键部门基本的信息安全需求。

  与此同时,x86体系几乎没有软件兼容方面的问题,可谓“拿来就用”。短期来看,如果相关需求方需要迅速过渡到没有安全隐患的国产CPU产品上,兆芯和曙光的方案是最现实的选择。

  国产CPU:中国该如何选择?

  显然,国内的几支CPU研发力量各自选择的指令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问题,选择其中的哪一支都会有对应的成本和风险。

  如果需求方面临的形势不是那么迫切,那么国家大可多等几年,待各家研发的产品足够成熟后再作出最终的决定。只是现实情况可能不允许长时间的等待,短期内中国就需要为进口芯片确定一个国产替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的软件生态体系的建设。

  综合来看,ARM体系是几种方案中的一个较为折衷的选择,既满足了自主研发的相关要求,又有着成熟的软件配套资源,很容易发展出一套软硬件生态满足政府、国企等单位的办公PC、服务器等需求。

  当然,前提是国内各单位和企业使用ARM指令授权开发真正自主的CPU核心,而不是直接买ARM的CPU核心来制造芯片,那样和直接进口并没太大区别。

  如果选择龙芯或申威的自主方案,国家需要迅速确定方向并尽快开始配套软件生态体系的建设,并大大增加对研发单位的投入,前期付出的代价会比较高昂,但长远来看,这种选择能够彻底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

  至于兆芯和曙光的合作开发方案,很适合应付眼下的急迫需要,但并不是彻底治本的选择。

  无论中国选择哪种体系来取代进口CPU,最终都会对全球IT产业格局乃至国际形势带来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国产CPU产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将由谁来主导大局、完成在重要领域取代进口处理器的重任,让我们拭目以待。

  4.中芯国际豪言世界前三 内功扎实与否被质疑;

  中芯国际豪言世界前三 “内功”扎实与否被质疑

  三月两次调高支出预算

  作者: 李正豪 | 发表时间:2016.05.23

  刊发于总2161期《中国经营报》[IT]版 0条评论 被0次查看 收藏

  中芯国际(00981.HK)近日在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宣布,该公司将上调2016年晶圆代工资本支出至25亿美元。这是中芯国际三个月 之内第二次调高资本支出预算——2016年2月中旬的2015年第四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该公司已宣布2016年资本支出将由2015年的15.7亿美元 提升至21亿美元。截至目前,中芯国际2016年资本支出预算调高幅度接近60%。

  为什么要调高资本支出?中芯国际执行长邱慈云表 示,该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仍受限于现有产能——2016年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98.8%,要想大幅提高公司营收就必须要扩大产能。更进一步的原因则 是,邱慈云在2015年年中表态,“中芯国际未来将以中国领先、世界前三的半导体厂商为目标。”

  台积电正巩固自己全球晶圆代工业第一 名的优势,格罗方德和联电正围绕第二名展开激烈争夺,中芯国际要想进入“世界前三”,就必须超越格罗方德和联电中的一家。与格罗方德和联电比,中芯国际在 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要想实现赶超就必须在资金投入方面至少不输于对手——投入25亿美元的2016年将是中芯国际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 一年。

  差距明显

  至少在资本投入上,2016年,中芯国际就要实现对联电的超越,在纯晶圆代工领域进入世界前三了。

  数据显示,2016年,世界上主要的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计划投入95亿美元,格罗方德则计划裁员减支、并未披露具体数据,联电和中芯国际计划投入21亿美元、25亿美元,中芯国际实现了对联电的超越。

  但在其他方面,中芯国际距离世界前三尚远。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产值排名,营收达到265.66亿美元的台积电,在全球的市 占率已达到54.3%,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格罗方德因收购IBM晶圆业务营收升至46.7亿美元,市占率9.6%;营收45.6亿美元的联电则从 2014年第二名被挤到第三名,市占率9.3%;三星、中芯国际分列第四、第五位,中芯国际营收为22.29亿美元、市占率4.6%。

  按照新思科技亚太区总裁林荣坚近日在一次演讲中援引的数据,“2015年其他代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格罗方德10.36%、联电9.19%、三星6.28%、中芯国际4.66%。”

  参照上述数据,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市场份额,目前中芯国际都仅仅相当于格罗方德和联电的1/2左右,要想超越两家当中任何一家都难度不小。

  “中芯国际的目标就是在未来3~5年之内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企业。”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高永岗近日对媒体重提企业愿景。他还分析,“在未来 3~4年,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增速预期是每年20%以上,按此计算,到2018年,中芯国际的销售额有望达到40亿美元,接近目前联电与格罗方德的销售数 字。”

  但这是在假定格罗方德和联电销售收入处于“静止”的情况下,对中芯国际销售收入增长的推演。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13年、2014年、2015年营收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1.6%、0.78%、13.53%,过去3年平均增速不可能达到20%以上。

  关键在提高工艺

  中芯国际方面披露,2016年的25亿美元预计会用于扩大产能。

  其次是投入充分资金,专注研发14纳米制程逻辑晶片技术;第三是运用在设备研发、光罩业务以及智慧资产的收购上。关于收购,中芯国际公告显示,该公司拟 通过向长电科技(15.430, 0.18, 1.18%)(600584.SH)出售长电新科全部19.61%持股以及认购长电科技新股的方式,付出26亿元的代价,成为长电科技的单一最大股东。

  一位芯片业从业者认为,中芯国际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与世界前三拼规模,而是练好“内功”,从而在未来达到真正的全球领先。该人士分析,对一家纯晶圆代工 厂来说,一个重要工艺节点的及格线,应该是这个工艺平台的销售占比在总体销售收入中达到20%以上,但中芯国际的目标是“2016年28纳米工艺节点的销 售收入计划占到总体销售收入的5%~8%”,这表明“今年中芯国际主力工艺平台还不是28纳米,而是65/55纳米”,中芯国际在工艺制程上与全球领先水 平相距太远。

  对于如何真正成为“世界前三”的半导体厂商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5月10日就向中芯国际相关部门发了采访传真,相关人士先是答应书面回复记者的提问,但两天以后在电话中表示,“我们拒绝接受采访”。中国经营报

  5.环球晶圆 收购丹麦Topsil旗下半导体;

  中美晶旗下半导体矽晶圆厂环球晶圆昨天日宣布,以3.2亿丹麦克朗(约当新台币15.9亿元),收购丹麦Topsil旗下半导体事业群。上述被收购事业体去年仍处亏损,环球晶圆董事长徐秀兰表示,六个月内转盈是合理的期待,今年下半年要力拚达标,明年业绩成长动能更大。

  环球晶圆强调,透过这项收购案,可让产品组合更完整,扩增高功率元件的市场,除了供应亚洲FZ晶圆需求,该公司原本在欧洲并无生产基地或销售据点,未来版图也可藉此延伸,利用Topsil既有通路,以欧洲员工服务欧洲客户。

  环球晶圆是全球第六大半导体矽晶圆制造商,Topsil则是丹麦上市公司,环球晶圆昨签约收购其半导体事业群,不含任何债务,为零负债交易。此案将待6月17日Topsil股东会通过后,并经台湾主管机关核准生效,预计上半年完成,最快7月可并入环球晶圆。

  环 球晶圆指出,Topsil是全球主要的浮融区长晶法(Float Zone;FZ)晶圆制造商,去年营收约14亿元,其3寸至8寸晶圆产品主要应用于重电与车用领域,毛利率超过30%。环球晶圆这次拿下Topsil旗下 半导体事业群,包括其在丹麦哥本哈根与波兰的土地、厂房与设备,以及302位员工,该公司指出,未来对于波兰据点将会合法且有效率地安排。

  徐秀兰说,这收购案谈了几个月,Topsil旗下半导体事业群的净值是3.8亿克朗,环球晶圆以3.2亿克朗买下,且全都是自有资金,预期综效会很明显,今年可能小幅成长,明年的成长幅度会更大。经济日报

  6.乐鑫登上 Gartner 2016 年物联网“最酷供应商”榜单

  集 微网消息,日前,全球最大的 IT 行业分析和咨询服务企业 Gartner 发布了一份题为《 2016年物联网最酷供应商 》(“Cool Vendors in IoT Thingification 2016”1) 的报告,其中乐鑫获评 2016 年物联网 “最酷供应商” 称号。

  入选该榜单的企业需符合三个条件:有创新力,有影响力,还要够 “酷”。该报告指出,“物联网项目的领军者可以将创客技术应用于构建设计简单、性能强劲、新奇酷炫的设备。超低成本的 Wi-Fi 设备能够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接入云端。”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