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MEMS|传感技术 > 业界动态 > 高通要做可穿戴设备市场“一哥”

高通要做可穿戴设备市场“一哥”

2016-06-07

  手机市场玩到顶峰之后,高通的下一个目标是可穿戴设备市场。

  北京时间5月31日,高通在台北电脑展旗舰发布骁龙可穿戴平台的第二款解决方案产品Snapdragon Wear 1100,主打低功耗、连接性、安全性等特点,新特性相当抢眼,但高通的节奏更让人感兴趣。

  此时,距离前序产品Snapdragon Wear 2100的发布,仅仅只过去了1个季度多的时间。

  15年前就有可穿戴概念

  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布局可穿戴市场,这对于高通来说,太不寻常,所以在采访环节,我问高通可穿戴业务主管Pankaj Kedia,

  “2010年-2011年,可穿戴的概念就已经起来了,但是高通在过去的两年时间才发力,中间这段时间,高通去哪里了?”

  实际上,2013年下半年,高通就曾推出过智能手表产品Toq(发音:talk),但自此之后并没有太多下文,对于高通的可穿戴业务,Pankaj Kedia则把这个概念放在了15年前,“15年前我们就和CSR一起做了蓝牙耳机,这其实是最早的可穿戴设备概念”。

  而对于CSR这家蓝牙技术合作伙伴,高通的态度在此之前就已经很明确,2015年8月份,高通花费24亿美元收购了合作多年的CSR,将其纳入自身的可穿戴体系当中,这也决定着高通现在在穿戴市场的走向,以及在上游市场的影响力。

  要当上游的“大哥”

  高通做穿戴设备,基本上就没有进入消费级市场的打算,而这种力推解决方案的做法,也是巨头们掌握话语权的必经之路,有类似布局的不止高通一家。

  早期尝试推出Toq智能手表的时候,高通的做法就是来试探市场的反馈,然后积累经验,最终引出可穿戴产品解决方案。

  “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设计,由于是自家开发,所以了解电池寿命的要求,如何在小屏幕上互动的要求”,产品技术负责人这样介绍高通的布局。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00款产品在采用高通的可穿戴方案,其中既有大品牌的身影,也不乏传统穿戴产品品牌,尤其是对于后者,高通给我们的感觉是信心满满,

  “一些比较小的公司,可能没有实力,比如时尚手表公司,以前从来没有这么高的技术深度,但是借助我们包括技术、ODM体系在内的技术,就可以快速的推出智能可穿戴产品”。

  为细分市场定制解决方案

  对于新发布的Snapdragon Wear 1100传感器,高通对其新特性主要概括为“低功耗”、“小尺寸”、“连接性”、“安全位置”以及“传感器感测器”五个方面,不过可能会让人困惑的是,新芯片却连心率/血氧检测这些基础的穿戴设备功能都没有。

  对于这个问题,高通的说法是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而Snapdragon Wear 1100平台,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安全和定位,主要的产品形态则是儿童手表和老年人手表。

  “高通的战略是给客户提供选择,提供不同的选择,所以推出了2100和1100芯片,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低功耗的BLE芯片,卫星定位芯片,我们有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解决方案,比如针对VR的骁龙820 ”,高通可穿戴业务的产品负责人这样介绍到。

  可以肯定的是,高通会推出基于健康功能定位的解决方案,至于最终的产品上市,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当我们问到,“高通在其他细分领域会有新的规划吗?”

  Pankaj Kedia开了一个玩笑,“肯定会,但是现在说了,明年的Computex展会,就不用来了”。

  VR的好戏还在后头

  VR市场刚刚萌芽,不断地有初创厂商冒尖,也不断的有新品牌倒下,整个市场大概有80%的份额被HTC Vive、Oculus这种体量相对大的品牌占据。

  摆在面前的问题是,高通这个时候才发力VR,来迟了吗?

  “虽然有不少厂商提供了Demo来介绍VR虚拟现实是什么样子,但整个行业现在还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Pankaj Kedia这样暗示我们好戏还在后头。

  据介绍,高通目前在移动端除了最典型的骁龙820解决方案之外,还会有另外一种独立的头戴显示器解决方案,客户也在开发相应的产品,并且会陆续将这些产品推向消费层面。

  客观的说,目前的VR市场虽然被巨头把持,但并不意味着巨头们的产品就完美无缺,比如PC级VR的代表产品HTC Vive,繁杂的线束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基于这个问题,也有厂商在开始推出相应的背包式解决方案,所以就像高通所说的那样,后面仍然会有很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内容生产方面,目前的主流VR内容,都集中在内容娱乐领域,并且开发程度都比较低,一些厂商发布的应用也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整个市场会在什么时候被深度开发,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现在。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