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大话嵌入式SIM卡

大话嵌入式SIM卡

2017-03-07

  怎样的SIM卡能被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中?普通的塑料卡肯定不行。这也正是电信公司创建更适合新一代联网设备的SIM卡的原因:嵌入式SIM卡。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嵌入式SIM卡(eSIM)的前世今生。

1.png

  为期四天的2017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刚刚在巴塞罗那落下帷幕。在万物互联这一概念下,5G、云计算、物联网等成为了大会热门关键词。尤其是物联网,近些年来物联网市场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一想到汽车、 电表、手表甚至玩具等以前数以百万计的“哑巴”产品即将实现连通,制造商们早就开始摩拳擦掌了。

  但请想象一下,每当你希望连接其中某个产品时,都必须先打开后盖,然后找到SIM卡卡槽,接着将其取出后再研究SIM卡的插入方式。如果只是一块手表,可能难度并不大。但对于需要连接数百万辆汽车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而这种办法终于在2013年10月浮出水面。当时,移动运营商全球性组织GSMA透露他们正在开发一种可焊接固定并按需编程以远程连接到选定运营商的新型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并将其称之为嵌入式SIM或eSIM。

  一个全新的时代

  eSIM的到来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了新时代。一直以来,SIM卡的工作任务都是在用户设备联网时安全地存储用户身份。在通信行业,安全是第一准则。因此,运营商将SIM卡设计得很难接入且极难攻击。这种做法对手机很有效,但却不太适用于汽车、仪表及其他M2M设备,同样也不适合手表、可穿戴产品和玩具等新出现的联网消费品,所以这就需要使用eSIM了。

  创建可编程SIM卡对运营商而言并不是能够轻松做出的决定。除安全问题外,他们还必须考虑此类SIM卡可能会造成用户流失:网络注册让用户更换运营商变得非常简单。

2.png

  互联互通不可或缺

  但到头来,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例如,2016年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计联网设备数量到2021年将突破280亿大关,其中近160亿将是物联网设备。运营商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在此之列。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各方协商达成一致标准。如果eSIM不能在任何可用网络之间轻松切换,那我们刚才上面讲的毫无意义。这也正是GSMA项目为顺应市场细分趋势而将整个生态合作体系中40名成员汇聚起来共同制定规范的原因。

  当然,安全依旧无比重要。eSIM不是软件,而是一种物理产品,因此极难访问。但从理论上说,无线发送配置文件可能会提高潜在黑客攻击的风险。为此,各方应共同努力来保证运营商凭证的安全加密与传输。

  GSMA的SIM技术总监Jean-Christophe Tisseuil表示:“我们的计划拥有很多合作伙伴,但他们都不肯公开产品的秘密。据我所知,嵌入式SIM比传统卡片可节省高达90%的空间。这将有助于OEM厂商腾出更多地方用于其他用途,如安装电池。此外,用于M2M设备的eSIM,其抗振和抗热能力均远远高于普通SIM卡,因此可焊接在发动机内部并保持正常工作。”后者也解释了为什么分析师认为汽车制造商将成为采用eSIM的首批企业之一。事实上,通用汽车、捷豹路虎、雷诺日产、斯堪尼亚和沃尔沃汽车均已公开承诺支持该项标准。

  未来充满想象,同样也充满挑战

  虽然eSIM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例如用户界面便是目前eSIM一个显著的缺点。GSMA于2015年12月发布了针对消费类设备的第一阶段规范,并在2016年第三季度发布了第二阶段规范。另外,eSIM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现有SIM卡的部分问题,同时也让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想法得以实现,在刚刚过去的CES和MWC上我们已经能看到如联网车锁、联网垃圾桶这样有趣的例子。

  专家预测,待真正可互联互通的eSIM标准出台后,制造商将对eSIM愈发感兴趣。Beecham研究公司认为到2020年,汽车行业将有1.58亿辆汽车连接专用eSIM,但在GSMA eSIM规范出台后,这一数字将跃升至2.52亿。

  然而,eSIM的最大潜在市场更可能是在相机和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领域。据安永分析,2014年甚至还未形成的消费电子设备物联网市场预计到2020年年产值将高达1600亿欧元-1900亿欧元(每年约2000亿美元-2350亿美元)。近期金雅拓与微软的合作有力证明了这一观点。2月21日,金雅拓宣布推出最新版本的为Windows10设备设计的按需连接(On Demand Connectivity- ODC)和eSIM技术,使消费者能够顺畅无忧地管理其设备的连接,与微软一起带给用户安全的、无处不在的连接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规范的不断完善,到底未来eSIM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这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