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华为推出融合IoT技术平台,构建移动医疗的桥梁

华为推出融合IoT技术平台,构建移动医疗的桥梁

2017-04-11
关键词: 移动医疗 华为

  华为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提出对未来世界的畅想 “Open Roads To A Better Connected World”,这是华为应对产业数字转型,创新ICT,使能产业革命的重要举措。

  在创新ICT的行业应用方面,华为全面进军医疗和健康服务行业,华为除了提供各种医疗应用解决方案以外,还提供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并且基于最新的ICT技术构建了行业应用IoT平台,该平台一端为各种终端设备提供了接口,可以接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可穿戴设备以及医疗仪器等终端;另外一端为各类行业应用提供了API接口,从而集成各行业的应用系统;平台本身则融合了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各类计算和存储、信息集成和发布、数据分析等功能。对于医疗和健康行业,华为正在联合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多种合作伙伴,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推广。

  IDC认为,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兴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市场,华为采用常用的提供ICT基础架构的市场策略,为广大的医院等医疗机构和新兴移动医疗厂商提供融合IoT架构,促进移动医疗的发展,抓住这个快速发展并且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

  新兴的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正在快速发展,而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是这些新兴医疗和健康管理业务发展的必要技术手段。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取得突破。宁波、广州、石家庄等城市的一些医院开始试点互联网问诊。人口健康管理正在快速发展,多种类型的健康管理业务模式涌现,例如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血糖检测。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涉足医疗健康领域。根据IDC FutureScape: Worldwide Healthcare 2015 Predictions(Doc #252696/ Dec 15, 2014),到2018年,在患者的就医业务中将有65%的业务通过移动医疗完成,这要求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而上述新兴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离不开新兴的ICT技术的支持,移动应用、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技术正在成为新兴医疗和健康管理的基本工具。医疗机构正在尝试部署和使用云技术,包括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服务等。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厂商也在开发基于云技术的系统。大数据技术将不仅仅用于分析临床医疗数据,而且在未来将有望发展成为新兴的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集成各类医疗和健康数据用于支持医疗质量管理、临床决策、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慢性病管理及健康管理等领域。根据预测,到2020年基于新兴IT技术的健康管理服务将会达到15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3年就达到400亿的体检服务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融合上述各类新兴技术的IoT解决方案平台是未来新兴的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发展的基本工具,这一类平台正处于起始开发阶段。在过去两年中的各类新兴医疗服务中,基本上使用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等一些技术,但是解决方案中的这些技术架构缺乏统一性,不同用户的架构是不同的,新技术的使用程度有差异,新技术之间的集成程度也有差异,这影响了新兴医疗和健康服务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在满足消费者或者患者的需求时需要投入的技术开发任务重,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程度低。根据Emerging Technology Trends in the China Healthcare(Doc #AP245695 / Sep 15, 2014),只有13.3%的医院部署了移动医疗系统,而且大多数系统是医护人员专用的,面向患者的移动应用更少;支持多种终端和多种系统的系统平台是移动医疗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难点。

  华为的融合IoT平台为上述各类新技术的集成提供了基础的架构,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系统安全等技术,支持多种终端设备,使各类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开发更加便捷,对于医院和健康管理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发移动医疗的工具。对于开发移动医疗应用的软件商和集成商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阿里健康、腾讯等公司也开发了移动医疗系统,他们的系统是运行在自己的平台上,与医疗机构的系统之间相互集成,但受医疗管理的限制,目前与医疗机构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度还有待提高。如果一个医院部署了融合IoT开发平台,则医院与阿里、腾讯等外部系统之间的集成将更加便捷。

  IDC预计,在移动医疗等新兴服务快速发展的未来几年中,融合IoT平台将会快速发展。华为以及其他提供类似平台的厂商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受益。

  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www.eechina.com/thread-14927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