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消费级物联网打破孤岛效应

消费级物联网打破孤岛效应

2017-05-12

人类探索的步伐也许会暂缓,但永远不会停滞不前。过去几年,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物联网,从大数据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国内互联网基本保持每一两年一组热点的发展趋势。然而,这些题材固然热门,却并非说明已经做到了很好,或者只是初级阶段,或者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仍然没有发酵。物联网便是后者的典型例子,特别是消费级物联网。

5913bea16c2a5.jpg

物联网在1990年最早提出,在国内,曾经一度像今天的人工智能一样火爆。2014年,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应用领域,智能家居似乎迎来爆发期,大量厂商开始计划入局。但随后的市场表现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沉静的理性期。 

其实,物联网各项技术日臻完善,在少部分人群中已经基本实现,大众对这样的未来生活憧憬程度也很高。但当下,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从业人员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培育市场,结果用户还是感到离自己很远。两边都在努力,却始终打不开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烧的钱不够多?还是用户太挑剔?

必须多方兼顾,消费物联网普及没那么简单

对很多行业来说,市场培育看起来没那么难,“烧钱”、“让利”,使用户离不开你的产品就足够了。但物联网不同,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的商业链条。

所谓“物联网”,需要的是从“物”到“网”的全方位带动,这里面包含上游终端商、连接方、产品方、用户等几个关键角色。我们来看看现在的问题所在。

首先,芯片商对实际需求反应的“迟滞”。在产业链上游的终端商中,芯片商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往,芯片公司只需关注上游IP设计和下游方案开发公司,至于这颗芯片最终用在什么具体产品上,对芯片的设计影响不大。而物联网时代,应用的碎片化导致很难再有一颗芯片会有如此广泛的应用,需要由具体的产品应用来提出对芯片定义的要求。但芯片商作为产业的上游,往往是离市场和用户最远的,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产品按需求改良过程往往是迟滞的。

其次,对运营商传统习惯的挑战。作为连接方的运营商是整个链条实现的底层基础。运营商擅长做连接这样的传统业务,但是挑战则是显然存在的。传统运营商习惯运营语音、流量等大规模业务,而物联网则是一个长尾市场。交通、物流、安防、健康等几个中等规模市场合计不到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他小规模的长尾市场占比则超过50%。另外,物联网时代终端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工业级产品,标准也不统一,运营商很难通过产品获得关键的数据。因此,运营商缺少一个快速的接入方案,现有物联网的割据式发展很难让运营商主动拥抱。

第三,品牌方的各自为战。2014年以来智能家居的活跃最终也没能让所有人都住上像比尔盖茨“智能别墅”那样的理想,最关键原因就是厂商各自为战,特别是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厂商数量庞大,难以达成一致标准。比如,海尔率先推出了U-Home智能家居系统,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只能兼容自家产品;同样,美的、长虹等厂商也都构建了自成一家的封闭城堡。协议格式不同,最终导致大数据难以融合。作为产品的消费者,很难让用户只购买一家厂商的品牌,这种“狭义”的物联网就很难真正普及。

最后,作为所有链条的最终端,用户依然面临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一方面是物质成本,一整套智能家居需要巨大的安装量,消防报警、防盗报警、可燃气体检测、紧急求助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小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于时间成本,安装起来非常麻烦,维护起来更加麻烦。这些导致用户的购买意愿始终在低位徘徊。

也就是说,从终端到连接,再到产品,最后到用户,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串联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物联网还像是一个个孤岛,也就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人类探索的步伐也许会暂缓,但永远不会停滞不前。过去几年,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物联网,从大数据、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国内互联网基本保持每一两年一组热点的发展趋势。然而,这些题材固然热门,却并非说明已经做到了很好,或者只是初级阶段,或者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仍然没有发酵。物联网便是后者的典型例子,特别是消费级物联网。

物联网在1990年最早提出,在国内,曾经一度像今天的人工智能一样火爆。2014年,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应用领域,智能家居似乎迎来爆发期,大量厂商开始计划入局。但随后的市场表现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沉静的理性期。

其实,物联网各项技术日臻完善,在少部分人群中已经基本实现,大众对这样的未来生活憧憬程度也很高。但当下,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从业人员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培育市场,结果用户还是感到离自己很远。两边都在努力,却始终打不开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烧的钱不够多?还是用户太挑剔? 

必须多方兼顾,消费物联网普及没那么简单

对很多行业来说,市场培育看起来没那么难,“烧钱”、“让利”,使用户离不开你的产品就足够了。但物联网不同,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的商业链条。

所谓“物联网”,需要的是从“物”到“网”的全方位带动,这里面包含上游终端商、连接方、产品方、用户等几个关键角色。我们来看看现在的问题所在。 

首先,芯片商对实际需求反应的“迟滞”。在产业链上游的终端商中,芯片商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往,芯片公司只需关注上游IP设计和下游方案开发公司,至于这颗芯片最终用在什么具体产品上,对芯片的设计影响不大。而物联网时代,应用的碎片化导致很难再有一颗芯片会有如此广泛的应用,需要由具体的产品应用来提出对芯片定义的要求。但芯片商作为产业的上游,往往是离市场和用户最远的,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产品按需求改良过程往往是迟滞的。

其次,对运营商传统习惯的挑战。作为连接方的运营商是整个链条实现的底层基础。运营商擅长做连接这样的传统业务,但是挑战则是显然存在的。传统运营商习惯运营语音、流量等大规模业务,而物联网则是一个长尾市场。交通、物流、安防、健康等几个中等规模市场合计不到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他小规模的长尾市场占比则超过50%。另外,物联网时代终端种类繁多,且大多是工业级产品,标准也不统一,运营商很难通过产品获得关键的数据。因此,运营商缺少一个快速的接入方案,现有物联网的割据式发展很难让运营商主动拥抱。

第三,品牌方的各自为战。2014年以来智能家居的活跃最终也没能让所有人都住上像比尔盖茨“智能别墅”那样的理想,最关键原因就是厂商各自为战,特别是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厂商数量庞大,难以达成一致标准。比如,海尔率先推出了U-Home智能家居系统,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只能兼容自家产品;同样,美的、长虹等厂商也都构建了自成一家的封闭城堡。协议格式不同,最终导致大数据难以融合。作为产品的消费者,很难让用户只购买一家厂商的品牌,这种“狭义”的物联网就很难真正普及。

最后,作为所有链条的最终端,用户依然面临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一方面是物质成本,一整套智能家居需要巨大的安装量,消防报警、防盗报警、可燃气体检测、紧急求助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小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于时间成本,安装起来非常麻烦,维护起来更加麻烦。这些导致用户的购买意愿始终在低位徘徊。

也就是说,从终端到连接,再到产品,最后到用户,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串联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物联网还像是一个个孤岛,也就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串联的力量:一个足够强大的平台也许是解决方案

看起来,无论是芯片还是网络技术,或是智能终端产品,物联网的各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爆发的引线也许可以来自于一个串联的第三方平台,当然这个平台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实力。最近联合了芯片商、三大运营商和部分品牌商,发布全新物联网战略并推出“智子计划· 点亮万家”的京东,看起来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角色。

5913bea18ba42.jpg

京东物联网战略真的能有效推动行业走向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共同协作道路吗?来仔细分析一下。

在芯片商方面,向厂商定制化需求是问题的关键。京东在C端拥有大量的用户,能够及时反馈用户的需求信息,紧跟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如果按照京东物联网战略所说,芯片商能够通过京东直接接触到用户的需求,迅速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升级,也就能迅速跟上市场需求,一改过去迟滞的发展状态。

面积累起了整合三大运营商服务的经验,这也使得京东能利用品类全、成本低、服务好的平台优势,通过提供开放技术资源,提供大量便捷组合、快速实现运营商网络的产品接入方案。运营商面临的挑战,恰好可以通过京东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节约运营商的搭建成本,激发运营商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京东属于更加贴近用户的平台,更加有助于产品的推广。

联合品牌商“搞大事”这方面,本来就是京东的强项。京东物联网战略未来推出的产品将接入京东自研的Joylink协议,该协议已对接200多家国内外主流厂商,覆盖42个品牌类,产品数量达到2000多个,为智能物联网消费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了标准依据。这样的标准将打破过去的孤岛模式,促进产品的融合。未来京东的数码产品将完全实现定制化及物联网化,买海尔的空调,TCL的净水器,飞利浦的扫地机器人,只要是从京东购买的,都可以一键联网。标准的统一,意味着各项数据可以无缝衔接,广义的物联就有可能实现。

在用户关心的服务方面,京东的加入,似乎也就让问题迎刃而解。如果能够成为“智子计划· 点亮万家”的幸运家庭,京东将组织专门团队为其家庭接入智能物联网系统,进行家庭物联网布置和升级。另外,京东平台自有的一些便利,如以旧换新服务、在线维保服务等,大大降低产品升级成本的同时,又能增加智能产品体验周期;京东白条等服务,可降低购买时间成本。这些优势都有助于降低用户的成本。由于京东物联网战略为品牌商提供了标准依据,消费者通过京东平台可以绕过厂商捆绑销售的困扰。这为用户提供了挑选不同品牌的自由度,也降低了用户参与的门槛。

5913bea19cc19.jpg

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京东有着巨大的营销流量优势和完整的后端增值服务,这是吸引品牌商参与的利器,也是提高用户参与热情的关键。市场分析公司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260亿台,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9万亿美元。“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蛋糕。虽然在过去几年,行业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但很快,随着京东这样的,有巨大流量入口、雄厚的技术优势、强大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互联网平台介入,相信,一种真正的、万物互联的智能化生活值得期待。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