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插电式混动的过渡阶段已经进入倒计时

插电式混动的过渡阶段已经进入倒计时

2017-07-19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新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区别于传统汽油动力与电驱动结合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原理、驱动单元与电动车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车上装备有一台发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普通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容量很小,仅在起/停、加/减速的时候供应/回收能量,不能外部充电,不能用纯电模式较长距离行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电池相对比较大,可以外部充电,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电池电量耗尽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以内燃机为主)行驶,并适时向电池充电。

  从2013年至今,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增速与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同时经过了上升与下降阶段。数据的回落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插电式混动的过渡阶段已经进入倒计时。

  近日,据中汽协发布产销数据显示: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9.5万辆,同比增长14.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6万辆,同比增长2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3.5万辆,同比下降19.7%。

  纯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快速下降。在2016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7.9万辆,同比增长30.9%。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不仅是纯电动汽车增速远高于插电式混动汽车,更为明显的是插电式混动汽车的发展出现转折,这或将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插混过渡阶段或将走向最后阶段。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为何插电式混动车型市场就将步入最后阶段?

  2012年5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曾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酝酿期、导入期、成长期的三步走战略,同时提出到2015年导入期结束。

  2fc93a328d4840f65787d07577c073c2.jpg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之初,2012年6月后,国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等产业化项目。由于市场变化相对政策较为滞后,到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明显提升。

  

7c8b293f60751151052d2e877509b831.jpg

  新能源汽车销量

  从2013年到2015年底,插电式混动车型与纯电动车型成为众多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的两个方向。

  在这期间,由于纯电动汽车面临着充电及续航里程等多方难以解决的问题,插电式混动车型则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中取得主导地位。2013年,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仅占新能源汽车的17.2%;到2014年,这一占比已经高达39.7%。

  但2015年到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有所变化,到2016年,插电式混动车型的补贴已降为3万,加之纯电动汽车技术提高。此时,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开始有所回落,2016年其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份额仅为19.3%,几乎与2013年数据相同。

  

b8c9cf822d72d0d5136c5f83c99e51e5.jpg

  插电式混动主流车型销量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2014年新能源汽车处于导入阶段之时,插电式混动汽车整体销量接近3万辆,其中比亚迪秦可称为当时最为主流的车型之一,单款销量已接近总销量一般。到2015年,上汽与比亚迪进入“抬杠期”,此时在插电混动汽车细分市场,主流车型也仅是比亚迪唐、秦和荣威E550三款车型。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成长期,此时插电式混动车型作为过渡期阶段,其主流车型的数量并未大幅增加,销量较高的仍是比亚迪唐、秦和荣威E550三款车型,但此外增加了沃尔沃S60、传祺GA 5 EV等车型。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未推出其他行业主流插电式混动车型,这也进一步使得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在2017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9.7%。

  另外,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两年中,插电式混动销量呈大幅增长,一度达到878.1%;但从2015年到2016年,该增长速度同样出现回落,增长率为18.1%。

  2013年——2016年,不论是插电式混动车型在销量占比,还是其销量增长,同时出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变化,这些行业数据都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插电式混动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或将走向暗淡,“让位”于纯电动汽车。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