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中国芯欲借人工智能逆袭

中国芯欲借人工智能逆袭

2017-09-25

近期,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热点不断,将人工智能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一枚小小的芯片,不仅引领着整个IT行业的颠覆性技术变革,也集中映射了日趋激烈的中美人工智能核心话语权争夺战。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了中资私募基金对莱迪思(Lattice)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案,这是继去年福建宏芯收购德国半导体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被叫停后,美国总统又一次以国家安全名义发布行政命令,禁止中方投资。在海外收购频频遭遇政治阻挠、全球科技巨头同场竞技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公司在芯片领域如何弯道超车,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领跑者?

AI芯片重塑智能手机

因为人工智能芯片的加持,智能手机行业在经历了“参数热”“性价比热”后,终于迎来真正的技术性变革节点。

作为Iphone上市十周年纪念产品,最新发布的IphoneX成为苹果公司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开路者。iPhone X配置的10纳米技术A11 Bionic Neural Engine(神经网络引擎)芯片,能达到每秒6000亿的运算量,不仅能快速识别人脸,还有助于实现AR功能。据介绍,A11芯片的CPU、GPU、ISP等均为苹果自己设计。

而先于苹果,华为公司已于9月初携手寒武纪推出了手机AI芯片麒麟970。该芯片集成了寒武纪1A处理器,采用10纳米工艺,比起CPU+GPU的传统手机芯片组合,有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而即将于10月16日发布的华为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 10将搭载麒麟970。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AI芯片不仅意味着运算能力大幅提升,还将显现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方面的优势。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两大龙头,华为和苹果率先抢占AI手机先机,将引领整个智能终端行业变革和市场格局演变,高通、三星等传统芯片巨头正遭遇更多挑战。

人工智能芯片成科技话语权制高点

芯片被喻为“工业粮食”。未来人工智能芯片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安防、可穿戴智能设备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谁掌握了芯片研发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制胜人工智能时代。

如今,微软、谷歌、苹果、高通、英特尔、IBM等科技巨头都在布局AI芯片。在投资市场上,踩准人工智能风口的图形处理芯片厂商英伟达,今年以来股价已累计上涨了约七成。在国内,富瀚微、兆易创新、紫光国芯,北京君正等芯片厂商同样受到投资者热捧。

而从全球范围看,人工智能芯片正日益成为中美两国高科技力量博弈的又一个主战场。

一方面,作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芯片领域的保护主义日益严重。新华社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就否决了中资背景的私募基金对美国莱迪思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案。海外收购频频遇阻,中国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共同成立的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旨在打造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和成果转化高地。

另一方面,在政策强力扶持下,一批中国厂商迅速成长壮大,加快形成技术壁垒和生态圈,挑战美国芯片巨头把持的市场。据国际知名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的报告称,中国已成为芯片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中国企业在芯片专利数量上已逐步赶上国外老牌企业。在基础层,寒武纪、Horizon Robotics(地平线机器人)、中星微电子等厂商发展势头强劲。寒武纪科技已推出全球首个智能处理器指令集,推广“技术授权”,打造生态圈。在应用层,华为海思芯片的成功带动更多手机厂商投入研发芯片等核心技术,推动了小米澎湃S1芯片等落地。

中国弯道超车仍面临挑战

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科技力量弯道超车的机遇。不过,在芯片领域,中国作为后起之秀要想全面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的传统市场格局,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高精尖核心技术研发和制造工艺上,补齐短板尚需时日。专家表示,国产芯片主要应用于消费类领域,而在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仍主要依赖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先进工艺制程方面,中国企业与竞争对手差距已拉大至三代以上。

二是缺乏最顶级研究性的人才。统计数据显示,在AI领域,中国的人才总储量低于美国,美国的AI人才总储备达78700人,中国的人才总量仅有39200人,人才储备总量不及美国的50%。

三是避免产能和投资过剩,亟待加强产业链融合。芯片是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切忌一窝蜂着眼短期利益。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手笔投资不断,海外并购频频遭遇阻挠的背景下,中国芯片产业需要整合产业链,加强自主创新。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