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人工智能国家政策及解读(二)

中国人工智能国家政策及解读(二)

2018-09-07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我国当前的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立足当前反观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智能制造时代(2015~2016年)

  随着《智能制造2025》提出的“智能制造”概念,而在这期间,国家的重点在于将现有的工业系统与更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利用新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将原有的传统工业体系进行智能化扩展。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只是被当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分支,应用领域也仅仅是与工业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

  第二阶段,“互联网+”时期(2016~2017年)

  随着“互联网+”概念兴起而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里,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确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也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并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互联网+”的重要一环。

  第三阶段,国家战略规划期(2017年至今)

  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地位确立,成为经济发展的大主题。人工智能对各个产业的推动能力也被重视,突破了仅仅和工业相结合的视角。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及人才相关指导意见与落地政策纷纷颁布,各行各业也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

1.jpeg

  1、智能制造时代(2015~2016年)

  从《智能制造2025》(2015年5月)开始,“智能”首次进入高层的战略布局。在这个时期,其政策关键核心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也就是两化融合,也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的九大战略任务之一。

  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任务解读中提到,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就是要推动互联网+制造业,通过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引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物联网+工业,云计算+工业,移动互联网+工业,网络众包+工业等模式,通过互联网与工业的聚合裂变,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迈进。

  围绕《智能制造2025》,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该《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重点开发移动互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重视基因编辑、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石墨烯等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同年3月,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

  这个阶段人工智能概念首次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的相关政策中被提及。但是如何将“人工智能”落地,相关政策还并没有进一步的细化,而之后随着“互联网+”提速,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纷纷落地出台。

  2、“互联网+”时期(2016~2017年)

2.jpg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表明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和态度,也正是随着这个方案的发布,人工智能也正式被当作“互联网+”中的重点一环。(这套方案涵盖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方方面面,下文仅列举其总体思路及实施目标。)

  三年方案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升国家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突破若干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智能硬件供给能力。着力加强产业链协同和产业生态培育,提升公共创新平台服务能力。着力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在国民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推广。加快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提供有力支撑。

  三年方案实施目标:到 2018 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应用及系统级技术局部领先。在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初步建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绿色安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在这一政策发布之后,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 +”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16年9月)中,分别就人工智能中的研发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问题,做出指导性意见。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在这个时期,人工智能首次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网信办将工作规划提上章程,同时人工智能在“互联网+”、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政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这一分支对智能制造的重要性。

  3、国家战略规划期(2017年至今)

3.jpg

  随着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终于进入国家战略规划期,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而在之后的十九大中,人工智能也进入十九大报告中。

  在随后,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等相继发布,从实际的工作布置中,将发展规划的三步走中第一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落到实际的工作步骤中。

  其中三年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培育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基础、深化发展智能制造等四大任务,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保障措施,对支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白皮书则通过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演进情况,分析人工智能的技术热点、行业动态和未来趋势,从支撑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了能够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进而提出近期急需研制的基础和关键标准项目,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究、产业投入、标准建设与服务应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发展。

  4、小结

  通过以上的政策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从一开始的“智能制造”概念中的智能一词,逐渐拓展为“互联网+”中的人工智能,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发展极其迅速。

  而近几年配合着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各地各行业也在人工智能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技术发展、应用落地、人才支持的政策,随后的几篇中我们也将为大家继续进行梳理解读。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