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医护机器人产值将破千亿 但尚有成本和性能的挑战

医护机器人产值将破千亿 但尚有成本和性能的挑战

2018-12-30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医疗

  11月9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2018上海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会上,医谷记者有幸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何黎明博士,了解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pIYBAFwQoZOADINQAAWdI8t_Byk072.png

  据了解,何黎明博士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课题10余项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何黎明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工具,可以为各个行业赋能,其中医疗人工智能是未来非常重要发展方向,当然,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并非一蹴而就。”

  目前,人工智能解决的是相对容易的场景,而医学关乎生命健康安全,涉及的知识更加专业,如何将人工智能和医学更好的结合是实现医疗人工智能的关键。

  何黎明博士认为,医疗人工智能有三大瓶颈待突破:

  一是人才,缺乏具备同时具备人工智能和医学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

  二是数据,数据质量差,医疗数据的非结构化以及利益关系造成的数据孤岛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政策,医疗人工智能该如何认证?比如落地指日可待的医疗影像领域,是作为医疗设备认证还是辅助设备认证?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可喜的现象。之前医学领域的人比较排斥信息技术,如今正在积极的拥抱这些变化,尤其在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的出现后更增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何黎明博士说道。

  谈及正处在风口的医疗影像AI,何黎明博士表示,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领域已接近半专业医生的水平,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已经超过了专业医生,虽然目前承担更多的是辅助性的工作,但随着深度学习算法技术的进步,医疗影像AI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可能是率先实现商业化的领域。

  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医药产业以及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将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列为重点。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也愈加频繁,对此,何黎明博士认为,康复辅具不涉及诊疗,不需要医疗认证体系,与人工智能结合后的场景落地可能将更加迅速。

  “我国在医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和工程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虽然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政策方面的突破,人工智能终将正真赋能医疗,惠及众多患者,为健康中国2030保驾护航。”何黎明博士强调。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