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孟晚舟投稿回应牛津大学“华为禁令”:都透露了哪些内容

孟晚舟投稿回应牛津大学“华为禁令”:都透露了哪些内容

2019-01-31

日前,在加拿大处于保释阶段的孟晚舟向日本经济新闻投稿,标题为《为什么华为重视与大学的合作》(Why Huawei values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ies),针对牛津大学“停止接受华为公司及其相关公司资金”的决定,做出回应。

据了解,牛津大学方面曾明确表示,其对华为资金的禁令与“近几个月公众对英国与华为合作关系的担忧”有关。不过,已经通过牛津大学审批的资金将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华为与牛津大学有两个项目正在进行中,涉及69.2万英镑。

1548638873665089784.png

另外,牛津大学还发邮件提醒该校计算机科学博士生:“如果你与华为的任何人联系,请务必注意,这一决定并不妨碍你与他们保持联系,但我们建议不要讨论机密或专有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牛津大学,由英国查尔斯王子一手创立的青年基金会“王子基金”也宣布,出于公众关系影响的考虑,他们也将不再接受来自华为的新捐赠。此前,华为与王子基金的合作关系已经维持了12年。

而现在,因为引渡条约而暂时被“困”在加拿大的孟晚舟也坐不住了,直接向媒体投稿以回应此事。

孟晚舟在文中提到,大学和企业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大学在人工智能(AI)领域走在基础理论研究的最前端,而谷歌、Facebook、特斯拉和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则正致力于理论的实用化。

至于华为,18万名员工的近半数均参与研发。最近10年的研发费用超过600亿美元,计划今后数年投入150亿~200亿美元。而作为IT企业,华为的成功与生存与否取决于研发部门能否准确预测通信技术的发展。

后面,孟晚舟提到HIPR(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全世界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并为最具可能性的方案提供资金支持。

她指出,通过HIRP,华为已经与全球前100的大学和30多个国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学者紧密合作,并已支持项目超过1200个,其中的许多都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但是,华为从未想过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各种专利或研究成果。

在华为看来,开放式合作是消除科学与商业应用之间鸿沟的唯一方法。为此,不仅仅需要资金,还要保持耐心,因为有些基础性理论距离实际应用要花上数十年的时间。

从孟晚舟的投稿来看,其中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点是华为的HIPR是为了打通大学与企业之前的渠道,消除科学与商业应用之间的鸿沟;另一点是,华为并未想过借由合作关系从合作方手中获取专利和研究成果。

事实上,不仅仅是与大学、基金会、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合作,包括5G订单在内,华为在英国的处境也是“模棱两可”。就在此前不久,已经有商业公司表示将放弃与华为的5G合作。

此前,围绕华为参与本国5G合同一事,英国国内也早已展开了激烈争论,一方认为应遵循多年以来的做法,通过对话与监管来对待;另一方则坚持应追随盟友,全面禁止华为5G设备。

眼下,根据英国分管数码、文化、媒体与体育事务的大臣杰瑞米·怀特于本周的回应,华为尚未被排除在商业合同竞标之外,因为5G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有必要审慎应对。

为此,由英国政府成立、华为赞助的“华为网络安全评估中心监管委员会”(HCSEC)正开展一项大规模调查,意图确认该公司是否构成安全风险,以及其在英国关键电信基础设施中的参与度。而最终结果将作为怀特做出决定的依据。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