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春藤510对比骁龙X55/联发科M70/巴龙5000等5G基带芯片,表现如何

春藤510对比骁龙X55/联发科M70/巴龙5000等5G基带芯片,表现如何

2019-03-01
关键词: 芯片 联发科 巴龙

在前不久写的一篇《基带芯片市场争夺战,国产芯片何时突围?》文章中,对当时的5G基带芯片(不包括后来发布的高通骁龙X55和紫光展锐春藤510)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上面文章链接查看。

在本篇文章中,简要介绍一下上次没提到的高通骁龙X55和紫光展锐春藤510这两款5G基带芯片,以及所有5G基带芯片的参数对比图,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话不多说,请看下文:

1551256509968032552.png

高通骁龙X55是否为当前最强5G基带芯片?

大概在一周前,高通推出骁龙X55基带芯片,这是高通第一代7nm 5G调制解调器,单芯片支持从5G到2G多模,最高下载速度可达到7Gbps,覆盖全球全部地区的全部主要频段。

其中5G部分实现“全包圆”,即完整支持毫米波和6GHz以下频段、TDD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模式,以及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模式。骁龙X55补全了FDD 6GHz以下频段,从而实现FDD/TDD两种模式的全覆盖,尤其是800MHz及更低频段仅存在于FDD模式下,完整支持至关重要。

4G部分,骁龙X55也比以往的4G基带有所提升,最高支持制式来到LTE Cat.22,速度可达2.5Gbps。骁龙X55支持最多七载波聚合和24路数据流,还可以支持先进的FD-MIMO(全维度)技术。

骁龙X55 5G基带使用范围非常广,除了智能手机外,移动热点、固定无线、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汽车、XR终端、物联网设备等等都支持,可以在各种联网终端上带来5G体验。

1551256510351084401.jpg

目前,高通骁龙X55 5G基带正在陆续向客户出样,基于骁龙X55的商用终端预计2019年底推出,包括第二代5G手机。

紫光展锐春藤510能否助展锐迈入全球5G第一梯队?

2月26日,紫光展锐在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发布了5G通信技术平台—马卡鲁及其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这标志着紫光展锐迈入全球5G第一梯队,推动5G商用全面提速。

春藤510采用台积电12nm制程工艺,支持多项5G关键技术,可实现2G/3G/4G/5G多种通讯模式,符合最新的3GPP R15标准规范,支持Sub-6GHz 频段及100MHz带宽,最高下载速度可达到2.3Gbps,4G下载峰值可达LTE Cat.18,是一款高集成、高性能、低功耗的5G基带芯片。春藤510作为5G基带第一代产品目前还不支持毫米波频段。

此外,春藤510可同时支持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组网方式,充分满足5G发展阶段中的不同通信及组网需求。

在5G的主要应用场景方面,春藤510以其高速的传输速率,可为各类AR/VR/4K/8K高清在线视频、AR/VR网络游戏等大流量应用提供支持。春藤510架构灵活,可支持智能手机、家用CPE、MiFi及物联网终端在内的多种产品形态,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

以上是高通骁龙X55 5G基带芯片和紫光展锐春藤510 5G基带的大概情况。

对于当前已推出的5G基带芯片,在这整理了一张5G基带芯片对比图供大家参考,如下:

对于各厂商的5G基带对比情况,考虑到研发时间、经验、投入或公司战略都不尽相同,在此就不展开评论做过多评价了,对于感兴趣的芯片或内容可以自行了解。

5G的技术演进和生态扩展

在本次MWC 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相关厂商也对5G新空口先进技术进行了演示,展示5G技术路线图、5G新应用和用例解决方案,尤其是基于3GPP Release 15在智能手机以外的其他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拓展型应用和基于3GPP Release 16和未来版本的规范、将5G NR技术拓展至全新行业的全新用例,包括室内企业级毫米波、无拘无束的扩展现实(XR)、工业物联网、频谱共享和蜂窝车联网(C-V2X)等。

对于5G在未来的技术演进和生态系统拓展方向,我们都知道,5G标准规范还远没有完成,仍在制定和演化之中。目前商用部署的是Release 15阶段,预计2021年会部署新的Release 16阶段,会有全新的5G新空口技术推动5G生态系统的演进和拓展,实现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再往后还有Release 17……

在正在到来的5G时代,芯片厂商面对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对着竞争、站队、追赶和淘汰...

高通凭借自身优势奋力向前、华为加速5G基带市场、英特尔欲借苹果发力、三星牵手Verizon、联发科强力追赶、紫光展锐跨越式发展、英特尔“出尔反尔”...种种行业动态都暗示着5G时代的市场争夺战的风起云涌。

在激烈的5G商用冲刺阶段,到底谁能突出重围,一切仍就充满变数。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