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华为加大理论及基础研究投入,构建未来竞争力

华为加大理论及基础研究投入,构建未来竞争力

2019-04-20

华为分析师大会,已发展成为外界了解华为及产业趋势的重要窗口。很多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及行业展望,都在分析师大会上亮相,然后走向商用,服务人类,创造社会价值。4月16日,一年一度的华为分析师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大会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主题,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华为常务董事汪涛作了主题发言。

过去的一年,对华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海外市场遭遇了不公平对待,但华为顶住压力,迎接挑战,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2018年,华为无论是在5G、智能手机,还是云服务等方面,都创造了惊喜。迄今,华为已获得40张5G商用合同,基站出货量达7万个,处于行业领先。

18195123294566.jpg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

5G汹涌而来,AI的广泛使用正加速企业上云,凭借AI领域的战略投入,华为有信心在云的新赛道上取得领先。大会上,胡厚崑分享了华为的产业判断以及战略决心。在他看来,智能世界触手可及,华为不仅投资现在,更要投资未来;不仅追求商业成功,更要引领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让更多人、家庭和组织享受智能世界的红利。

华为不断探索,寻找新的风景。“创新2.0”成了此次分析师大会的一个关键词!信息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面临理论和工程创新瓶颈。智能世界需要理论的突破,需要新的基础技术发明。徐文伟指出:“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不仅意味着华为的创新战略的升级,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为推动世界进步做出更多贡献。”

寻求理论突破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它比别人聪明。30年多年来,华为持续聚焦,用充足的“弹药”对准同一城墙口冲锋。近10年,华为在研发上累计支出4850亿元,仅2018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就高达1015亿元。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华为在研发支出已跻身全球前五,与微软同一级别。

华为靠创新驱动增长,在全球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数学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学博士,吸收宇宙能量。说到创新,它是一个我们频繁听见的词,很多企业都将创新挂在嘴边。但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真有重大创新的企业,少之又少,即便世界科技巨头,也会陷入创新窘境。

从理论上来看,现有的创新,主要是由几十年前的重大理论转化。香农定律发表,距离今天已有70多年。5G时代,香农定律几乎达到极限;从工程瓶颈来看,摩尔定律驱动ICT发展,CPU性能提升越来越慢。分析师大会上,徐文伟着重阐述了“创新2.0”,即基于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假设和愿景出发,打破制约ICT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理论突破,在基础技术方面进行发明创造。

“创新1.0”是从客户需求和挑战出发,侧重技术与工程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过去,华为帮客户和合作伙伴降低成本,实现商业成功,提升竞争力。比如,华为的“全面云化”战略,帮运营商实现“软件定义网络”,大大提升了业务部署和发放效率。2016年,华为又将AI引入到电信网络中,改变网络的运行和维护方式,实现网络的“无人值守”。AI还能帮运营商预测网络故障,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

但走到今天,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已面临天花板,困扰着全球的ICT企业,也困扰着华为。华为提出“创新2.0”,是更深层次的创新,难度空前加大,但一旦取得突破,释放的能量也更大。华为要想引领行业,打破无人区的困惑,就必须寻求理论突破,在基础领域有重大创新。

华为的创新进入了一个新的层级,即对准理论突破,重视基础技术上的发明。“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2016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言,他认为香农定理、摩尔定律已逼近极限,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最近几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在朝着基础领域倾斜。在国内,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身基础领域,因为它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并且,投身基础研究,必须耐得住寂寞,要有“板凳敢坐十年冷”的准备。

18195124171636.jpg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一点不会变。变化的地方在于,华为的创新现在变为双轮驱动。徐文伟说,面向未来,华为将基于愿景和客户需求,实现双轮驱动创新。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也认为,ICT产业发展至今,逐渐达到了某些理论极限,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华为决定推动创新升级,沿着“重定义技术架构、重定义产品架构、引领产业节奏、重定义产业方向和开创产业”这5个方向引领产业。

推动“创新2.0”落地

理论突破,基础研究,关键在于落地,否则就会沦为空谈。为此,华为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来统筹“创新2.0”落地。华为还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基础理论的突破。

华为战略研究院主要负责5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研究。华为提到了DNA存储、光计算、原子制造等,它们具有探索意义。在华为看来,今天数据的种类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异构计算有望打破摩尔定律的制约。华为投入光计算研究,“利用光的模拟特性,实现数据处理中的复杂逻辑运算,性能会提升百倍。”再比如,信息时代数据量呈指数增长,导致存储成本高企,已成为企业的负担。投资DNA存储,有望突破数据存储容量极限。当然,基因存储离商用非常遥远。

眼界决定境界,华为不仅自己参与,也推动学术界,共同推动基础研究。为此,华为每年拨出3亿美元投给大学,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创新研究。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各取所长,是共赢的。比如在AI方面,华为对国内高校的支持不计成本。华为认为,大学院校培养出来的AI人才,最终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华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站在时代浪潮面前,华为将从“创新1.0”向“创新2.0”迈进。徐文伟指出,华为将以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为思想理念,联合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界,工业界,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推动“创新2.0”落地。

18195124250863.jpg

战略研究院将给华为通往未来的技术之路,贴上清晰路标,它对华为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是要确保华为未来的竞争力。我们知道,企业要做到基业长青很难,过去十几年里,大量的百年科技巨头覆灭或一蹶不振,原因就是沉迷温柔的臂弯,或对未来缺乏判断,执行力不到位。柯达、诺基亚手机、摩托罗拉手机、黑莓手机等,曾无比辉煌,都输给了未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华为是一家充满危机意识的企业,一直有着“利剑悬头”的危机感。面向未来,战略研究院将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重大机会。同时,它还将承担华为在主航道的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

让创新惠及人类

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着重谈到了零搜索和超级视野这两个趋势。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智能世界不需要搜索,信息会按需呈现给我们。当前,我们接触的智能终端及应用越来越多,但呈现出来的数字体验,并不令人满意。我们在不同的智能终端和应用间切换,导致体验的碎片化,给人割裂感。华为希望打造智能无缝的数字体验,让每个消费者成为数字体验的中心。

胡厚崑说,HiAI是打造无缝数字体验的核心,无论在终端侧,还是在云上,HiAI都会帮终端更好地感知、理解以及与消费者互动。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所有的微服务将会按需提供给消费者,实现零搜索体验。华为将为用户构建全场景智慧化体验,“让服务找人更精准、让人找服务更便捷。”

至于超级视野,则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在新技术的使能下,可突破空间和知识的障碍,见所未见,知所未知。过去,很多工作依赖人工无法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危险,这种状况在智能时代,将会被翻过去。比如,城市的地下管道,不时会出现堵塞、破损、爆裂等情况,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市民生活,而靠人工巡检,效率低下。有了AI智能机器人,就可代替工人巡检,到达管道的任何地方,进而识别和定位破损。不仅如此,它甚至还能预防事故,防范于未然,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5G时代的到来,将会创造更大的机会。华为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全球58%的人口,服务于28亿用户。这对华为和整个产业链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5G不仅仅是追求更快的网络,无处不在连接,将化管道为平台,华为立志做到“万物都可连网,所有应用都能上云。”胡厚崑说,在机遇面前,华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全场景智慧化体验。”

未来的世界,必将是智能世界,而联接能力是构建智能世界的基础。华为是做通信起家的,30多年来持续聚焦。5G时代,华为在联接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华为常务董事汪涛指出,联接是华为的看家本领,联接业务将成华为的压舱石,华为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联接。华为有这种能力,也有这种意愿。

18195125753439.jpg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

华为的创新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立足全社会的,志存高远。胡厚崑说,“华为不只是追求技术进步,更关注技术带来的社会价值。华为倡议数字包容行动计划——Tech4ALL,主要围绕联接、应用和技能三个方面来开展,希望在接下来的5年里,让全球再多5亿人从数字技术里受益,最终实现科技普济天下。”

华为的梦想,是让全世界、全人类成为科技的受益者,享受数字变革的红利。比如,华为与热带雨林保护公益组织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使用AI、云和手机,保护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及蜘蛛猴等珍奇动物”。让我们看到,科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我们目前所触及的,它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文/徐上峰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