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模拟设计 > 业界动态 > 自力更生!韩国在半导体材料逆袭,那日本该何去何从

自力更生!韩国在半导体材料逆袭,那日本该何去何从

2020-05-19
来源:Ai芯天下

    前言:

    韩国将以日本此次的措施为契机,意外加快了本国半导体产业核心材料、零件、设备的研发速度和竞争力,打了日本一个措手不及。

    韩国被日本“逼上梁山”

    韩日贸易巨额逆差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差距,韩国半导体和显示器产业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在关键领域依赖日本,而且多是需要长时间技术积累才能生产的零部件和材料产品。

    韩国统计厅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韩国进口的日本制造业原材料比例为15.9%,与2010年同期25.5%的比例相比下降近10%。

    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韩国制造业原材料最大来源地。今年一季度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占韩国进口总量的25.8%,远超第二位日本的15.9%。

    虽然日本原材料总体比例在下降,中国的原材料也在替换,但在一些需要高科技的核心原材料方面,即使日本的价高,韩国也无法找到替代来源。

    

xxx111.png

    管控逆袭从支援开始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基于上月发布的制造业复兴战略,进一步细化了关于材料、零部件、设备产业的投资方向。去年起十年内对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设备研发投入1万亿韩元,约合58亿元人民币。

    至于普通材料、零部件、设备,政府正在对从2021年开始的6年内投入5万亿韩元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调查。

    韩国政府每年将投入1万亿韩元,积极推进支柱产业所需材料进口渠道的多边化,提高国内生产竞争力。产业部计划在本月内提出加强国内零部件材料竞争力的具体方案。

    去年三星电子DRAM的销售额为437亿4700万美元,市占率为43.9%;SK海力士也紧追在后,销售额达294亿900万美元,市占率为29.5%。

    也就是说,这两家韩国企业在全球DRAM市场占有率高达73.4%。此时DRAM榜单中再无日本厂商身影,韩国从日本手中拿过了DRAM的交接棒。

    1993年时韩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比例仅8%,2007年提升至20%,2015年时已来到约30%,2017年达到33%。

    

xxxxx222.png

    成果明显提升数倍

    在5月11日召开的韩国第二次后疫情产业战略会议上表示:虽然自2019年7月以来,日本加强管控对韩国出口半导体、显示屏相关的三类材料:氟聚酰亚胺、EYV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而韩国不仅完成了实质上的稳定供给,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致力于强化材料、配件、设备中严重依赖进口的100类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把库存水准提升至以往的数倍。

    针对日本限制出口的三类产品,韩国不仅代替日本从美国、中国、欧洲采购,且致力于实施吸引外资企业加大对韩投资、扩大韩国企业的生产等措施,从而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实现了稳定的供货。

    就半导体生产工艺中用于蚀刻的氟化氢而言,已经有多家韩国企业正在新设或者增设量产工厂、确保产能,以充分满足韩国国内企业的需求。

    

xxx333.png

    日本防流失开始拉拢巨头

    日本半导体零件、装置等优势企业正在流失,在国内建造最强工厂可以预防并改变这种情况,日本经产省对国内技术空洞化有强烈的危机感。

    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在讨论引进世界大型半导体制造商进驻日本,为了促进本国半导体材料企业的回归,计划启动外资引进项目。

    日本经产省正推动引进世界大型半导体企业的生产及研发基地,初步目标是美国英特尔和中国台积电等,采用本土制造商提供的零件和装置,最终促成日本半导体零件及设备制造商的回归。

    实施该项目的直接原因是日韩问题,由于日本具有竞争力的材料制造对韩国三星等制造商的依赖已十分明显,而且近年来中国的供应商影响力也很大。

    不过早在去年,美国政府就与英特尔和台积电进行接触,希望后者能够把更多规模的晶圆代工工厂放在美国本土,美国将为这些工厂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但后来台积电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与英特尔进行了谈判,希望后者在美国建厂造芯片,目前双方还在沟通当中。

    看来,日本将要面临的是“外焦里嫩”的窘境,从硬气地管控到如今的顾虑,日本的底气逐渐消散。

    

xxxx444.png

    结尾:

    韩国整体产业政策模式有一个制度背景,就是基本上不鼓励合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术锁定,防止国内企业太依赖于国外的技术。

    可以说,韩国半导体逆袭的背后,是市场化力量的成功,也是三星构建以三星为核心、上下游韩国企业共同打造及构建重点扶持、长期计划所得来的成功;在此过程中,三星、政府、高校乃至许多奋斗在一线的工程师、研究员,缺一不可。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