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元件 > 业界动态 > 美国打击我们什么,我们就要加快发展什么

美国打击我们什么,我们就要加快发展什么

2020-08-27
来源:21ic

  自去年5月开始,美方对国内电子产业的制裁手段越来越多,而在年初突如其来的公众卫生事件之下,随着国际形势紧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情绪也日渐水涨船高。

  那么现在电子信息产业该怎么办?“美国打击我们什么,我们就要加快发展什么”,“自主设计是安全的基石,产业生态是发展的引擎”,“聚焦多方资源,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在今年的“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CEF 2020)上,各位专家给出了这些建议。

  2020年8月25日-27日,西部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盛会“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行,本次展会以“新西部、新重构、新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家优质展商和20,000名专业观众,他们齐聚蓉城共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趋势。当然在本次展会中,也详细分析了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稳增长和供应链安全是发展主线

  “对于现在的行业,我有两个判断:第一,受到卫生环境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了深度的衰退期;第二,‘稳增长’和‘供应链安全’是现在发展的主线”,温晓君如是说。

  为了论证这个结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在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和“一系列事件”,通过各项数值的增长,他认为,这是在经历了一季度的“深蹲”之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速转负为正,这体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劲韧性,也体现这几年高质量发展向智能制造的流程的转换,重心逐渐靠向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

  从具体的分类上来看,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在上半年的增速都非常迅猛,这与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新基建部署以及居家办公远程教育有关。

  再回望一系列事件,自从去年底开始,高科技领域的博弈,技术管制越来越激化,收口越来越紧。近日以来,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也开始逐步受到影响。

  从产业的总体规模上来看,和“十二五”末期相比,他认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增速仍然是不断探底的区间,稳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大。温晓君解释,无论是平均增速、出口、行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都是这样的趋势。

  从重点产品上来看,增长逐渐遇到了天花板,难以从根本上提振整个产业的未来动能,增长的重心逐渐的向上游转移。这是因为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三大件的全球产能转移和布局的原因,所以才进入了下降的区间。但是可以看到集成电路上游的元器件呈现了增长的态势。

  因此,融合性应用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从5G和AI的要素来说,未来多技术、多场景成为电子应用创新的主流。诸如5G+超高清+VR+AI,汽车+5G+AI,智慧+健康+养老的融合,未来也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融合的场景浮现。

  从企业的实力来看,这几年的电子信息相关企业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无论从百强企业还是研发主营业务投入、专利数量、细分领域的计算机、品牌市场影响力稳居前列,他认为,骨干企业未来也必须学会并且适应之前的追随和跟随到追赶、超越,进入到无人区的创新,同时要还是企业的合规建设,最终将我们经过这么多年赶超和形成的技术上的追赶的优势,通过生态的构建,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市场。

  集成电路人才缺口严重

  集成电路方面,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于奇认为,产业整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呈波动性增长,进口额仍然巨大,核心芯片对国外进口的依赖程度依然显著,“缺芯化”现状对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威胁日益凸显。

  集成电路产业结构方面,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三种业态,一个是设计业,一个是制造业,一个是封测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的产业链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另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三种业态的4:3:3销售占比基本形成,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基本接近,结构日趋合理。

  人才方面,于奇表示,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多,人均产值呈现增长势头。但制造环节人才需求快速扩大,人才需求结构将逐步从过去的设计业和封测业“两头重”、制造业“中间轻”向设计业和封测业“前中端重”、封测业“后端轻”变化。预计2021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2万人,三种业态的人员规模分别为26.8万人、24.6万人和20.8万人。

  但人才方面,正在面临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从业人员约46万人,预计到2021年所需人才缺口为26万人。

  他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行、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国家政策方面,也一直持续在教育发面发力,旨在完善“产学研”的一套链路。

  电子信息产业的重大机遇

  “美国打击我们什么,我们就要加快发展什么”温晓君一语敲响了在场每一个人的“中国芯”。“近年来,美国的产业部署包括量子信息科学、5G、人工智能,实体清单哪些中国企业上榜,就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从电子信息产业角度来看,他认为现在有着几个重大的机遇:

  1、快速密集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

  2、急速扩大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强发展动力。信息消费升级步伐显著加快,不断孕育生成新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讲达到6万亿元,年增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产出将达到15万亿元。

  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推动行业应用市场持续扩大。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渗透性和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是跨领域创新的最大动力。

  4、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充分利用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大规模拓展。

  但在机遇背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集中: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面对新发展机遇的技术准备不足,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能力不强,产业的长期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

  根据他的阐释,从新兴市场看,未来将围绕新兴的产业热点,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等领域培育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模式;底层的理论技术架构和新材料的应用,也会带来整个产业,包括计算、存储、连接、安全等等颠覆的变化。

  另一方面,信息产业是未来全球产业经济战略博弈的重心,疫情之后,全球各个大国之间产业分工体系的再调整都是围绕着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的。结合疫情,信息技术未来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动力重启的最重要的引擎,无论是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还是民生服务的多样化,或者疫情期间整个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现代化、高效化的态势看,信息技术未来都会成为“十四五”产业经济重启或者是可以在全球找到一个发展增速的优势,很重要的动力引擎。

  温晓君认为,宏观经济整个增长动力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产业结构驱动要素进行了升级,传统电子信息产业依靠土地投入、用工成本、劳动力密集型,这样发展增长的方式未来会发生变化,核心要素逐渐向数据、知识、知识的载体、智力人才进行转变,未来要抓住新型生产要素给产业带来的提升的作用。

  电子行业也需要跟随政策,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做产业发展的领航者;抓核心技术创新、抓业务体系整合、抓产业生态构建、抓发展模式升级、抓人才队伍建设。

  而在人才方向上,于奇认为在实施途径和举措上,需要聚焦多方资源,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做到产教融合。根据于奇的介绍,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整个大学中,人手能够完成一次流片,而学生的第一次流片也将成为学生自此电子长路上最具纪念性的物品。

  国产自研正在盛开

  信息技术为我们带了发展和便利,但另一方面,安全问题也被拿上来被广泛讨论。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谷虹认为,自主设计才是安全的基石,产业生态是发展的引擎。

  通过她的介绍,长城所构建的是CPU芯片(飞腾)+系统(银河麒麟)+软件(WPS、搜狗等)+安全(长城)的整机(长城)自主设计系统。旗下的飞腾CPU是一款基于ARM的处理器,目前已经到第三代。对于ARM处理器,业界也普遍认同其在功耗和性能上的优势,这也包括了苹果、华为等。而通过她的介绍,公司还在专门研发BIOS、嵌入式芯片、桌面芯片、服务器芯片、高性能计算机芯片。

  事实上,上世纪八十年代,长城便已有自研计算机,不过芯片自主上并不是很多。现在,长城就是打造芯片+整机的芯、端、云的核心安全底座。长城有几个核心的族谱,第一是CPU,第二是终端(信息终端、行业终端、金融终端、医疗终端),第三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

  5G、IoT的爆发,势必带来海量数据,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带来一定的挑战。事实上,算力其实是和电子信息产业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才寿则介绍了超算在算力时代的重要性。

  他认为,先进计算基础设施与硬件、软件、人才、数据、流程息息相关,这也就需要提到之前反复强调的应用融合。

  曙光方面,为了国家的算力均衡发展了一种新的形态,即硅立方的形态。这种立体扩展方式,可以快速部署先进计算中心,从北京、郑州、合肥到成都。未来的建设理念和模式,超算不仅仅是机器,还是建筑,同时是一种文化,可能会成为城市的科技名片。

  继续从算力上来讲,业界普遍认为算力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人均的算力将会和人均GDP一样,将会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从数值上来看中国在人均算力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华为方面,将围绕鲲鹏昇腾构筑多样性算力生态。华为鲲鹏计算领域总裁张熙伟表示,过去的两到三年,华为比较完整的打造了华为基于芯片+主板包括服务器PC的整机以及基础软件,包括通过行业生态的完整的一套计算生态和体系,华为希望能够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智能无所不及。

  通过一场场的精彩的发言,为“2020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又增添了一份深度。行业缺口仍然存在,但无论是芯片自研还是产学研的产业链路进化上,“中国芯”正在逐渐给人带来惊喜。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