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子元件 > 业界动态 > AMD与Intel获供货华为许可:左手开“后门”,右手击“要害”

AMD与Intel获供货华为许可:左手开“后门”,右手击“要害”

2020-09-23
来源: 与非网
关键词: AMD 华为

  打蛇打七寸 美国深谙此道

  为Intel和AMD放行

  部分满足华为笔电芯片需求

  而手机芯片方面的争抢依然焦灼

  下一个获得许可的是谁?

  而移动端诸如高通与联发科等

  排在第几顺位?

  AMD获得供货华为许可证的消息,随着其副总裁的一句话还在持续发酵。

  前方又有新消息传来:Intel方面表示已经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供应链公司方面已在继续推进华为笔记本项目。

微信图片_20200923170108.jpg

  图源 | whatnext.pl

  简单梳理一下:自2019年5月到2020年9月,美国商务部一共对华为进行三轮打压:从控制华为使用美国产品,到限制华为芯片在生产环节中使用美国技术,再到最新出台的禁令不允许华为外购含有美国技术的芯片。可以说三轮制裁,依次收紧,直到全面阻断华为自产、自研和外购芯片的路径。

  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美国芯片企业都在谋求政府的许可证。去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对华为的第一轮制裁之时,就爆出过有部分公司得到“许可证”,可以继续开展与华为的合作供货。从当时的各方消息来看,Intel、AMD、美光科技等公司赫然在列。

  暂且无法得知,这样的供货许可是否是美国政府为自家公司能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获得决定性优势单独开的一个“后门”?也尚不确定新禁令颁发后,在前两轮获得的许可证是否面临失效的可能。

  此外,AMD和Intel为华为提供的是服务器芯片还是笔记本芯片?是普通芯片还是高端型号?这些信息都尚不明确。毕竟,此前已有获得许可证的芯片企业,在一定型号上仍然未得到出口许可的先例。

  从目前各媒体的发声来看,华为笔记本业务不会受到芯片断供影响的言论还有些为时过早。

  AMD和Intel为何率先得到许可?

  根据申万宏源研报显示,华为早期以平板电脑进入PC市场,2018、2019年市占率达4%。其中,笔记本芯片主要依赖AMD和Intel。2019年,Intel占其1741万台PC芯片的67%,AMD占比为33%,历年来以AMD、Intel为主要供应商。

  在对此展开讨论前,我们姑且认为AMD和Intel能够向华为正常供货,华为的PC及服务器业务还是可以继续。

  根据华为2019年财报,2019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据总营收的54%,占据华为营收的半壁江山。华为的消费者终端用户约九成来自手机,也就是说,PC业务目前在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占比并不多。

  在这之前,华为PC在去年曾经出现过几个月断供的情况。按照当时的规定,微软不能向华为提供Windows系统,华为还因此推出过Linux系统的电脑,不过后续情况得到了好转,微软被准许恢复了软件的供应。

  除了华为PC业务自身规模较小之外,还在于PC生态属性和行业格局。

  知乎作者“江中曾有月”表示,PC产业链已经是一套很成熟的体系,核心控制权和利润收割在Intel、AMD和微软为首的美国公司手中。华为或其他厂商只是这个体系的维护者,很难成为竞争者,更难成为破坏者。

  因此,在不影响自身安危,帮助本国企业赚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放宽对华为PC领域的禁令也就不难理解。

  PC芯片恢复供应后的美国“逻辑”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PC芯片被批准供应不必过于乐观,因为美国想要打掉的是华为移动手机业务本身。

  业内人士不难发现,这次禁令升级对华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手机业务,旗下麒麟自有芯片没有厂商能够继续为其代工生产,同时高通、联发科等芯片供应商也不能向华为供货,这直接导致华为手机在使用完库存后,将没有芯片可用。

  美国为什么要打压华为的手机业务?

  移动手机产业链与PC业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终端厂商手中掌握了更多技术的控制权,华为拥有切实的实力和人才体系对美国核心竞争力和利润收割构成威胁。尤其随着5G的到来,华为在此领域的优势和积累给美国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移动手机厂商处于物联网产业的先手位置,物联网作为下一个即将爆发的万亿规模市场,自然也是美国未来的利益所在。从数据来看,去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2.4亿,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更是跃居世界第一。

  因此,将重点对手在风口前搞的支离破碎,不失为美国保持其长期利益的计谋所在。

  美国“逻辑”下的许可策略

  企业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面对华为这样一个巨型体量的需求客户,众多供应商显然不甘心轻易放弃本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订单。

  据悉,目前包括但不限于高通、台积电、三星、索尼、美光科技、SK海力士等企业已经陆续向美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向华为正常供货。至于这些申请何时能够批复,有美国媒体给出的消息称,由于批准程序错综复杂,耗时长久,依以往经验来看,至少需要8个月甚至超过1年的时间。

  尽管多家企业提出申请,但并不意味着目前华为被断供的局面能得到迅速缓解。一是从提出申请到获得批准,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华为禁令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华为自研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如果向所有供应商都发放许可证,这将使得该禁令失去实际意义。

  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公开表示,相信不久高通也会拿到给华为供货的许可证,华为可以用高通的芯片生产手机。但是台积电不能给华为代工,买联发科的芯片也不行。最后的结果不是要把华为打倒,而是要把生意变成为美国公司做。

  假设高通获批能够向华为供应手机芯片,但对华为的影响依然很大,一方面是麒麟芯片没人代工;另一方面是总量和售价可能会有限制。华为则会一步步受限于美国,乖乖用美国的芯片,而不是自己搞研发。

  鲲鹏、晟腾、天罡…都将成明日黄花,慢慢的华为会失去能力在手机、物联网、存储、数据库等地方发力,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或手机厂。

  对华倾销,卖代差产品,然后自身继续研发保持技术优势,反而能制衡我们,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要他们肯卖,国内就有买办,打击自研,恶性循环,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倘若假设成真,台积电、联发科等都无法申请通过,华为海思芯片暂时找不到代工厂的时刻,是否选择高通芯片维持自身手机业务进展,将成为一个“跪着生”或“站着死”的抉择。

  美国的“妥协”与“目的”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尤其是全球化分工紧密的半导体行业,美国对华为进行打击,半导体芯片的供需关系自然被打乱,以英特尔为例,每年至少获得华为15亿美元的芯片订单,一旦停止供应华为,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对应需求消化大笔订单,造成库存积压的情况。

  根据国际半导体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制裁,芯片购买量急速下降,美国半导体行业将为此付出1700亿美元的代价。相辅相成的市场,谁也没那么容易撇得清楚。

  也正是如此,美国看到美国半导体企业因禁令面临的芯片积压问题后,开始松口签署相关许可证,允许美企与华为在“特定领域”或“有条件的情况下”展开合作。

  从经济角度看,大部分利润流入美国,华为最终成品卖的越多,美国企业收益越高;从技术角度看,核心技术由美国企业牢牢掌控,华为难以深入布局。

  不难看出,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华为不是其制裁的第一家中国公司。谁也不敢说,华为是美国限制的最后一家中国公司。

  说的透彻一些,美国是想要把中国变成高科技领域的买办国,不准我们自己研发生产高科技产品,从而将我们锁死在所谓国际协作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开头的恢复供应一事。就一台手机或笔记本而言,AMD、Intel乃至接下来可能恢复供应的高通,即使能补上CPU短缺,但这些终端产品还需要内存、摄像头、屏幕、射频等诸多核心零部件组装而成。没有其他厂商所供应的关键部件,华为在原有部件库存耗尽之后,依然存在“无米之炊”的停摆风险。

  可见,华为面临的问题依旧严峻。如今,把希望寄托于美国政府对供应商逐一审核批示的许可证,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如此困境,最好的办法还是科技自立,一方面寻找国内可替代方案,一方面加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生产。

  比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投票将集成电路专业设为一级学科;

  比如刚结束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呼吁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加强合作,避免今后在此领域持续被“卡脖子”。

  再比如中科院宣布将美国的制裁清单转化为科研清单,“率先行动”计划敲响了进入第二阶段的锣鼓。

  不难看到,近年来的科技制裁给我们敲响警钟了,产学研各界要加紧合作,自主研发不能停下脚步,时不我待。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