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AET原创 > 学术不端,原因何在?

学术不端,原因何在?

2021-01-28
作者:韦肖葳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关键词: 学术不端

1998年5月4日,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决定建设世界先进一流的大学(985工程)。自那时起,中国的科学论文产量迅速增加。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的《2018年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如下图所示,从2006年到2016年,中国的论文发表数目持续增长。在2016年,中国发表了超过42.6万项研究,占Scopus数据库收录的出版物的18.6%。这就意味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研究论文生产国。


1.PNG

科学和工程类研究论文出版数量(按地区、国家或经济体分类)|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但是,从2002年起,中国顶尖科学家学术不诚实的案例就开始增加。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曝光则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因此,这种行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发生多、曝光少。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不端在我国一直处于高发态势,但是由于大多数案例没有受到媒体的关注,因此未被公众所知晓。

 

根据2018年10月中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1997-2017年,基本上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曝光。学术不端问题曝光数量较多的年份是2004-2009年,之后明显减少,在2016年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共有10起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披露。2007年至2017年之间有64起学术不诚实的案例。这64起学术不端案例发生在46所高校和一个政府科研机构。其中,985高校16所,占34.8%;211高校12所,占26.1%;普通高校18所,占39.1%。

 

在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的黄福涛教授看来,中国顶尖科学家的研究受到频繁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科研与管理并行。

为了增加具有高学历并且享誉全球的官员人数,国家倾向于选择一些著名或者顶级的科学家担任政府部门的官员。同时,许多顶级科学家也愿意担任这样的职务。但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与“科研”这个本职脱离。通常情况下,这些顶尖学者要招募大量的博士生、博士后,给予他们指导并推进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大量的时间还要进行管理工作,科学家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一直跟进科研。


第二,最初的法律法规模糊笼统。

中国的学术诚信国家法规仅在2000年初发布。而且,大多数措词过于笼统,缺乏精确的描述,因此很难将法规应用于特定案例。


2019年9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等20家单位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与处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包含了科研诚信问题的调查办法以及科研失信、学术不端的行为处理办法等。对进一步树立科研诚信观念、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高校对自身声誉的看重。

第三个原因是高校通常会尽量避免对其学者,尤其是顶尖学者进行彻查或者施加惩罚。学术不端这类型的案例毫无疑问会损害高校声誉,还可能影响未来科研资金的获取。


所以,学术之路到底该如何走呢?

黄福涛教授认为,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更全面并且更具预防性的质量控制框架,这就包括将学术道德以及如何遵循这些道德原则传授给学者们(特别是刚入行的早期学者),还应包括教授如何使用软件进行检查以避免研究不当行为。另外,国家应该多鼓励学者集中精力于科研事业中,减少花费在与学术活动无关的方面上的时间。还有,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委员会来审查学术不端的行为。


其次,从高校层面来讲,高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应受到政治或商业目的的影响,而应明白追求真理才是调查学术诚信的主要动机。


最后,对于政府和机构领导人来说,他们需要明白只有通过聘请与研究具有紧密联系的学者或者专家才能实现学术诚信,而不应该聘请那些本就已经身兼多职的管理者。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