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6G争夺战悄然打响 :日本与芬兰联合开发6G技术

6G争夺战悄然打响 :日本与芬兰联合开发6G技术

2021-06-23
来源:21ic
关键词: 6G 日本 芬兰 5G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促进的就是物联网的发展 [。截至2019年11月,6G仍在开发阶段。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降到微秒级。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

目前全球很多用户仍然还没体验到5G网络,甚至部分国家还没开始建设5G,但这不妨碍各国抓紧研究6G网络。

由于我国在5G阶段已经实现全面领先,为了打破现状,日本、韩国、美国等对6G技术的研究在加快步伐,希望能借助6G实现弯道超车。为此,美国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集结高通、三星、爱立信、苹果等全球数十家科技巨头,成立了“Next G”联盟。

并且,日本在6G技术上也开始发力,根据日媒报道,日本在6G领域中将投入300亿日元进行6G通信技术的开发,同时,还会投资200亿日元进行6G技术的测试。各国之所以在加快6G技术方面的研发,主要原因是,6G网络是太空网络与地面网络的结合体,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会产生重要性的影响,所以,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着6G的研发。

近日,有外媒报道,日本和芬兰的行业团体将合作开发6G技术,其中,芬兰电信供应商诺基亚将参与。

据了解,6G网络的速度将是5G网络的50倍,延迟时间也将大大降低,这也将促使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在5G网络在众多国家实现商用后,以华为、三星、LG电子、苹果、中兴通讯等为首的企业,纷纷启动了6G相关技术的研发。虽然华为、三星、LG电子、苹果、中兴通讯等已经启动了6G技术研发,但6G商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据悉,新一代通信技术从开始研究到商业化通常需要10年左右。

6G.jpg

6月6日,我国IMT-2030(6G)推进组(简称“推进组”)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内容涵盖总体愿景、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十大潜在关键技术等,并阐述6G发展的一些思考。

白皮书提出,6G将在5G基础上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将6G的总体愿景确定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白皮书还确定,6G将向更高频段扩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其中,低频段频谱仍将是6G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

提出十大潜在关键技术方向

白皮书明确了6G的总体愿景和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基本上也就明确了6G的潜在需求点,方便各通信厂商按照这些方向进行技术研发投入。

白皮书指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八大业务应用,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5G的成功商用为6G奠定良好基础。白皮书提出,6G将在5G基础上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将6G的总体愿景确定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

白皮书还确定,6G将向更高频段扩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其中,低频段频谱仍将是6G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

此外,对于业界广泛关注的卫星互联网问题,白皮书指出,未来6G网络仍将以地面蜂窝网络为基础,卫星、无人机、空中平台等多种非地面通信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等智慧化业务应用借助感知、智能等全新能力,在进一步提升6G通信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将助力完成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推动人类进入虚拟化的数字孪生世界。

全域覆盖业务借助6G所构建的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使得地球上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6G业务将提供更加普遍的服务能力,助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当地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终端供应商等公司都已发布了6G白皮书,并做出了一些前期的6G布局和预测。4月份,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6G将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场。2020年7月份,三星电子在白皮书中表示,6G通信预计最早将在2028年实现商业化,并将在2030年成为主流。从现阶段来看,5G刚刚商用不久,6G仍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其商用还是需等待很多年。




文章最后空三行图片.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