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ISC 2021 | 360政企安全CEO叶健:发力安全产业生态构建

ISC 2021 | 360政企安全CEO叶健:发力安全产业生态构建

2021-07-28
来源: 中国信息安全
关键词: 360 安全 产业生态

  在今天召开的ISC 2021(第九届互联网安全大会)的主论坛上,360集团首席运营官兼360政企安全集团首席执行官叶健,做了《新形势、新战法、新使命、新生态》的主题演讲。

  叶健指出,当前网络安全的传统防御正在失效,需要掌握安全大数据,拥有实战攻防理念,构建一个能力完备、可运营、可成长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以应对各类新型安全威胁。

  在随后的媒体采访环节,叶健就360如何构建产业安全生态做了更详细的阐述。

微信图片_20210728154650.jpg

  360为什么要发力安全生态的构建?

  叶健:网络安全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这是一个比较碎片化的产业。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很多公司就会选一个点来作为防御点,在每个链条上可以有很多公司专注地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然而,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场景变得更加多样化,联网设备将达到百亿级规模,安全威胁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国际网络威胁、高阶网络对抗持续升维,碎片化的传统防护思路已经无法应对。在此背景下,只有让整个网络安全产业中的各个单点实现优势互补,把所有的力量聚焦在一起,整体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水平。

  因此,作为数字经济安全的守护者,360政企安全集团致力于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安全大生态。我们基于过去16年的实战攻防对抗经验以及230亿安全研发投入,打造了一套以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并希望把这套框架下的众多安全能力开放给生态合作伙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坚定扎根区域市场,深入推进全渠道战略,携手合作共建起安全生态。

  在政企安全市场上,360不做生态的竞争者,那么是怎么赋能安全生态,建立合作伙伴的差异化优势?

  叶健:就像周总上午演讲中所说的,我们“不带货”。在2C市场上,360始终坚持免费战略,在政企安全市场上,我们的业务不是简单地卖盒子卖硬件,而是致力于生态建设,帮助生态中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建立安全能力的差异化优势。

  在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的核心赋能下,我们以安全大脑为核心构建出一整套云端安全基础设施,以此为抓手,根据不同业务的安全需求由相应的安全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建立起自己的安全基础设施,比如威胁情报中心、地图测绘中心、漏洞管理中心、实网攻防靶场、联合指挥中心、应急响应中心等,最终能够帮助合作伙伴形成具备自我成长的安全能力。

  其次,我们的“平台+生态”大安全战略依托360整体价值全力打造,是真正面向未来的体系化、整体化、闭环化安全能力框架。当加入的合作伙伴获取了自我成长的安全能力后,在360新一代安全能力框架中,每一个加入的生态合作伙伴可以作为组件,充分发挥自己的安全能力,实现整个框架的不断进化,对于整体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来说,具备着无可比拟的压倒性差异和能力壁垒。

  360将如何具体实现安全生态的构建?

  叶健:360搭台、伙伴唱戏、赋能客户,一直是360“平台+生态”大安全战略的主旋律。这其中,与伙伴共商共建共享始终是生态繁荣的重要基础。

  首先,在技术共享层面,360将围绕不同行业、领域的数字化场景,通过携手伙伴共同打通2N、2G、2B、2SMB、2C安全数据,培育安全能力,在行业内开展规模复制,形成基于全网数据的整体防御;同时,基于安全运营中心、数据订阅服务、应急响应中心等一系列云端安全基础设施的核心赋能,以互联互通标准建立产业生态,破解产品碎片化难题,实现不同厂家不同品牌安全产品的数据互联互通。基于广义威胁情报,实现跨单位的情报共享数据查询,形成协同联防。

  其次,在商务合作层面,牵引伙伴进行业务和能力升级是必由之路,唯有这样才能让生态各方在万亿级的安全市场中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我们将坚定遵守现有合作伙伴体系规则,共同携手咨询规划、安全服务、行业应用、安全能力等类型的伙伴,推动新代安全能力框架的构建。

  最后,在人才培养层面,人才是构建安全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360将依托网络安全研究,以多年网络安全一线实战经验为基础,萃取其优秀成果及知识,秉承“教育面向未来”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人才路径、对标测距、学习发展、对标进阶”培养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终身学习、螺旋式上升人才成长路径。同时,也将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打造“技术+人才”双向驱动的网络安全能力,从教育产品研发、体系化产品建设、教学服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网络安全教育服务。

  未来,在360与合作伙伴们的同力合作下,我们将全面守护国家城市、行业、企事业的网络安全,为国家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




电子技术图片.pn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