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2022 卫星通信产业核心公司梳理

2022 卫星通信产业核心公司梳理

2022-09-06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邓晨啸

  华为余承东9月2日透露 Mate 50 系列将在通讯上有“向上捅破天”的技术,根据此前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的爆料,华为 Mate 50 系列将支持卫星通信,提供紧急短信服务。

微信图片_20220906134913.jpg

  华为余承东透露mate50上搭载了卫星通信技术

  这让卫星通信又又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次是马斯克说要发42000颗星链卫星,再上一次是国家发改委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

  排除运载和发射部分,卫星相关的产业链大致分为下图这些环节。

微信图片_20220906134929.jpg

  卫星产业链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已注册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161家。其中,卫星制造相关企业48家、卫星发射服务相关企业81家、卫星应用相关企业32家。

  每家公司都梳理不太现实,因为今天的重点是卫星通信,所以我们主要从卫星研发和卫星运营这两个核心环节入手,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大玩家。其他环节比较少有公司专门做,有空的话后续再补充。

  首先需要了解的,通信卫星现在主要有两个分支方向。

  1.低轨卫星(以SpaceX的星链为代表)

  离地200-2000km,需要保持高速移动才能在轨道内稳定运行,作为通信卫星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延迟低,最大的劣势是成本高,因为需要的个数多,另外因为卫星一直在运动,所以当使用者切换使用的卫星时网络总会有点波动;

  2.高轨同步卫星

  离地36000km,极限情况下2颗可以覆盖全球,在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无论是卫星成本还是发射成本都比低轨方案低得多,但是离地远所以延迟无法解决。

  目前卫星通信企业以高轨大型同步卫星为主,而低轨星座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更好地融合,并且低延迟能适应更多使用场景,因而发展低轨卫星通信是完善产业链的大势所趋。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网速快不快和延迟高不高是两码事,卫星只要通量够大网速就快,延迟只是因为上下行的距离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就是你看蓝光电影卡不卡跟轨道高低没关系,只跟卫星提供的带宽有关,但看比赛打游戏要想不延迟就必须得用低轨的了。

  解决卫星通量的方法是应用多波束高通量技术和更高的频段,技术方面并没有很大门槛,与运载能力也没什么必然关系。

  低轨卫星星座篇

  国内正在努力发展低轨星座,目前所有能查到的星座方案和发起公司有这些——

微信图片_20220906135013.jpg

  截止2022,中国所有低轨星座规划

  两大集团的鸿雁和虹云实在是没有信息,发个首星就没下文了,我们保持尊敬的前提下先略过不谈。

  连尚网络就是万能钥匙WIFI,几年前搞了颗卫星后来也没消息了,感觉也是蹭概念为主。

  航天行云网上信息太少查不出什么东西,所以也只能先略过。

  其他几家航天公司都很有名堂,我们来看看。

  一、 国电高科——天启星座

  国电高科2015年6月成立于北京,建设运营的“天启星座”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二个在轨提供数据服务的低轨卫星物联网系统,计划是2022年内完成全部38星的发射入网,目前已发射15颗,最近一次是2022年2月27日发射天启19号。

  “天启星座”主要提供传感器终端数据的采集和通信,用于各种BtoB领域,如环境保护、油气运输管道、航运交通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等。

  就是在想监控的目标身上插个跟踪器,然后客户就可以足不出户追踪这些目标的状态和位置,很好理解。

微信图片_20220906135037.jpg

  由于是物联网星座,所以对卫星的传输能力要求不高,单星成本比较可控,低轨主要解决的是覆盖和响应速率问题。

  公司管理层都来自于航天系统,技术底蕴比较强,共有专利75项(含申请流程中的),天使轮腾业创投参与,Pre-A轮卓正控股参与,目前进行到A+轮温氏投资和瑞丰投资参与,估值40亿左右,目测是物联网通信卫星星座这个领域走的最稳的领头羊。

  二、 银河航天——Galaxy计划

  2016年12月成立,2018年4月才正式运营,名头超级响亮,国内第一家十亿美金估值规模以上的商业航天独角兽公司。

微信截图_20220906135059.png

  创始人是原猎豹移动总裁,主要投资人是雷布斯,俨然商业航天领域的皇家马德里,看着就特别会来事的感觉。

  共经历6次融资,估值80亿,五源资本、顺为资本、IDG资本等深度参与。

  在技术上有过一些成绩,中国首颗24Gbps通信卫星,世界首颗低轨高频毫米波卫星,世界首次验证Q/V/Ka频段通信。但其实有过了解的人应该明白,这些离真正的突破还有一定距离,可能在民营航天企业中确实算的上顶尖。

  从业务模式上讲,有很明显的互联网公司运作风格,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融合AI和5G,且卫星研制、运营、用户终端全产业链覆盖,计划建设年产300-500颗卫星的超级工厂。

  从2015年到2020年,商业航天经历了一波野蛮生长,随着能见度越来越高,资本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商业航天的赛道本身没有问题,很有战略意义,也极具市场想象力。但是在长周期、重投入的产业规律面前,资本也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

  资本的青睐从侧面说明银河航天在模式的摸索上领先了对手一个身位,希望能够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实现目标,带领商业航天做出优秀的成绩吧。

  三、 九天微星——物联网卫星星座

  2015年6月成立,从名字上就旗帜鲜明专注于做微纳卫星的公司。

  也是经历了6轮融资,目前估值24亿左右,中科创星、天奇阿米巴等参投。

  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卫星研制,接各种卫星订单,拥有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建设的民营卫星工厂,投产后具备年产100星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20906135126.jpg

  星座方面的业务也是物联网这个类别的,模式与上面的国电高科基本完全一样,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有自营还是外包的区别,规模上也有一些差距,从合作案例的数量上就相差了数倍。

  另外也有航天科技教育的业务,不过看起来就不是很核心,不细说了。

  四、 国星宇航——星时代AI星座

  这是一家2018年5月成立的新公司,目前也完成了6轮融资,而且最近一轮B轮融了3.55亿人民币,估值猜测有20亿左右,成长速度非常快,参股机构有东方富海、洪泰基金、万科集团等。

  3年多时间完成11次共15颗卫星的发射,卫星全部自用,并且有最新投入运营的卫星AIT(总装、测试、试验)中心。

  业务主要切入点是AI卫星的研制、发射、测运控、应用全产业链闭环,目前已申请近百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9项PCT专利。

微信图片_20220906135238.jpg

  不过说了这么多,他的AI星座主要能力是遥感而非通信,在这个梳理里出现稍显异类,就不做过多展开了,我们知道它是一家增速很快的好公司也有星座就可以了。

  五、 和德宇航——天行者星座

  这是一家2007年成立的老公司了,估值30亿左右,过去的主营业务是上游的各种航天配套组件,什么驱动器、监测仪、调节器之类的,供应给运载和卫星研制的各家中游企业。

  天行者星座是近些年才开展的新业务,首星2019年12月才发,现在已经发射7颗了,效率也是相当高的。

  功能上也是窄带通信的物联网星座,目前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上,并且有自研的配套SAAS平台和APP可以使用。

微信图片_20220906135254.jpg

  整体感觉是一家有底蕴且兼顾爆发力的公司。


 更多信息可以来这里获取==>>电子技术应用-AET<<

微信图片_20210517164139.jpg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