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接口类IP核的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

接口类IP核的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0-09-28
作者:国家IP核库
关键词: SOC IP核 接口

随着工艺进步,集成电路的性能继续沿着摩尔定律划定的轨迹前进,与此同时,芯片设计复杂度增长的速度远比工艺和性能提高的速度快,因此,以IP核重用为标志的SoC设计方法在近些年取得了蓬勃发展,用于手机、数字电视、消费电子等大批量市场的集成电路基本上都是SoC芯片的天下。

接口是SoC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实现SoC中嵌入式CPU访问外设或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传输数据的必备功能。通过对11600个IP核的统计发现,接口类IP核的数量为1234个,占总数的11%,是紧随模拟和混合信号、物理库、存储器之后,数量第4多的IP核。
图1 IP核的总体分布
 
在需求方面,根据CSIP的IP需求调查,IP交易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发难度较大和应用复杂的高端CPU和DSP;二是标准的接口IP(例如USB接口、PCI Express等);三是模拟IP(如PLL,ADC等)。这三类IP需求占到总需求的一半多。而其他的交易类型如标准的内存模块,以及一些面向特殊应用的IP,则占据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一,参见图2。
 
图2 国内SoC设计对IP核的需求
 
接口按数据传输速率大致可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低速接口中,既有CAN、LIN、MIL-STD-1553、I2C、FlexRay、USB 1.1这样的串行总线接口,也有VME、PCI、PCMCIA这些推出很长时间的并行接口。中高速接口则是清一色的串行接口,如中速接口USB 2.0、LVDS、HDMI 1.3,高速接口IEEE1394、USB 3.0、PCIe 3.0、HDMI 1.4、MIPI、Rapid IO、 SATA。通过对717个接口IP核的统计,低速、中速和高速接口IP核的数量几乎各占1/3,见图3。
 
图3 低速、中速和高速接口IP核的分布
 
虽然数量接近,但趋势显然是向高速接口发展,几乎已经没有IP核企业继续开发USB 1.1、CAN、LIN等低速接口IP核,新推出的中速接口IP核也越来越少,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高速接口IP核上。一是在标准制定上,版本升级后的高速接口一般都能做到向下兼容,IP核研发企业会开发满足各种数据速率版本的IP核,因此没有必要继续为老的标准投入资源。二是工艺进步和市场压力迫使So设计企业竞相采用更高速的接口。
 
消费类SoC芯片越来越多的采用USB 2.0或USB 3.0、HDMI等高速串行总线接口,以满足大量多媒体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如Broadcom公司推出的数字电视芯片BCM7335就集成了USB 2.0、以太网、HDMI和SATA 2接口,见图4。
 
 
图4 数字电视芯片BCM7335的结构框图
 
由于PC的广泛使用,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USB已经成为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数据传输速率从1.0版的1.5Mbps,到1.1版的12Mbps,再到2.0版的480Mbps,USB 3.0的数据速率已经达到惊人的5Gbps,事实上目前还没有那个外设在实际使用当中能达到这样高的速度。USB 3.0还挤压了其他总线的市场空间,如IEEE 1394的数据速率也达到3.2Gbps,在以往的数码摄像机中被广泛采用,在一些移动存储设备中也有采用。不过,新推出的设备已经基本不再采用IEEE 1394接口了。如新的数码摄像机普遍采用光盘或硬盘做为存储介质,用USB接口传输视频文件。
 
标准的不断升级推动着IP核的不断升级,图5是USB IP核按标准分布的情况,包括PHY和控制器。
 
图5 USB IP核的版本分布
 
USB控制器IP核的开发难度相对较小,提供商也较多,USB 2.0和USB 3.0 PHY的开发难度很大,提供商主要有Synopsys、IP innopower、Snowbush IP、VeriSilicon和IPGoal。Snowbush IP已经开发出采用40nm工艺的USB 3.0 IP核,领先一步。VeriSilicon和IPGoal这两家国内企业在USB 2.0 PHY上有一些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很高。USB PHY IP核的厂商分布见图6。
 
图6 USB PHY IP核的提供商分布
 
新标准和新版本的不断出现,推动着接口IP核的丰富和发展。伴随工艺的进步,PHY等模拟类IP核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SoC设计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成熟的高质量IP核。目前,在对国内SoC设计项目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速接口IP核还依赖于国外企业,而且这些IP核的供应商较少,国内企业的选择面较窄,IP核的价格也十分昂贵。国内IP核企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应该利用国内研发成本较低的优势,开发出替代国外IP核的产品,前提是充分保证IP核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