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可编程逻辑 > 设计应用 > 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记录回放系统
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记录回放系统
2014年电子技术应用第9期
叩 炼,张晋宁,沈 辉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36
摘要: 相控阵雷达广泛应用,其天线阵面对记录回放系统的数据速率要求提升。针对两种传统记录回放系统架构的不足,结合其优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FPGA的记录回放系统。该系统设计为板卡的形式,FPGA实现对硬盘的读写操作,采用自定义的文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经过测试,系统记录速度可以达到292 MB/s, 回放速率为340 MB/s。实验结果表明,该记录回放系统性能稳定,通用性好,存储速率满足要求。
中图分类号: TP3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4)09-0072-03
Phased array radar antenna array recording system
Kou Lian,Zhang Jinning,Shen Hui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 As the phased array radar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he recording and loading system should achieve a higher data speed. For the shortage and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recording and loading system, a new design of the system based on FPGA has been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combining its advantage. This system is designed in card. Besides, FPGA is used to control the data storage and loading. Then, the data is managed by a custom file system. The speeds of data recording and loading reach 292 MB/s and 340 MB/s dividedly.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new recording and loading system works well and achieves generality.
Key words : phased array radar;recording system;FPGA;SATA;custom file system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多功能、高性能的雷达,具有多功能、多目标、远距离、高数据率、高可靠性及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1]。随着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相控阵雷达在地基、海基、空基以及天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数据记录的速率和容量也需要相应提升。

    而近年来存储技术发展得很快,自2001年SATA1.0标准提出,如今SATA接口协议第三代已经达到了6.0 Gb/s[2]。新一代的SSD(Solid State Disk)基于Nand Flash存储技术提供了超过了200 MB/s传输带宽以及更低的功耗[3]。这些都为相控阵雷达的数据高速大容量存储提供了支持。本文针对传统记录回放系统的两种架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通用的记录回放系统,由FPGA控制SATA IP核实现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数据的高速存储。

1 问题的提出

    传统典型的高速数据记录回放系统一般采用两种架构,即PCIE总线和自定义Flash存储阵列架构。PCIE总线架构框图如图1所示。

ck3-t1.gif

    CPU模块通过PCIE总线接收采集模块的数据放入内存,然后再经由PCIE总线将内存中的数据送给RAID控制模块,完成一次记录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数据流两次经过内存,采集模块和RAID控制模块共享PCIE总线,两个模块分时通过PCIE总线传输数据。这种架构的记录回放系统有以下缺陷:(1)PCIE对于系统来说,只用到了50%效率;(2)系统记录回放速度受限于PCIE总线的传输速度。

    自定义Flash存储阵列架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为一个独立模块,把Flash芯片分成多个组,通过扩展Flash的位宽、深度提高记录速度和存储容量。FPGA将数据通过Flash的数据线、地址线存到Flash阵列里。这种架构的记录回放系统有以下缺陷:(1)存储接口不是基于标准的传输存储协议,而且受限于Flash芯片类型,使得系统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受限;(2)一般自定义接口规范用于满足某种特定雷达的指标,一旦指标发生变化,或者不能满足雷达系统性能提升的要求,硬件就需要重新设计,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ck3-t2.gif

2 问题的解决思路

    根据以上的对比,可以将两者优点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记录回放系统结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自定义Flash存储阵列系统中,选用标准的存储协议接口代替自定义接口。目前,主流的存储协议有IDE、SCSI、SATA等。IDE和SCSI属于并行接口,在高速的数据传输存储中,并行传输的码间串扰等问题会使误码率大大提高,而串行接口协议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该协议已经相对成熟;SATA二代支持3 Gb/s的传输带宽,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开发[2]。图3为SATA阵列记录回放系统框图。

ck3-t3.gif

    本设计中,在FPGA内部实现SATA硬盘的读写操作。为了提高记录回放速度,在FPGA里还实现了RAID0功能,对多个硬盘并行读写。系统的存储容量和记录速度可根据配置硬盘的数量灵活调整,大大增强了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3 实现

    FPGA内部的SATA硬盘控制设计是记录回放系统的核心。系统选用Xilinx公司的Viretx-5的FPGA芯片,芯片型号为XC5VSX50T。芯片内部集成的GTP可以满足SATA2.0协议中要求的3.0 Gb/s的数据传输速率。本系统实现了两路SATA硬盘的并行读写,下面对该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3.1 SATA硬盘控制

    使用SATA IP核实现硬盘的读写操作。IP符合SATA协议要求,采用3层设计,即物理层、链路层和传输层。应用层逻辑开发基于传输层。传输层包含两个接口,控制接口和数据接口。控制接口实现对IP内部的寄存器操作;数据接口采用FIFO技术,为用户提供读写数据通道。应用层对IP核的寄存器进行控制,实现对硬盘的DMA数据传输,表1列出了寄存器的详细信息。

ck3-b1.gif

    系统采用DMA传输对硬盘进行数据读写。图4给出了应用层中一次DMA操作的流程图。图5和图6分别为在DMA操作过程中寄存器读写和数据传输时序图。

ck3-t4.gif

ck3-t5.gif

ck3-t6.gif

3.2 RAID0控制

    为了提高记录回放速度,需要使用多个硬盘组成阵列。本系统在FPGA内部开发了两个硬盘并行读写的RAID0控制功能模块,设计原理如图7所示。通过扩展位宽的方式实现两个硬盘的同步读写。

ck3-t7.gif

3.3 数据管理

    传统的数据记录回放系统直接以文件形式记录数据,文件形式的数据可以在操作系统下方便灵活地访问,但受到文件系统对文件的管理约束,记录过程中的数据不一定连续存储在硬盘的连续逻辑块地址上[7]。在该记录系统中,数据是顺序存储到硬盘中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记录系统的带宽。因此采用了自定义的文件系统,将磁盘的存储空间分为管理区、标识区和数据区。数据区存放实际的数据;管理区存放的是记录的文件的信息,一般包括数据的存储位置信息、长度信息及数据到文件的映射信息;标识区是标记磁盘的空间使用情况。图8为自定义文件系统结构示意图。

ck3-t8.gif

    该记录回放系统的数据管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划分好硬盘中管理区、标识区和数据区的容量,构建好文件系统的框架;然后把经过记录的数据顺序地存放在数据区;最后在一个文件记录结束后,把文件的位置、大小、文件的标识符等相关信息添加到管理区和标识区。

    在每次记录开始前要先遍历管理区中的标识区,根据标识区的值来获得记录的起始地址。根据系统的设计,记录的数据都是放在数据区的,如果标识区表明数据区为空,那这次记录的起始地址就是数据区的起始地址,一般情况下是要紧接着上一个文件的结束地址来存储。如果数据区被写满,会提示是否要清空磁盘的数据,包括数据区中存储的数据和管理区中存储的文件的相关信息。记录时,数据被顺序存放到数据区。记录结束时,要将文件的信息写到管理区相应的位置,当然管理区也是顺序读写的,同时要更新标识区的标识,以便下次记录时计算数据记录的起始地址。

4 系统性能测试

    在对该记录回放系统进行测试时,选用两块Intel 公司的固态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型号为SSDSA2SH064G1GC,单盘标称的读速率为250 MB/s,写速率为170 MB/s,容量为64 GB,在Xilinx ISE 14.6中的Chip Scope来观察波形。在实际测试中,每个盘一次读写256个扇区,最后测得平均记录速率为292 MB/s,回放速率为340 MB/s。同时经过数据比对,记录回放的数据没有出现错误。图9和图10分别为读写硬盘时的波形图。

ck3-t9.gif

ck3-t10.gif

    针对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传统记录回放系统的不足,实现了一种通用性好、集成度高的SATA阵列记录回放系统。系统基于FPGA实现对SATA硬盘的读写,既满足了对数据存储速率带宽的要求,而且不用重新绘制电路板,就可以应用在不同型号的雷达上。本系统实现了RAID0功能,两个硬盘并行读写,平均记录速率为292 MB/s,回放速率为340 MB/s。同时,采用自定义的文件管理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为了实现更高的速率,可以在目前实现的两路硬盘并行读写扩展为8路硬盘同时读写,这也是本文的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善清,刘峰,龙腾.相控阵雷达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光通信技术,2006(5):27-30.

[2] 唐纯杰.SATA协议分析及其FPGA实现[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 王超,刘伟,张德聪.基于SATA的嵌入式直接存储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2,38(12):232-235.

[4] 王超,刘伟.基于文件系统的高速数据记录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30(5):543-547.

[5] 张乐峰,徐安林,胡卫东.一种通用的雷达回波记录系统设计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9(24):272-276.

[6] Xilinx,Inc..Virtex-5 FPGA serial ATA generation 2 protocol standard[Z].2007.

[7] 张昆帆.高速数据采集和存储[J].现代雷达,2004,26(4):14-16.

[8] 周双喜.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记录系统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