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设计应用 > 基于分水岭变换的粘连交通标志分离算法
基于分水岭变换的粘连交通标志分离算法
2016年微型机与应用第13期
薛玉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要: 提出一种最大极值区域(MSERs)结合分水岭变换的粘连交通标志分离算法。首先通过MSERs对图像进行二值化,选取在多个二值图像中形状均保持不变的区域作为候选标志区域;然后,判断是否为粘连标志,若是则用分水岭变换分离;最后提取单个标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分离粘连交通标志,提取到完整的单个交通标志。
Abstract:
Key words :

  薛玉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要:提出一种最大极值区域(MSERs)结合分水岭变换的粘连交通标志分离算法。首先通过MSERs对图像进行二值化,选取在多个二值图像中形状均保持不变的区域作为候选标志区域;然后,判断是否为粘连标志,若是则用分水岭变换分离;最后提取单个标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分离粘连交通标志,提取到完整的单个交通标志。

  关键词: MSERs;分水岭变换;粘连标志

0引言

  利用颜色分割来检测交通标志的算法主要采用RGB[1]、YUV和HIS等颜色空间,因为RGB颜色特征对光照变化非常敏感,人们又提出了归一化RGB[2]和MSERs[3]来改进。在检测中,如果多个交通标志距离较近,分割后的图像会出现互相粘连的情况(通常为2~4个),在去除干扰区域时,粘连的标志区域被误滤除,降低了交通标志检测性能。目前的检测算法对这个问题关注较少,在参考文献[4]中,BUIMINH T等提出两种分离粘连标志的算法,第一种算法利用粘连标志内部区域之间不连通的特性进行分离,当遮挡程度高时,分离效果差;第二种算法利用分水岭变换分离,不受遮挡程度的约束,但算法计算成本较高。参考文献[5]采用归一化RGB方法对图像分割,对每一个候选标志区域进行分水岭变换,计算成本较参考文献[4]有明显提高,但是在图像二值化时采用单一阈值,提取的标志存在断裂、不连续等问题,影响了后续的检测和识别。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SERs和分水岭变换的粘连交通标志分离算法,利用多个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选取在多个二值图像中形状均保持不变的区域作为候选标志区域,然后对其进行分离处理,可以有效提取出交通标志,而且对光照变化鲁棒性更强。

1基于MSERs的图像分割

  1.1交通标志的MSERs提取

  图像转换为归一化红蓝图像ΩRB的公式为:

  1.png

  ΩRB可以提取出红、蓝色像素值最高的像素,有利于检测红、蓝色的标志。设定标志的阈值范围为[90,150],均匀选择12个阈值对ΩRB二值化。如果某个连通区域的形状在几个阈值的二值图像中均保持不变,则选作候选标志区域。

  1.2排除干扰区域

  将候选区域进行孔洞填充,将像素数小于80或大于2 000的区域判为干扰区域,将其滤除。

  对于候选标志区域,设定纵横比参数阈值ARth。圆形或正方形标志最小外接矩形的纵横比为1;三角形标志的纵横比为0.87(水平放置)或1.15(垂直放置)。考虑到交通标志倾斜、旋转及摄像装置的放置位置等问题,容许各种形状标志的纵横比在一个范围内。不同数量的粘连标志的纵横比范围如表1所示。

  当候选标志区域的纵横比击中[0.8,1.3]时,判定为1个标志,直接提取;如果纵横比击中2、3、4个标志的阈值区间时,判定为粘连标志,提取该连通区域。

004.jpg

2基于分水岭变换的粘连标志分离

  距离变换的图像可以看做一个分水岭地形结构,需要通过分水岭变换找到分水岭脊线。

  令M1,M2,…,MR是表示图像G(x,y)的区域最小点的坐标的集合。令C(Mi)是标志与区域最小值Mi相联系的汇水盆地中的点的坐标集合。令T[n]表示满足G(s,t)<n的坐标(s,t)的集合。即:

  T[n]={(s,t)|G(s,t)<n}(2)

  令Cn(Mi)表示汇水盆地中与淹没阶段n的最小值Mi相关联的点的坐标集。则Cn(Mi)可看成是由下式给出的一幅二值图像。

  Cn(Mi)=C(Mi)∩T[n](3)

  令C[n]表示在阶段n中已被水淹没的汇水盆地的“并”。令C[max+1]表示所有汇水盆地的“并”。即:

  C[n]=∪Ri=1CnMi(4)

  C[max+1]=∪Ri=1C(Mi)(5)

  显然,C[n-1]是C[n]的一个子集,因为C[n]是T[n]的一个子集,所以C[n-1]可以理解为是T[n]的一个子集。即C[n-1]中的每一个连通分量都恰好包含在T[n]的一个连通分量中。

  寻找分水线的算法使用C[min+1]=T[min+1]来初始化,然后利用递归处理由C[n-1]计算C[n],最终可以得到1个像素宽的分水岭脊线,对脊线求补,将粘连的连通区域与脊线的补进行“与”操作,即可得到被脊线分离的区域ROI。设ROI的高、宽分别为h、w,满足式(6)的ROI被判断为单个标志,不满足的则认为是干扰区域。

  6.png

  3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德国交通标志集GTSDB和济南市区的交通标志集进行测试。GTSDB中粘连标志图像20幅,涉及粘连的交通标志60个。济南数据集是在汽车速度为30~80 km/h,由行车记录仪在不同时间采集的城市道路图像,共有477幅图像,其中粘连标志图像50幅,涉及粘连的标志150个,其中红色标志83个,蓝色标志67个。

  对于粘连的标志图像,分别采用参考文献[5]的RGBN算法和本文的MSERs算法进行二值化,出现了两种情况:(1) RGBN算法出现粘连标志,MSERs未出现粘连标志;(2) 两种算法均出现粘连标志。

  第一种情况如图1所示。为了观察方便,分别对两种算法的粘连标志进行了局部放大。

001.jpg

  由图1可以看出,RGBN算法的阈值单一,在图像分割中,出现了交通标志粘连、区域不连续等问题。MSERs算法选取多个阈值,其中有几个接近最佳阈值,所以MSERs的分割效果比RGBN的好。

  对GTSDB中20幅粘连标志图像分别用两种算法分割,统计是否出现粘连标志的结果如表2所示。

005.jpg

  第二种情况两种分割算法均出现粘连,此时需要进行分离。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002.jpg

  由图2可以看出,RGBN算法导致三角形标志不连续,后续的孔洞填充中该标志填充失败,且三角形的不连续边缘粘连在右下角的圆形标志上,在分水岭变换中无法将二者分离。在判断分离后的标志是否为单个标志时,因不满足纵横比条件导致右下角的圆形标志被滤除。两种算法的分离结果如表3所示。

006.jpg

  本文算法还适于红色和蓝色标志粘连、蓝色标志之间粘连的情况。因为MSERs得到的是归一化红蓝图像,当出现红色、蓝色之间标志粘连时,也可以用本文算法进行分离处理。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对于济南市区的数据集,采用参考文献[5] 与本文算法分割,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007.jpg

 

003.jpg

  由表3、4可以看出,参考文献[5]仅对红色交通标志进行实验分析,采用RGBN分割算法,导致部分标志分割后出现断裂、不连续等问题,因而无法定位这些标志。本文算法基于MSERs算法,采用多个阈值分割,可以获得较完整的交通标志,最后成功定位交通标志,并且该算法同时适用于红色和蓝色的交通标志。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SERs和分水岭变换分离粘连交通标志的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粘连的交通标志,定位单个标志,为后续的交通标志识别打好基础。MSERs方法采用多个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可以获得比RGBN方法更好的分割效果。

参考文献

  [1] SOETEDJO A, YAMADA K. Fast and robust traffic sign detection[C].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Waikoloa, HI, USA,2005:13411346.

  [2] KAMADA  H, NAOI S, GOTOH T. A compact navigation system u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fuzzy control[J]. in Proc. IEEE Southeast on, New Orleans, LA, 1990(1):337342.

  [3] AYOAGI Y, ASAKURA T. A study on traffic sign recognition in scene image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and neural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EEE Int. Conf. Ind. Electron. Control Instrum. Taipei,China:IEEE,1996:18381843.

  [4] BUIMINH T, GHITA A, WHELAN P F, et al. Two algorithms for detection of mutually occluding traffic signs[C]. ICCAIS 2012,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New York: IEEE,2012:120125.

  [5] 李厚杰,邱天爽,宋海玉,等.基于分水岭变换的互相遮挡交通标志自适应分离[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54(1):100105.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